巴菲特告诫1.8亿散户:不是钱越来越难赚,而是赚钱的逻辑彻底变了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理财攻略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著名的无疑是这一条:“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巴菲特总是在市场最亢奋、投资人最贪婪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激流勇退。1968年5月,当美国股市一片狂热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他由此卖出了几乎所有的股票并解散了公司。结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巴菲特的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巴菲特逃避过一次次股灾,也使得机会来临时资本迅速增值。但很多投资者却在不清楚风险或自已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下贸然投资,又或者由于过于贪婪的缘故而失去了风险控制意识。麦塔软件认为在做任何投资之前,我们都应把风险因素放在第一位,并考虑一旦出现风险时我们的承受能力有多强,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巴菲特理财攻略二:作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短期投资者或投机者
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短期投资者或投机者。巴菲特从不追逐市场的短期利益,不因为一个企业的股票在短期内会大涨就去跟进,他会竭力避免被市场高估价值的企业。一旦决定投资,他基本上会长期持有。所以,即使他错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热潮,但他也避免了网络泡沫破裂给无数投资者带来的巨额损失。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资者必须在设想他一生中的决策卡片仅能打20个孔的前提下行动。每当他作出一个新的投资决策时,他一生中能做的决策就少了一个。”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巴菲特也许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没有谁能像巴菲特一样长期比市场平均表现好。在巴菲特的赢利记录中可发现,他的资产总是呈现平稳增长而甚少出现暴涨的情况。1968年巴菲特创下了58.9%年收益聦嵞最高纪录,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感到极为不安而解散公司隐退了。
巴菲特理财攻略三: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
究竞应把鸡蛋集中放在一个篮子内还是分散放在多个篮子内,这种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也不会停止。这不过是两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集中看管一个篮子总比看管多个篮子要容易,成本更低。但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看管住唯一的一个篮子。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在作出投资决策前,他总是花上数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去考虑投资的合理性,他会长时间地翻看和跟踪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于一些复杂的难以弄明白的公司他总是避而远之。只有在透彻了解所有细节后巴菲特才作出投资决定。
麦塔认为:成功的因素关键在于在投资前必须有详细周密的分析。对比之下,很多投资者喜欢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只是凭感觉进行投资,完全没有进行独立的分析,没有赢利的可靠依据,这样投资难免不会招致失败。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坚定“滑头” 中国第一股民的股经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有德性的投资者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面无以为。上义为之面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擦臂而扔之。故,失道而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有德性的投资者,并不在于形式上表现德性,而是有内在德性的修养;没有德性的投资者,死守着形式上德性的教条,因此是没有内在德性修养的。
有德性的投资者顺其自然地无所表现,却实实在在地做了很多事;无德性的投资者常做些表现华丽的事情,而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做成。
仁爱的投资者有所作为却无意自荣,有信心的投资者就会满怀信心地操作,谦虚的投资者操作时如果没有顺应趋势,就会割肉止损,抛弃原先的操作理念。
所以说,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炒股理念也是有德性,把德性置于脑后就有了仁爱之心,有了仁爱之心便谦虚。
过分谦虚谨慎了,信心也就不足了,是理念和心态混乱的开端。
所谓对股市先知先觉,都是哗众取宠的表现,是愚袭的开始。因而,炒股高手,立身淳厚而不居浅薄,存心朴实而不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投资者应舍弃虚华而采取厚实的理念和心态。
研究炒股的智慧,一方面要把智慧变成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方法,贯彻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身体力行,把智慧化作自己美好的德性,做一个有德性的投资者,才能使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方法具有更有力量。
很多投资者,包括一些股市理论家和专业咨询人士,可能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认为股市既然是一个充满竞争和风险的市场,投资者就应抛弃一切德性的品格,才能在股市中不被吃掉。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德性的投资者不但不会被吃掉,反而因投资理念长出了德性的翅膀,更能在股市中翱翔。德性并不意味着懦弱和迂腐,而是力量的象征。把德性与懦弱和迁腐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在美国,就发生过一位投资大师捐款10亿美元的壮举!
诚然,股市的确是一个充满血腥风雨、竞争和风险的市场。但是展开来说,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般市的竞争和倾轧不能成为投资者不要德性的理由。恰恰相反的是,德性的诸多美好品质,恰能帮助投资者认识和了解股市,为投资者增添信心和力量。
把智慧化作投资理念和德性之中,即可表现为使理想成为现实的认识和判断过程当中。德性并不是游离于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之外而存在的虚无之物,精神会反作用于物质,同样,德性也会在冥冥之中左右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想抛开一切德性,而成一架只会赚钱的操盘机器,这是不可能的。人的思想永远都会左右人的身体器官,投资理念也不可能独立于德性而存在。人的认识活动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认知,即判断是非真假;二是评价,即评价事物的价值尺度,揭示自我与事物的利害关系,并决定行为依据。在股市投机中,投资者的认识过程就表现为对真善美的判断,并依据判断从中获利的过程。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真诚德性的投资者,他能在股市中发现真知灼见的东西;一个从不具备谦虚好学品性的投资者,他能在操作失误后能勇于认错,迅速纠错;一个德性浮躁的投资者,他能自始至终地贯彻理性克制的投资理念;一个没有美感的投资者,他能发现股市中价值被低估的优质潜在股票;一个不能判明是非的投资者,他能在真假莫辨的消息和传闻中,能够抓住真实可信的方面;一个只知道捞一把就跑的投资者,他能够有毅力将股票一路持有到顶部……
德性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说到底,般市分析和操作,仍是追求真善美,辨别假丑恶,体现知情意的过程。对基本面、政策面、供求面、底部和顶部的判断,体现了真和知的德性功力;对心态的理智掌握,体现了投资者意志自控的德性修养;发现般市中被人忽视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美感和欣赏的德性造化。因此,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也一定是个德性修养极高的人,而决不会是品性低劣的无德之人。
以德性修养,洞察股市,与股市的凶险和倾轧不矛盾。
投资者要提高德性修养,一方面要“解蔽”,就是要不断学习知识,克服片面性,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和超越。另一方面要“去私”,就是通过德性修养的提高,克服自身一切不良的投资心态。
2.谷得一以盈——抓住一只股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高贵,将恐概。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赛、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故至奥无奥。
投资者要掌握一贯地抓住一只股票进行操作的原则—股价达到天价时,一只股票更容易清仓;底部时买入一只股票更安全;预测神妙的投资者抓住一只股票更灵验;谷底反弹后抓住一只领涨股盈利更多;所有的股票涨幅决不会超过领涨股,即热门股的涨幅肯定超过股指的涨幅;机构和庄家只做一只股就能扫平天下—一他们都从这个原则而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
如果操作很多股票——天价时不能及时清仓,股价将很快暴跌;底部时如果不能保持稳定,又会继续下挫;预测神妙但没有用在一只股票上,也是白费力气;谷底上涨时不抓住一只领涨股,盈利怕要枯竭;如果手上很多股票不涨,又将随股指下跌而减值;机构和庄家就不能在一只股票上保持操纵的地位,怕是也要会像散户一样失败。
所以说,高价是以低价为根本的;股指高是以股指低为基础的,因此,为什么说庄家要自称为“庄家”、“寂寞高手”这样的名字呢?这不正是他们抓住了一只股票中高价是从低价上扬的根本吗?不是这样吗?因此,与其追求数量过多、遍地开花的股票,还不如抓住一只像美玉一样发光的股票呢。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投资者在控制股票种类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在操作中同时购买很多种股票,心理就会觉得总有其中的股票会上扬,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就像一家杂货铺,零零碎碎,东一点西一块,总觉得一定会有某只股票撞上大运,自己就可以像割菲菜似一茬茬地收获。在投资理论上,的确也有这样的操作理念,所谓“渔翁撒网法”和“分散风险投资法”就是这样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如果投资者持有很多种股票,大势上扬时,投资者按哪种股票上涨就抛出哪种股票进行操作,便可从中获利;如果大势下跌,由于投资者持有很多种股票,总有一些股票会逆势上扬,从而也就减少了损失,降低了风险。这种理念分析方法上没有错误,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一般投资者,尤其是小额资本的散户。
首先,这种投资方法会给投资者带很大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投资者个人精力和分析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很多种股票都投入很深的研究,也不可能对其盘面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跟踪和观察,因此对每种股票的认识和判断就无法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经常依据一些盘面的感觉或股票的概念进行买卖选择,这样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发生错误的概率也将大增。
其次,由于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有限,分摊到每种股票上的资金将更加有限,因此,即使机会来临,投资者往往也不能最好地利用,而使利润最大化。
再次,由于每种股票随着股指的波动,都要相应地进行买人、加仓、补仓、减仓、空仓等操作,由于投资者无法顾及全部,常常照顾不周,错过买入、卖出的有利时机。而持有一只股票就机动多了,随着指数的操作就会更准确,更能抓住时机。
第四,持有很多种股票,不利于投资者对每种股票及背后的操纵者有深入的了解。事实证明,一只股票只有通过长期持久深入的观察和追踪才能对其股性、涨跌特点、庄家性格等产生更多的了解。持有一只股票有利于摸清股价的趋势,从而减少失误。
第五,只持有一只股票有利于在特殊利空下及时脱身。有时对大利空产生暴跌时,股指下滑很快,一只股票很容易一单卖尽,而很多只股票在脱身时就难了。
第六,抓住一只在上涨中领涨的热门板块股票,其获利要远远大于股指上涨的平均数。
第七,事实证明,在下跌过程中,持有很多种股票并不能有效降低风险。中国股市将日益呈现这样的特征:上涨时好股票领涨,下跌时却齐跌,因此持有多种股票并不能低御风险。仍将沿袭这种涨跌规律。与其持很多种股票同时下跌,为何不持一只股票减仓或清仓呢?
只持一只股票,投资者的思路便会变得敏捷、操作得从容、赢利变得更大,出逃更加迅速。因此,对小投资者来说,只持一只股票比持多种股票更安全可行。所谓“杂货店不如专卖店”,专卖店更适应现代经济。
“只持一只股票”成功的关键,是投资者对所持股票要有很深的研究和了解。
投资者平时要做好“功课”,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倾斜,金融政策、国际贸易形势、国内经济趋势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要有深刻的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预见,从而抓住那些领涨股市的宠儿。
底部上扬时,那些率先启动上扬的股票往往是本轮上扬的热点,投资应善于从这些领涨大势的股票中寻找。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的公司面情况深入了解,做到胸有成竹,这就是其他投资者没有的优势,你就能领先一步。
只要抓住一只,你就能成功。
3.反者道之动——股市的辩证法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相反的因素,会决定股市运行的大方向,这个规律是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应用炒股之道的思想武器。
股市运行的因素都由具体的事物滋生推进,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看不见时孕育的。
辩证法思想在指导股市操作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分析股市多空转换、阴阳交错、能量轮回的思想法宝。目前,指导投资者操作技术分析理论和工具已发展得很完善。国外的技术分析理论和工具,包括国内的“钱龙”、“建功”系统,都是建立在西方形式逻辑的基础上的。形式逻辑发源于古希腊,并诞生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科学技术。股市的一切技术分析理论和技术都是以此为基础,其优点是可以定量化、数字化、图形化,投资者可直观采撷和观看。然而,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股市分析理论和技术的缺陷也逐步被广大投资者发现。技术分析的两分法的逻辑推理远不能适应股市的复杂性。技术分析理论的非此即彼的推理方式,往往不能对股市趋势定性,见物不见人,用死的数字来说明活的股市,用历史的事实推断未来,因而容易造成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其实,股市的运行远不是这么简单,它不是对过去历史的重复,不是依某种公式而演绎,不靠数字的堆彻而存在。股市运行的内部动因远不是两分法就能充分阐释的。般市内部的动因都是有相互联系,又矛盾转化的一体性,股市是一个动态平衡、阴阳互补的整体系统,因而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加以分析,才能更深地理解股市根本动因所存在的肌理。中国先秦诸子思想中以老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只是目前将其用于实战指导的研究挖掘还不够。老子股经思想对股市的判断,不会出现“如跌破多少点,股指就会跌至多少点”、“如果突破多少点,股指就要涨到多少点”、“如果多少点不能获得支撑,股市将转熊”、“如果多少点获得支撑、股市将转牛”等等这样的推断。辩证法认为,一个点位的数值是不能决定股市走向的。
首先,辩证法没有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认为股市可能“亦此亦彼”。事实上,股市在某数值稳定,就是多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产生的。中国股市的历史也说明,股市很难用牛、熊来截然划分,有时是牛中有熊、有时是熊中有牛。认识这一点,投资者就可以把股市中的任何问题不要看得绝对,进而武断行事。
其次,辩证法强调股市的动态轮回的基本动因。决定股市运行的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股市的运行方向。某一方的力量强大了,股市便按这种力量的方向发展,但随着这种力量的逐步衰弱,与之相反的量必然增强?从而又引导股市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没有一种力量对股市起着永恒、绝对性的作用。因此投资者应善于在各种力量对比中,分析各种力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判断股市基本的趋势,而不至于一定会认为股指将涨到多少点,或跌到多少点。这种对数值的确定,是无法与股市的复杂性同步的。
第三,辩证法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判断分析。这也是辩证法应用于投资理念的核心。每一种情况出现在不同的形势、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作用。同样,对盘面上情况,电脑上技术分析的数值和图形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出现价升量增、黄金交叉、多头排列等为买入信号,而实际上,几乎任何股价出现顶部时,几乎都有这些特征,如果投资者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管这些形式出现在什么条件下,都照搬照套,那一定就会犯教条的错误。
辩证法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股市,提供了更广阔深厚的思想方法。尽管它的思想模式一般情况下不能被数字化和图像化,但无疑的是,辩证法的思想更能使投资者的理念接近股市的本真。股资者要善于用整体的思维来综合研究和判断股市的根本动因,从而指导自己的操作计划。
辩证法的投资理念,并不是要求投资者搞折衷主义,而是抓住操作重点。对股市中出现的任何情况,以及股票波动时出现的技术特征,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但在分析整体综合因素后,抓住根本的动因进行操作,而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迷惑。
中国股市仍处于发展阶段,仍是新兴市场,因而仍能为投资者提供较多盈利机会。但鉴于近两年内扩容速度过快,上市公司数量大增,因而未来几年来,中国股市将呈现消化、蓄势的阶段,就总体的机会而言,将比以前大大减少。
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过份依赖技术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高明的投资者听了炒股之道,就会勤勉地实行;一般的投资者听了,将信将疑;迷惘的投资者听了炒股之道哈哈大笑——他们只相信技术分析,他们不笑才不叫炒股之道呢!所以我建议大家:
明显的炒股之道显得暗昧;要前进就要先后退;平坦的大道多有崎岖;好的心态总感到还做得不足;刚健的意志显得有韧性;质朴的理念好似难以坚持;最明显的迹象反而多被否认;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高贵的品格总要很长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对股市正确判断的声音,总是难以听到;判断股市的技术分析图形,总是难以看到。
炒股之道,是对内在规律的把握,只有掌握炒股之道的内在规律,才能帮助投资者获得最终的成功。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技术分析手段也有其两面性,对投资者来说,技术分析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杀人,也可能害己。
目前,运用技术分析和手段进行操作的投资者喜欢它,爱不释手;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疼恨它,还是割舍不得。但随着股市实践的深入,技术分析手段的两面性及其局限性逐渐暴露无遗。很多投资者对此不但没有播然醒悟,反而成了技术手段的奴隶,动不动就MACD、KDJ什么的,而对基本面、政策面、公司面、主力动向等这些真正决定股票走向的因素熟视无睹。一些市场的专业咨询人土及一些“准专业”或业余人士也张口闭口技术指标,用僵化、干瘪的教条和数字去诱导投资者。相信很多的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分析的基础,是建立对已往历史的数据上,并假定它会在未来重复。然而事实上,股市是永远不会重复的,股市中某一天的走势都与任何一天不同,股市的未来,也不是套用历史上的数据就可以简单预测的。
其次,技术分析无法判定股票供求关系的趋势。股票供求,取决于资金面的供给、新股上市速度、人市意愿,这些因素在未来都具有不确定性,而技术分析是无法判定的。而股票供求关系的变化恰恰是股市运行的直接动力。
再次,技术分析无法给定政策面、宏观基本面、消息面上的确定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金融政策及利率变化、国民经济增长率、国家股、法人股的变化,都是股市波动的直接因素,技术分析是无法顾及的。
另外,在一个人人都懂按术分析的市场,技米分析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可靠性。试想,如果谁都认为某一天技术上发出了买入信号,那么,这个技术上的信号还会准确吗?这是技术分析自身存在的悖论。
总之,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对技术分析要有既可有,又可无;既不排斥它,又不迷信它的态度。对待技术分析,只可以把它看成是现场气氛的一种,其地位与现场人气一样,在分析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本面、宏观面、市场面、人气心理等更重要的分析,才不至于因技术分析而走火入魔。在实战中,技术分析是不能完全揭示股市运行的客观存在的,因此也不能作为实战的唯一依据。据业内人士统计,随着股市的规范发展,信息的逐渐透明,技术分析手段在普通股民中的全面推广,其有效性也逐渐降低,据一份调查显示,技术分析的准确率不足30%。从实践中看,技术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波浪骗钱。每逢股市下跌,接近底部区域时,技术派人士就按照波浪理论进行推算,所谓还有C5浪云云,股指将下跌到多少多少点。但实战中,深沪股市几乎从未走过C5浪。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既然只有一个C5浪了,哪还有谁愿意把肉割在地板上呢?忍忍不就过去了?
二是均线骗钱。按照均线理论,股指只要站在5、10、20、30、60天均线之上,便认为多头排列,站得越高越远,说明风险越小。反之,则是空头排列。其实这种分析是片面的。实际在上述所谓的多头排列的情势下,由于获利盘较多,反而风险是较大的;相反,在所谓空头排列时,由于套牢盘及割肉盘的低价支撑,风险反而较小。当然,这种假设是基于消息面平静、市场能量守恒的前提下推定。到底哪一种风险更大,这根本上并不是均线所决定的。
三是指数骗钱。熟悉股指的投资者都清楚,每一个股票在股数上所占的加权比重是不一样,因此,这就给了机构和庄家利用指数骗钱的可能性。如可打压权重大的指标股对目的股进行吸筹;拉动指标股带动股指上扬掩护出货,这种骗钱在近年的深沪股市上仍反复出现。
四是尾盘骗钱。技术指标理论对尾盘非常重视,认为尾盘是搏取短差的最佳时机。因而,这又给机构和庄家提供了利用尾盘进行骗钱的可能。他们常在尾盘进行砸盘或拉抬,制造假突破,以吸引中小散户跟风。鉴于这种情况,尾盘理论实际已变成了赌博理论,当然,在这种资金不对等的情况下,中小散户无疑是输家。
五是K线骗钱。技术分析常根据各种不同的K线组合来预测大势,因此,这又给了机构和大户在K线上做线、做组合的可能性。例如,机构大户常在拉抬前砸出长阴K线,制造向下突破的假象,或在出货前拉长阳制造向上突破的假象,以达到骗钱的目的。
六是指标骗钱。指标骗钱有很多种,如KDJ、RSI等等。因为一切指标都是通过升跌、买卖手数、委比等统计的,机构和庄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故意通过制造升跌、买卖当量、委托手数等手段,改变指标形态,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凡此不一而足。总之,技术指标在实战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广大中小散户不应对其迷信,而更应注着基本方法,才能把握大势的方向。
5.强梁者不得共死——不做死多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毅。面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投资做死多头都抱有这样的心态:股票翻一番了,然后一番又翻成二番,二番又翻成三番,三番之后就什么都有了。而事实上所有股票既可能走阳,又可能走阴,上涨和下跌在股指中得到中和。
普通投资者所厌恶的投机,正是庄家、机构、“寂寞高手”非常自得的方法。所以,股票既可能下跌后又上涨,上涨后又下跌。股市的客观事实就是这样教育人的,我也这样告诫投资者:“做死多头一般都会被套死。”我要把这个规律作为告诫投资者的开始。
很多投资者在一些不良宣传和股市传奇故事的诱导下,采用了死多头的操作方法,买定股票之后,不管股市怎么波动,怎么上窜下跳,抱定股票死不放手,然后,脑子里就开始做着翻一番、翻二番、翻三番的美梦。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很多股票的长期趋势是向下。统计表明,股票中长期趋势一直向好的股票占总数不到10%,也就是说,做死多头的成功概率不足10%。
有一些投资者,一说到巴菲特就眉飞色舞,很多传媒在介绍巴菲特时,也只是反复宣传巴菲特如荷角f60美元在股市中起家,经过几十年的持股,成了资金达上百亿美元的股市大亨,好像巴菲特的成功,就是死多头最成功的典范。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投资者大都对此也存有误解。要知道,首先,巴菲特的成功也并不单靠这100美元,他在启动之初,就有合伙人,总资金在70万至80万美元,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原始积累是借船出海的;其次,巴菲特虽然坚定地信奉理性投资,不断挖掘被市场低估的低价值股票,但他也并不是只是固执地坚守在一个阵地,总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持股战略,不断把资金投入有市场后劲的上市公司当中。因此,巴菲特其实是一个既理性,又追逐市场热点的投资家,只不过,他对市场热点的战略观念与一般投资者不同,一般投资者总是将盘面价格的上扬作为投资热点,而巴菲特只注重上市公司未来市场中的热点罢了。
由此可见,抱定死多不放的投资策略,并不明智,尤其是中国股市,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死多头更难获得长期的利润回报,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国内企业成长期都很短暂,上市公司也不能例外。由于国内特有的机制、管理水平、市场运作规范等因素的限制,上市公司从获得募股资金,到跨入成长期,直至企业发展停滞,甚至盈利能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这种成长期的时间很短。专家统计,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期最长为8年左右,一般2~3年便步入了成熟定型或走向衰退,大量上市公司都存在昙花一现的现状。即使像“四川长虹”这样的高水平的上市公司,其成长期也大约只有4年左右。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很难出现像“微软”这样持续十几年、二十年高成长的公司。因此,在中国股市中,要做死多头,获利的机遇就少多了。
其次,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产业更替和换代频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专营业务,很难成为一种主导行业,并在这种专业换代频繁的背景下,获得连续的成长。中国股市也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市场中行业热点的变换,而不断变化板块热点,例如,中国股市中,纺织板块、百货板块、房地产板块、建材板块、酒类板块、家电板块,都曾是市场的板块热点,但随着这些行业的饱和并衰落,股市也会表现此起彼伏的板块热点特点,当然股市中也有什么都做的综合类公司,但什么都做,就意味可能什么都不精。因此,这些因素,也是投资者很难在一只股票上长期获得回报的重要原因。
第三,股市中的热点一般都先于行业热点的出现,股价通常在行业发展没有充分完成时,热点也已得到充分的挖掘,股价先行,在一般投资者有所认识后,股价的风险常常严重透支,风险已相当高,所以,投资者对这种热点的追逐都是滞后的,长期死多头,很可能要用极长的时间来消化这种风险,用长时间的被套,而换取认识上的不足。
当然,不做死多头,并不是不赞成理性投资,而是不赞成一成不变,机械古板的操作理念和方法。
不要在股市经过一轮暴炒后进入股市,并抱定死多头的操作理念。这样很可能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消化风险。如果选的股票又不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长期死多的获利可能性更小了。
股谚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跟股票谈恋爱”。即使投资者抱着长期持股的理性投资思维入市,除了选择低迷时进人的时机外,还应关注未来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那类上市公司,不断对手中老化的股票进得甄选和扬弃。一旦股指暴涨,也要先获利了结,采取长短结合的战略,而不必一定要死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