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芷来自昆剧世家的名角名师
冀洪雪
清光绪初年,一位名叫沈寿林的昆剧名伶活跃于苏沪一带,他的四个儿子都是苏州昆班的名角,人们称沈氏为“沈当然”,意指苏州昆班的演员当数沈家最好,尤其是沈寿林的次子沈月泉被业内公认为“小生全才”。1921年,苏州昆剧传习所开办,沈月泉即被聘为首席教师,大家都尊称他为“大先生”。然而,在沈氏家族中为昆剧之后的继往开来培养人才最多的是1906年出生的沈葆荪。他是沈月泉的次子,从苏州古城内文丞相小学初小毕业后,险些与学艺失之交臂。
出身在昆剧世家的葆荪自幼耳濡目染,从小就知道唱戏是“祖传家业”。然而,他的父亲目睹昆剧的衰落,除了让幼子南生从艺外,分别安排长子桐荪和次子葆荪学医、学手艺。1921年8月,南生由父亲带到昆剧传习所,成为该所的首批学员。葆荪对此羡慕不已,在他的再三恳求软磨硬泡下,次年春季父亲终于松口,同意他进入昆剧传习所,安排在自己的“桌台”上拍曲、学戏。葆荪初学小生,艺名“传璞”,后因父亲考虑到传习所缺乏正旦人才,命他改学“正旦”, 艺名更为“传芷”。
1924年元月,传芷随昆剧传习所赴上海名曲家徐凌云宅邸演出,主演翎子生应行的《连环计》中吕布一角。返苏后仅数月,传芷16岁的胞弟南生(传锐)因病夭折。沈月泉在痛失颇有培养前途的幼子后,将家传昆剧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传芷身上,曾多次动情地对他说:“我没有什么家当可传,只有把我身上的戏全部教给你,今后你在社会上可有个立足之地。”
沈月泉除了侧重传授正旦、小生戏之外,亦不遗余力地相授其他行当的戏。更兼,传芷早在年幼时就对伯叔们的“大面”“二面”“小面”“老生”等戏路烂熟于心。尽得长辈们的衣钵真传,再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传芷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成为沈氏第三代传人中的后起之秀。1925年,他以演正旦戏随昆剧传习所赴上海笑舞台等处“帮演”,备受好评。特别是他与施传镇、华传浩等师弟兄合作,自行设计身段动作排演了师辈不曾传授的《烂柯山·前逼》《艳云亭·放洪、杀庙、痴诉、点香》等戏,使这些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剧目又重新活跃在昆剧舞台,有的至今仍是舞台上常演的热门戏。
1927年3月,苏州昆剧传习所在上海作告别演出。之后,传芷离开传习所随苏州名曲家陆麟仲赴京、津为曲友教戏,翌年4月返回苏州后仍以曲师兼授身段为业。他的戏路与其父一脉相承,生、旦、净、末、丑各行角色均能传授,又擅擪笛,不少来自苏州、吴江、嘉兴等地的名曲家从其习戏。整日忙碌于带徒授业,他并未参加“新乐府”,直至1933年3月才重搭“仙霓社”昆班演出于沪、苏、宁等地。1936年春,他随“仙霓社”流转演出于杭、嘉、湖一带水路码头,后携薛传钢一起离班赴青岛青光曲社授曲。“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苏州,而后又复去上海向陈从周等授曲,并参加了仙霓社在东方第一书场、仙乐大戏院等处的公演。1942年初,仙霓社解散,传芷留沪担任平声、赓春等曲社的曲师。上海名曲家朱尧文,特为其记录下各行主戏身段谱40余出,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昆剧表演艺术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戏曲界领导对沈传芷的艺术造诣极为重视。1951年8月,他应聘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艺术室工作,曾指导该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演员们练习基本功,并为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等著名演员传授身段动作。1954年3月起,他担任昆曲演员训练班及之后改组而成的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班教师,主教小生,兼授正旦和其他行当。上海昆剧团蔡正仁的冠生戏、岳美缇的巾生戏、梁谷音的正旦戏,大多由他传授。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主演的《痴梦》旦角戏,石小梅主演的《小宴》《琴挑》《偷诗》《受吐》等小生戏以及林继凡的《游殿》“二面戏”,均得其真传。他课徒授艺一丝不苟,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年深秋,他教授《连环记·梳妆》时仅穿一件单衣,学生们问道:“沈老师,你为啥衣服穿得这样少,不觉得冷吗?”他笑着说:“我一会儿就会出汗了。”说罢就手执藤棍反复教唱,不停做示范,不消一会儿便已累得满脸汗水。学生们请他休息一会再继续授课,但他说:“我已50多岁了,趁现在还教得动,得赶紧教你们。否则,像《连环记》这种戏以后想教也教不动了。只要你们好好学,我累一点也高兴。”
1960年,沈传芷在执教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班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昆曲艺术教育,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演员传授技艺。1986年1月,他应聘担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并积极参与昆指委主办的昆剧培训班的教学工作。1973年退休后,他仍心怀昆剧,先后应邀任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艺术指导。仅1980年至1986年的6年间,他先后为该院中青年演员复排或新授昆剧传统折子戏达90折之多。1987年,他在苏安度晚年期间,又陆续向来自上昆、苏昆求艺的20余名学生传授昆剧折子戏40余折。
1994年,88岁的沈传芷与世长辞。他的艺术魅力永葆光彩,他的艺德师德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江苏省昆剧院的张继青,曾多次谈起上世纪60年代初向沈传芷学习《痴梦》的情景,她说:“传芷老师的表演十分精湛,他的表演特色充分体现在崔氏非常别致的动作上,一伸一缩,一收一放,时而朦胧恍惚,扣人心弦,时而扑朔迷离,嬉笑无常。老师的身影,使我终生难忘。学成一出《痴梦》使我受用一生。”在“沈传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演出”时,多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深情地回忆了他们的共同恩师,联袂演出了老师生前亲授的折子戏。时任上海昆剧院院长的蔡正仁说:“50多年前,是沈老师把我引进了昆曲门。生活中早已步入'老生’的我,在舞台上却还是演唱着小生,过着年轻人的瘾,这一切都得感谢我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