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十二)“冷月”本“无声”,还用得着说吗?

(感谢“大余朗读者”芝藢提供音频)

各位朋友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篇小文章,题目叫:

“冷月”本“无声”,还用得着说吗?

(一)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写金兵肆掠后的凄凉,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四字,很耐寻味。

按逻辑来说,“正反”是相对的。说“反”的时候必然先包含着有“正”的一方面,因为否定命题总是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王夫之曾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冷月无声”这四个字就是对这个道理的运用。

(二)

“月”本来就“无声”,姜夔说它“无声”,并不与事实相违;

但同时也仿佛表示它原先有声而此刻忽然变得“无声”了。

就如苏轼《春日》诗“鸣鸠乳燕寂无声”中的“鸣鸠乳燕”一样,原先“有声”而忽然“无声”;

这样,“冷月无声”四字才不是一句没必要说的废话。

若改为“冷月悄悄”,就削减了这种意味。

(三)

又如王禹偁《村行》诗:“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表面上看是事实的叙述;

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

这样,“数峰无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改用正面的说法,变为“数峰毕静”,就减削了意味。

有人说,秦观《满庭芳》中的“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比不上张昇《离亭燕》词中的“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正是这个缘故。

(四)

此类手法古诗词中常用。

李白《溧阳濑水贞孝女碑铭》:“春风三十,花落无言。”

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柳永《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无言”,似乎落花本来“有言”;“无声”,好像天河本身“有声”;“无语”似乎长江水本身“有语”。

而在此时此地,忽然“无言”“无声”——寄情于物,寓情于景,正是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