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国殇墓园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占地80余亩, 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段苦难的岁月,也是一段仇与恨的历史,更是一段国人悲伤的故事。
"忠烈祠"是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式。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防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发动了腾冲收复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腾冲收复战中远征军阵亡了9168名将士,这里就是供奉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
忠烈祠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着阵亡将士姓名的碑石,共9618人。
蒋中正题写的"河嶽(岳)英靈(灵)"。
蒋中正签署的要求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
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
李根源(1879一1965),腾冲人氏,滇军名将,民国元老。民国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抗战时任云贵监察使。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李根源抱病赴前线襄助军务,力主将日寇阻于怒江西岸。发表《告滇西父老书》,极大的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
张问德(1880一1957),腾冲城关人,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被委任为腾冲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软化诱降。张问德识破其阴谋,怒火中烧,复函义正词严地痛斥日军罪行,并表达腾冲人民抗战决心。这便是有名的《答田岛书》,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小战士,在滇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装,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不得不令后人钦佩。
陈纳德将军(1893一1958),祖籍法国,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1942年,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1943年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印缅战区对日空战。
史迪威将军(1883一1946),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佛罗里达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
1938年初,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来到筑路工地,他们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自带口粮,披星戴月,在严重缺乏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仅用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将滇缅公路修筑成功,把这条生命线延伸到了昆明,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国际援助的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公路,运往抗日的主战场。正如外国媒体报道的那样:"这条路真的像是从绝壁上抠出来的"、"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饿死不吃军粮",滇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衣少食,饿死在途中,而袋里的军粮却颗粒未少。
为纪念滇西抗战中牺牲的美国盟军官兵,2004年在忠烈祠旁增建盟军墓地。
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
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中校特务员王树荣的英烈碑。
寸性奇将军之墓,寸性奇,云南腾冲县人,生于1895年,牺牲前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被誉为"抗日军中一虎将"。在1941年5月的血战中条山战役中,寸性奇等数千人战斗到前后时刻,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血如泉涌,他要求团长率部突围,众将士不肯先走,寸性奇慷慨激昂地说:"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说完这句话,寸性奇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刎,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将至,但无一离开,坚持战斗,全部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寸性奇为陆军中将。1986年5月,国家民政部追认寸性奇将军为革命烈士。1989年,寸性奇烈士遗骨由山西垣曲迁至腾冲国殇墓园安葬,并修建墓表。
于右任先生书写的"天地正气",其中"地"字少一笔划,寓意当时国土还未收复,"正"字少一竖,寓意中国军人要有脊梁骨。
葬于这里的阵亡将士共有3168人,看到这么大的墓碑群,令人无比震撼,墓碑以最顶端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与中轴线对称为界,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碑石非常简陋,每块上面刻着收复腾冲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
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打响了腾冲反攻战。经过长达127天的浴血奋战、大大小小多达40多次的战役,灭敌6000多人,终于将腾冲光复了,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而代价则是9168名将士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战火平息后,时任云贵监察使得李根源受国民政府委托莅腾抚慰,并倡建墓园以安忠魂,以昭后世。于是,一座占地53300平方米的国殇墓园,在火痕犹存的战争焦土之上很快落成。
每一块石碑下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小团坡顶部的纪念塔,高8米,其外形为方形柱式,是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铭刻着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
英雄的腾冲人民,积极响应李根源先生的倡议,先建陵园,后建家园,捐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家财,以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因当时财力有限,仅能给所有牺牲的勇士每人一个陶罐、一把骨灰、一块墓碑,以这种最简单的方式纪念他们。
这里祭拜的是另一类的民族英雄——远征军。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于2011年9月14日建成,是为了纪念牺牲在印缅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将士而修建的。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总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石材选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以本色、质朴的风格,表达对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特别纪念。正面是"华岳英灵"四个大字。
中国远征军雕塑,虽然武器落后,军装烂褛,但腰板挺直,精神抖擞。
中国远征军(含中国驻印军)滇西缅北抗战主要战役简介。
中国远征军十年祭。
日军占领腾冲期间,疯狂屠杀当地老百姓,"有用刺刀戳死、排枪射死、开水煮死、油锅烹死、盐水沸水灌死、锯子肢解、掘坑活埋、活活剐死、甩杆甩死,甚至喝人血、吃人心、炒人肝,真是灭绝人性,怵目惊心。他们强暴妇女,上至七十老妇,下至未成年幼童,有的妇女被数十名日军轮奸,甚至强迫被强暴妇女的丈夫和亲人观看。"
腾冲收复战,又名腾冲战役,其惨烈程度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据当年幸存的村民回忆说:"战士们收复腾冲三天后,让老百姓进去参观,那场面,非常惨,腿挂在树上,手挂的墙上,底下全都是血。城里的树木,真是一片完整的叶子也没有了。"
在墓园北端地势低洼的地方,有一座圆形坟冢,长方形石碑上,有李根源书写的"倭塚"。倭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自元、明以来,在我国沿海一带活动的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后来这个词便逐渐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词。这座坟冢里埋葬的是侵略腾冲的日军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正文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尸体。据说这三个日本军官是被反绑双手、面朝满山抗日烈士墓竖着埋葬的。
腾冲国殇墓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2020年8月5日拍摄于云南腾冲国殇墓园,8月6日编辑于腾冲曲石原乡,2021年9月20日修改于大连旅顺蓝天下。
图文:王新民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