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法当艺术,曾翔大赞胡抗美,错把皮毛当根本
作为当今的草书大家、五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的胡抗美先生,举办了自己的作品展,在这次展览中,有三幅作品备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上有大面积的涂改,更接近涂鸦作品。专门为展览创作的作品,这么多随意涂改让人大惑不解。不过,另一位书坛大佬曾翔先生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曾翔在看到这三幅作品之后大加赞赏,对观众的疑惑作出了专业的解答,他表示:在草稿当中,经常会有错字或者写得不好的地方,写得不好就用墨汁涂掉,形成一块巨大的墨色,这就是书法当中的“块面”,打破了单纯的点画与线条的局限,与书法中的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彰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之美。
曾翔的这番话,最终的落脚点在艺术上。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创新书家抓住古人书法中的皮毛不放,并且大力弘扬,主要原因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最容易与西洋艺术,主要是西洋美术接轨。把随意涂改当做书法作品的表现要素,这的确是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历史上有一些经典作品有涂改的痕迹,完全是因为内容错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连书法的皮毛都算不上。本质上就相当于一个人长了个痦子,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健康,但终究是不应该长的东西。
故意模仿这种方式、人为制造所谓的块面,来迎合西洋艺术理论是舍本求末。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总结了各式各样形式美的规律,对于西方可以反复涂改的油画来说,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过反复修改的作品可以与这些理论完全吻合。但修改多了也容易失去打动人心的激情,西方抽象画的出现,恰恰是学习了中国书画直接表达内心的特点之后,才出现的,不过又走向了完全抛弃形象的另一个极端。
波洛克的抽象画
书法是一次性的艺术,无法按照规律去创作一件作品,在内功扎实的前提下,书法家的创作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面貌,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果硬要千变万化的书法与西洋艺术接轨,只能让书法陷入僵化,成为一种有规律的艺术。在传统书法中,这样的字被称为有“匠气”,就像工匠的产品一样,按照某种规律制造出来、可以批量复制。但凡匠气的字都是可以复制的,这样的书家每次写出来的字都一个模样。
好的书法作品一定符合艺术规律,但是用艺术规律指导书法却违背了“自然”的原则。曾翔的这番理论其实也是当代创新书法的共同的追求,他们无视古典书论,一味地与西方艺术接轨,大讲创新和个性,为此不惜曲解古人的经典作品。且不说这种大块的黑色,在一幅作品中显得很扎眼,也并不美。单就这种故意设计,就是书法竭力反对的表现方式。在书写过程中,古人非常重视自然,不会去人为设计点画,更不会人为去制造“补丁”。
兰亭序局部
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在《评草书》中就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造作、刻意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当代的这些所谓的草书大家,不仅将造作、刻意运用到书法中,甚至还故意去设计一些的涂改的痕迹充当西洋美术理论中块面,可谓本末倒置、背道而驰。
苏轼《评草书》语
这些创新书家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法回避这些冠冕堂皇的理论,与实际书写效果的的巨大鸿沟,这实际是中西方艺术不同特点决定的。如果忽略这种巨大差异,强行接轨,等于是抹杀了书法的独特性,将其强行归为西洋美术的一个分支。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