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戏读城 潮州篇 恋恋潮乡

 恋恋潮乡:广济桥、韩文公祠、 铁枝木偶、侨批、感受潮州古城古韵

品戏读城 潮州篇 恋恋潮乡

  俗话说,“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只要是去潮州旅游的人,无不去广济桥游览。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作为交通要道的韩江,自然来往船只众多,此桥在设计之初就充分得考虑了水陆功能的兼容性,因此设计了可以移动的梭船,惊叹古代工匠的智慧。

  韩愈出于一个政治家、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看到百姓疾苦不忍漠然,力所能及地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办学校,兴教育,治水患,驱鳄鱼,解放奴隶,引进良种。到他调离潮州时,只在潮州任上不到八个月,可就是这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却让潮州这座城市永远记住了这样一位伟人。潮州因为有韩愈贬谪至此,短短八个月期间,“赢得山水改姓韩”。

  站在潮州韩文公祠的高台上极目远眺,韩江、湘子挢和潮州城尽收眼底,潮州人把最好的风水宝地留给了韩愈。

  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反映了潮州人对韩愈的怀念与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八字,既表达了潮州人对韩愈到怀念与赞誉,又流露出潮州人因有文化名流韩愈治潮而产生的自豪之情。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潮州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与此同时,潮州人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此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

  赵朴初在《访韩文公祠口占》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因了韩愈,潮州的恶溪改名为韩江,笔架山改名为韩山。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曲调,把木偶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

戏班艺人用三根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手,配上扎实的潮剧唱腔,成为了潮州铁枝木偶戏经典的表演场面,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铁枝木偶不仅支撑起一台戏,更撑起底蕴深厚、异彩纷呈的潮汕传统文化。

  龙湖镇,这里曾经是韩江出海口,千年的古寨、古港,上个世纪的潮汕铁路、护堤公路的必经之地,龙湖寨可以说是潮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把目光从龙湖延伸到整个潮汕地区,那里有大时代留下的痕迹,那里有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那里是广东三大侨乡之一。

  90后青年李楷翰,大学毕业后,从广州回到家乡,骑着摩托车奔走在潮汕的乡间,早在技校读书期间,李楷瀚就萌生起筹建档案馆的想法,经过将近10年的收藏有侨批、民间契约文书、方志、歌册、地图与老照片……征集收藏潮汕民间档案文献,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创办并注册了广东省岭海档案馆,

  广东省岭海档案馆展区内。华侨随身的通帽、手杖、提箱,“水客”送批用的市篮、水布、雨伞,人民公社的蓑衣、斗笠,墙上一页页发黄的侨批、证照、契约、家书无不承载着沉甸甸的“潮汕记忆”……

视频来源:央视网 文字整理:潮汕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