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上弱小的朱元璋为什么能够战胜陈友谅?无非一个“义“字

原则上,天命应该归于那个能体现以“仁义”治国的人。

一、

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最终决战即将到来。而此时张士诚却派了一支部队来攻打安徽西部的安丰,此地正是韩林儿的大本营。

韩林儿在名义上是所有红巾军的主子,包括现在的朱元璋也是他的臣民。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救不救韩林儿?

若救,战线拉的太长,容易让陈友谅有机可乘;

更何况,若救不出还罢,一旦救出来韩林儿,朱元璋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没用的老板,到时还怎么能自立门户呢?

若不救,韩林儿可能被张士诚彻底灭掉,这样朱元璋反而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红巾军的新首领。

看来看去,不救才是上上策。

然而,朱元璋不顾刘伯温的严厉劝告,还是派出了一部分野战军并亲自率领前去救援韩林儿。

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可谓义也!

二、

天完国的皇帝是徐寿辉,此人长的一表人才,只是能力一般,实际上是个傀儡;

倪文俊是徐寿辉的臣子,但他不愿意在徐寿辉这样一个傀儡之下“屈尊”,于是密谋杀害徐寿辉,想取而代之;

密谋失败之后,倪文俊投奔陈友谅。

陈友谅刚出道时受倪文俊的提拔,可以说倪文俊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几天之后徐寿辉收到了倪文俊的人头---人当然是陈友谅杀的。

逐渐掌握政权的陈友谅同倪文俊一样,也觉得徐寿辉无用,于是1360年陈友谅找个机会,刺杀了徐寿辉并夺得了帝位。

先杀老板,后杀皇帝,陈友谅靠的是“武力”!

三、

朱元璋和陈友谅都在自己的割据政权内走上了最巅峰,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最后决战时,

陈友谅下令:只要抓大朱元璋的人,一律杀无赦;

而朱元璋下令:只要抓到陈友谅的人,一律发盘缠,送他们回家。

这件事让陈友谅彻底失去了人心。

从他们的行为轨迹可以看到,朱元璋重仁义,陈友谅则崇尚武力;

陈友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武力,就可以把一切踩在脚下。

他可能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输在哪?

其实就是一个“义”字!


土木之灾:大明朝的皇帝被蒙古人抓走了,却换来了“民族觉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