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名句,诗词大会导师郦波仿写,水平如何

现代人仿写古代的诗作,一般来说只能是讨骂。

比如当年曾红得很的作家张一一,就曾大言不惭地质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且还自己仿写了首《新岳阳楼记》。结果可想而知,直接被网友群嘲得不敢开腔了。自那以后,就很少有文化名人再去仿古了,甚至连公开晒诗词的人都少了。不过,这些“知难而退”的名人里,显然不包括诗词大会的导师郦波。

郦波爱原创诗词,并且爱公开晒诗词,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其他名人的个人社交账号基本上都是复制粘贴一些古人的作品,当成心灵鸡汤,只有他是每天自己写,产量之高令人赞叹。不但爱写,他还爱仿写古人的作品,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诗,仿写的就是一个流传2000多年的千古名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喜欢《诗经》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句不会陌生,它出自其中的名篇《小雅·采薇》,这是一首古代将士回乡时所写的诗作,作者为民间无名氏,诗篇较长,只选其中最后一节大家品一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以上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小节,2000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后世文人的推崇。确实写得好!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将自己的忧愁刻画得淋漓尽致,颇具感染力。前4句的景物描写,用词清丽、凄美异常。自它后,这一节中的很多字句就经常被文人们写到作品里。

郦波的这次模仿的诗作,就是把“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改写成七言诗句的形式,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什么:

《故地》

今我来思雨雪霏,寻卿逝矣锁重帏。

青锋斩却西风冷,寂寞人间谁与归!

这首诗被晒在网上后,受到了不少诗迷的喜爱,有网友点赞称郦波是:牛人。仔细品读这首诗,确实是挺有水平的,虽无法和古代先贤相提并论,但在现代人写的七言诗里已经算是翘楚了。

首句开篇就是仿写,把8个字的两句诗改成7个字,虽达不到原句朗朗上口的目的,但基本意象并没有改变,算是比较高明的。既然达不到前人的水平,就保留原意象,做一下加法或者减法,往往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次句“寻卿逝矣锁重帏”中的“重帏”指的是一层又一层的帷幔,这个词在李商隐的很多情诗里见得到。重帏深锁,卿已不在,由写景到写人,中间没有过度,但读来却并不觉得突兀,这其实就是古典诗词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其更凝练的原因。

第三句“青锋斩却西风冷”其实颇有侠客的味道,与《诗经》中的原意倒是相吻合了。稍有瑕疵的是“锋”和“风”字,显然是撞了音的。

最后一句是笔者最喜欢的部分,原诗也是讲回乡人内心的寂寞,郦波用7个字把这种情绪概括了一下。用“寂寞”形容人间颇有深意,其实寂寞的只是诗人的内心而已,但一切景语皆是因情而生,所以他看到人间的一切都是凄冷的。雨雪是这样,西风是这样,深锁的重帏也是这样,诗写到这里用这样的结语恰到好处。

必须承认,郦波这首诗存在一定的瑕疵,但整体上笔者认为是瑕不掩瑜的。从用字上来看,基本上是地道的,没有出现白话文和文言文相夹杂的情况,这一点是比较难得的。其高明之处在于意境的渲染,各种意象的引入让这首诗整个都处于一次对故地、故人的追思中,一气呵成。从这首诗来看,郦波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对古诗的理解都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这也是网友会评论他是“牛人”的原因。

对于仿用前人的作品,私以为不用有太多的忌讳。王勃、苏轼、李清照等名家,在早期写诗词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甚至人家苏轼十多岁时还专门写集句诗来练手。现代人虽然达不到仿得出神入化的程度,只要带着敬意去尝试,能写出完整地、有一些小亮点的诗句来,就已经算是成功了。笔者还是那句话:敢于尝试总归是好的。郦波这首诗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