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家教智慧 第973期】

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教育要不要惩戒?答案的肯定性毋庸置疑;教师体罚学生可不可?答案的否定性也不容置喙。但是惩戒和体罚的有没有标准?如何区分?却是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前段时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拟定《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时,曾把“罚站罚跑”列为教师可以采取的惩戒的方式,但11月15日,发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中,虽保留了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相关条款,却删除了一审稿中教师可依法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采取“罚站罚跑”的条款,同时规定,“学校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具体的教育惩戒规定”,也就是说,《意见》把“惩戒皮球”又踢给了学校主管部门。

“严师出高徒”是人们普遍公认的古训,“严”如何来表现?自然少不了惩戒。我是66年生人,75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几乎没有不挨的学生,包括像我这样“学习又好还特别听话的好学生”,那时如果在学校挨了教师揍,回家后不但不敢告诉父母,而是唯恐父母知道,因为只要父母知道了,无论青红皂白,都会先再挨一遍揍,然后再被父母拖着去给老师道歉,最难受的是父母还要强端笑脸给老师一个劲地赔不是……

可是,后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人们经济生活的好转,家长对孩子们开始“疼爱”起来。孩子上学时,家长见了老师,虽然表现上说得好:“老师,咱自家的孩子,你要管严点,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但如果老师果真听了家长的话,严格要求打了孩子,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前几年,网曝云南某老师持续4个小时体罚学生,期间打断5根电线,老师被从重处理的新闻大家想必还有记忆。持续打4个小时,电线都打断5根,确实是过分了,当时在网上发帖人对老师如此体罚教育学生十分愤怒,并质疑问道“这位同学犯了什么样的错,你要这样下狠手?”但大家如果从头到尾仔细看一下新闻,就不难发现,被打学生和打人老师其实是舅舅和外甥关系,舅舅并不是第一个处理学生者,而是该生犯错拒不认错,处理老师才找来其当老师的舅舅协助处理。所以,这个事件,是教师打学生不假,但同时却也是舅舅打外甥。因此,说一千道一万,不要说普通教师打了普通学生,就是舅舅老师打了外甥学生,外甥的母亲、舅舅的姐姐也是不愿意的,在儿子和弟弟之间,家长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后来不少老师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像家长一样,一味地站在学生和家长立场上,出现学生和家长投诉事件,总是无论事情起因如何?教师做法是否在教育惩戒范围内,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是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一边倒地处理老师。今年山东五莲教师用书本打逃课学生被追罚事件,安徽铜陵周老师因体罚学生跳江事件便是例证,这更让不少教师寒了心,谁也不愿再举戒尺。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是他们的“天职”;犯了错误,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是一说就改,许多时候,还是需要惩戒才能奏效的。当下惩戒缺失的结果,就是导致不少学生好习惯难养成,坏毛病改不掉,造就了诸多的熊孩子,在学校、家庭等场所甚至发生许多的恶性案例。

为破解教育惩戒这个困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助推教师实施惩戒权的方案和规定。但是,惩戒到底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恰当?惩戒的标准是什么?惩戒和体罚的区别和界限到底在哪里?具体实践操作层面,诸如此类的具体问题,却是见仁见智。

比如罚站、罚跑是适当惩戒还是体罚,要视具体的环境和学生体质而定。教师在实施一种教育惩戒时,是要建立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否则,就算“条例”规定罚站罚跑是合法的,也可能出现严重问题,发生严重后果。比如,你让学生站10分钟、20分钟甚至一节课都不成问题,但若要让学生站一上午甚至一天,则可能就会出问题;在教室里面罚站一般没问题,如果是体育课,烈日炎炎在操场上,你若让学生站上一节课就可能出问题;还有就是学生体质强弱不同,一般学生站一节课问题可能不大,但如果体质较弱的学生,站一节课,就可能就受不了;除了身体素质不同外,还有学生心理素质也不同,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强,特爱面子的学生,你若让他站的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可能就会出问题……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中“罚站、罚跑”等惩戒细则增加后又删除,再次让大家看到教育惩戒权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因此,要破解教育惩戒这个困局,不能将关注点放在惩戒的具体形式上,而是需要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家长要祛除过分的“护犊”之心,不要孩子一受委屈,就投诉老师,更不能不依不饶;二是政府、教育和相关部门要敢于担当,遇到类似案例,当依照实事公正处理,如果教师确实涉嫌体罚,当依法依规处理,如果是家长吹毛求疵,无理取闹,该驳回的当驳回,对无理取闹者也要依法依规处理;三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实施惩戒,不能将惩戒简单化,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心理、思想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方式,同时要保持冷静、克制,不要以爱的名义,将适当惩戒滑向体罚!
(0)

相关推荐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是教师的“撒手锏”还是“紧箍咒”?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一位同事兴奋地拿着手机对我说:"教师可以惩戒学生了!是不是学生不听话可以打手板了?" 原来,他刚知道教 ...

  • 对教育惩戒多一些宽容

    罗义安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戒尺"还给了教师,教育将更加有力量.不过,惩戒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很有可能 ...

  • 教育惩戒“大家说”

    近日,一位家长与我交流如何惩戒学生的话题,他对我直言不讳地说:"老师应该严格管理学生,但是,有些学生调皮捣蛋,天生不是读书的材料,像这样的学生,老师没必要费尽心思去管理,甚至惩戒.如果惩戒过 ...

  • 对教育惩戒,应少一些“鸡蛋里挑骨头”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戒尺"还给了教师,教育方式将更加丰富,教育将更加有力量. 不过,虽然手握尚方宝剑,但惩戒仍然是 ...

  • 新的学年里:先要厘清边界,才能握好戒尺

    昨天,神兽终于归笼了,我放了一半的心,今早上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 最近,我有种被气得要归西的感觉.和闺蜜们聊过才知道,原来都是一样的悲催!哈哈哈!!! 这是我今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条好友消息,是一个学生家 ...

  • 惩戒应与爱心和包容同行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将合法化.教师的惩戒权来了,究竟该怎么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首先,惩戒权不可乱用.惩戒是针对问题与过 ...

  •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与温度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明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 ...

  • 家长送锦旗讽刺教师: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教育责任分摊难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网上一则江苏徐州家长,给老师送讽刺锦旗的自拍视频,冲上了热搜!视频中,一名家长身份男子,自称"孩子作业完成不好老师叫家长,字写不好叫家长,老师是教啥啥不 ...

  • 世界教师日:家长必看,老师太难了

    夜读日思祝福你,十一假期愉快.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世界教师日(每年10月5日). 家长必看,老师太难了!给你的老师.孩子的老师,发去你的祝福吧 夜读日思科普:什么是世界教师日? 乔公子告诉你,1 ...

  • 教师戒尺落在孩子手上不心疼的家长,才能育出成大器的孩子

    [家教智慧 第919期] 近日,网友报料,贵州某地一中学老师提水桶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视频中老师用毛巾逐一给学生擦脸卸妆,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学校做法不妥,这种做法虽然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但却过于 ...

  • 老师当年一巴掌,学生记恨了15年,如何让教师敢再举戒尺?

    [家教智慧 第883期] [作为教师,当年学生见了不说话是一件好事] 一次,和几位同事外出,迎面来了一帮小伙子.与我们擦肩而过后,一位同事抱怨说,"如今的学生,真是太没礼貌了,见了老师,连个 ...

  • 丈夫护母心切“把你妈叫来带娃,我妈身体差”,宝妈的回击很解气

    为了分担家庭经济压力,很多宝妈在休完产假后便会回到职场,这时候老人们便会被请来帮忙带娃.带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所以,老人帮忙带娃势必要付出许多.虽然年轻的夫妻俩也很心疼老人,但是,综合考虑后,请老 ...

  • 央视春晚《如此家长》:家长与孩子,谁更难?

    2021央视牛年春晚,又一档家庭教育节目<如此家长>以相声的形式闪亮登场. <如此家长>再次聚焦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由相声演员金霏.陈曦合作完成.他们的表演将现在家长和孩子状况描 ...

  • 护妻心切!台湾知名女星逝世一年,老公自立门户,起诉前老板侵犯隐私

    时光飞逝,如今距离台湾女星刘真离世已经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的老公辛龙一直都没有走出丧妻之痛,基本不出现在公众场合. 刘真离世后,很多活动辛龙也不再参加,对于朋友的关心基本是已读不回,所以 ...

  • 肝经湿热 萎软无力,嗜睡难举要如何恢复?

    "萎了应该吃什么药?""起不来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吗?"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都喜欢问这些问题.而且大部分萎软的朋友,都喜欢自己查阅资料,或者是乱买药给自己吃.时间长了 ...

  • 为什么体制内的女教师越来越难嫁出去?主要是什么原因

    家庭父母希望孩子尤其女孩子能从事稳定的工作,公务员跟教师两个职业是尚佳的选择.教师工作相对稳定,起伏不大,一年两个假期,有空余时间带孩子,在老一辈人眼中,尤其社会地位高,促使更多的师范类或者跨专业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