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疲惫和心累?

图片作者:Michelle D’urbano

本文共有 52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不知道多少朋友有过这样的体验:

每天上班,明明只是坐着,工作强度也不是很大,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天回到家总觉得疲惫不堪,只想瘫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去做……

我在 为什么每天都那么累?中提到过,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大脑「后台」操心的事情太多,超负荷了。

当我们把很多悬而未决的事情,放在大脑的「后台」里面时,它就会不断地消耗能量去维持它们、思考它们、咀嚼它们,故而,你会时不时发现:那些被压抑起来的想法和念头,总是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闯入脑海,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

要么,是在我们专心工作的时候闯入,打破我们的心流状态;要么,是在我们辛苦了一整天的晚上,想好好休息一下时闯入,让我们应接不暇,心烦意乱……

那么,当后台的事务太多,大脑就会持续耗能。这种耗能会导致大脑中的腺苷分子不断累积,从而抑制多巴胺和血清素的生成。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感到困倦、疲惫、失去动力。

这种现象,我就把它叫做「心累」。

你明明并没有做很多事情,也没有高强度地工作,但是由于大脑一直在运转,一直在反刍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杂务,导致你的内心一直无法得到安宁和平静,从而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

所以,我常常说:一个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专注在「当下」,既不要去过多地考虑过去,也不要去太操心未来。

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是当下能够控制的,但是这种思想的漂移,就会使得大脑后台又增加新的负荷,进一步加重我们的疲惫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会有无数的事情需要操心。一个问题解决了会有下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过去了会有下一件事情。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都会不由自主地涌向你……无休无止。

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抑郁和焦虑症状高发的一个原因 ——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压力,需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形,让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去对抗生活中的疲惫和「心累」呢?

最近读到一篇很新的文献,对过去超过1万项研究进行筛查之后,最终汇总出了7大类干预措施,对应对压力、焦虑和疲惫有良好效果。

(这篇文献是:McCarrick, D., Prestwich, A., Prudenzi, A., & O’Connor, D. B. (2021). Health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worry and rumination: A meta-analysis. Health Psychology)

这7类干预措施分别是:

  • 行动计划

  • 压力管理

  • 正念和放松

  • 心理分离

  • CBT 和 ACT

  • 表达性写作

  • 疼痛管理

你会发现,这7类干预措施里面,除了第七种,剩下的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讲过 —— 也确实都是非常经典的做法。

那么,这些干预措施具体如何操作,又分别有些什么样的注意事项呢?

我想跟你分享我对它们的理解和实践心得,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行动计划

什么叫行动计划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原则:让自己主宰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脑海中的杂念和焦虑主宰。

具体如何操作呢?有两个小技巧很有用。

1)把每天能够处理事情的时间,大体划分成两大类,分别叫做「行动时间」和「规划时间」。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是:把你每天精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拎出来,安排到行动时间,其他时间则自动成为规划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每天的「行动时间」可能是早上10点-12点,下午3点-5点,晚上9点-10点。那么,每当到了这个时间段,我就会从 Action 清单里找出一件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全力以赴去做,做完再处理下一件事情。

这个过程中,无论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和念头,都先记下来,不要分散注意力。

随后,再把所有记下来的想法和念头,以及需要去思考、跟进、回应的事情,汇总起来,等到「规划」时间段时再集中去处理。

2)在「规划时间」里面,专门安排一个「焦虑箱」。

什么是焦虑箱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每天安排大约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来处理一切令你焦虑的问题。这样,当你产生任何焦虑和担忧时,先不要去想它们,而是把它们记下来,告诉自己:

现在不是该焦虑的时候,我先记下来,等到到点了我再去考虑。

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焦虑呢?我会把它们记录在一张表格里面,左边一栏写上我焦虑的问题,右边一栏写上它的结果:它是否真的发生了?对我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你所焦虑、担心的问题,它们压根就完全不会发生。

因此,看着这张左边写得密密麻麻、而右边几乎完全空白的表格,本身就能给你安慰和勇气 —— 甚至,当你回过头去看你之前焦虑的问题,你会觉得:自己为什么那么傻,为什么那么容易杞人忧天。

回过头,说我们的行动计划。

这个原则最有用的是什么呢?是帮助自己建立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尽管我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但是生活还是要照样过,我的生活是要掌握在我自己手中的。

另一方面,争取每天都能有一段专注的「行动时间」,能把一些事情不断地往前推进 —— 这一点本身,就能为你带来成就感,让你感受到:我是可以切切实实地做出行动、改变自己的。

这会是我们对抗压力最好的底气。

2.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关注点和焦点,来让自己摆脱无处不在的压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 总是担忧没发生的事情,怎么办? 中,提到过「影响圈」「关注圈」和「控制圈」。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压力来源于什么呢?源于我们用「控制圈」代替了「影响圈」,却同时又把目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关注圈」上。

换言之,压力的来源其实就在于我们的要求和客观世界的不匹配:我们要求一切都是稳定、确定、可控的,但对整个世界而言,不确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能对我们造成影响的事情也实在太多了。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压力的来源。

因此,如何摆脱压力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要摆脱自己的「控制圈」,试着去理解这个事实: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要求100%确定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去推动和影响一些事情,期待它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

也就是说:如何弥补影响圈和关注圈之间的差距?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去行动。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很多时候,事情的因和果之间并不一定会有明确的、直接的联系,我们能做的,是事先去进行「布局」,并不断采取行动,来降低事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当你产生焦虑和压力的时候,不妨试着去这样思考:

  • 关于这个问题,我能够做些什么?

  • 有什么事情是可能对它有任何帮助、能起到任何作用的?

它们未必能直接帮你找到答案、解决问题,但是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每采取一次行动,这个问题的焦虑值(包括两点,问题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坏结果」的几率)就有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那么慢慢地,这个问题就能够转化成一个安全、「无害」的问题。

你甚至可以把它做到前面的「焦虑箱」里,用游戏化的形式来呈现它。比如:假设这个问题初始的焦虑值是80%,我今天做了一个什么行动,焦虑值下降5%;明天又做了一个什么行动,焦虑值下降10%……

总而言之,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时刻记住:空想是无法帮你摆脱压力的,你想再多、权衡再多也没有用,唯一有效的做法,就是你切实地去采取行动。

什么样的行动都可以,只要你去做了,它总是能够降低焦虑值,哪怕只是1%、0.1%,也好过你停留在内耗之中。

3. 正念和放松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 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讲过:我们的精神内耗主要源于什么呢?源于我们大脑中 DMN 网络的过度活跃。

所以,像冥想、正念这一类方法,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通过锻炼你的专注力,强化大脑的 TPN 网络,减弱 DMN 网络的活跃。

换言之,它们的原理,就是通过训练你对「当下」的专注,来让你的思维慢慢适应这种状态,不会轻易偏移到「过去」或「未来」。

很多人看到「专注」两个字,可能会想到工作、学习,又或者想到冥想,但事实上,要训练专注力,并不一定需要这么做 —— 你有很多更简单、好玩的其他选择。

比如:看一部纪录片,不要倍速,不要拉进度条,试着让自己沉浸进去,随着镜头去观察,思考,让注意力从你身上转移开来,转移到镜头之下的世界里,去投入地感受和品味。

这样半小时下来,你会感觉浑身轻松、精神抖擞,像是做了一个大脑按摩一样,非常舒服。

又或者,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出去散散步,去一个平时比较少行走的地方,暂且把脑海中的想法放下(可以把它们记下来,安放好),去专注地感受: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这会打开你的感官,让你的思绪舒适地集中在当下,体会那种「放松的专注感」。

平时不妨多练习这种做法,可以把它内化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当你感觉累了、疲惫了,就让自己转换一下思维,调整一下。

这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放松和训练。

4. 心理分离

心理分离是一个足够简单、又足够有效的办法。什么叫心理分离呢?其实非常简单:

当你在处理其他重要事情的时候,把那些可能会引发你焦虑、压力,或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分离」开,不要让它们打扰你。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当你进入「行动时间」的时候,不要去看邮件、微信,最好把手机藏起来,也尽量避免别人的打扰。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为不同的活动创建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只做对应的活动,不要做别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比如我平时工作,包括写作、录课等,都会在书房里,平时没有别的事情不去书房,哪怕我想看书,我也会拿了书走到客厅去看。那么当我走进书房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切换到「工作模式」,在这个情况下,它就不容易分心。

因此,为什么很多做自由职业的人,会感到在家里工作状态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把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混为一谈了。

比如有些朋友,可能会把电脑放在卧室里,白天在卧室里工作,晚上在卧室里睡觉,这样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大脑会犯迷糊:当你走进卧室时,它会不清楚,现在究竟该切换到工作模式呢,还是睡眠模式呢。从而,就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

如果是住单间,我也建议把工作的环境跟床保持一段距离,最好在电脑桌周围稍加布置一下,营造出一种「工作环境」感,以让大脑把它跟床做好「分离」。

同样,如果你习惯在沙发上小睡、休憩,那就不要在沙发上看书,最好用椅子或书桌看书。不然你在沙发上看书时,就会很容易感到困。

再比如,如果你的睡眠质量不是特别好,那就千万不要在床上玩手机,这样大脑会把床跟「玩手机」联系起来,那你就更睡不好了 —— 一定要做好分离。

一旦你在生活中做好心理分离,你会发现:工作的时候,你似乎可以做到更加专注了,那些恼人的想法和杂念,好像也离你更远一些了。

5. CBT 和 ACT

CBT(认知行为疗法)我之前已经讲过非常多了,保守估计不下20篇。所以,我想重点讲一讲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

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犯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我要去改变自己。

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这为什么是问题?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当然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才要去改变,不然我为什么要去改变?

但事实上,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你就很容易对自己有一个负面的评价和判断,那么这种负面的评价和判断就会怎么样呢?成为你想去改变的阻力。

举个例子:比如你老是拖延,你觉得这样很不好,但如果你已经发自内心地认为「我喜欢拖延,这样不好,我要改过来」—— 你也会发现很难真的改过来。

为什么?因为每一次你试图「不去拖延」的时候,你都需要经历一次跟自我的对抗。

也就是说:「不拖延」这个事情,在你看来,是一个「非常态」,是需要消耗额外的精力和努力去做的。这样就特别容易让自己陷入畏惧和退缩之中,从而特别容易半途而废。

那么,这种努力-失败的经历,就特别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灌输负面的感受,让我们不断地徘徊在后悔、懊恼和自我否定之中。

所以,ACT 的核心思想就是:先接纳现在的自己,再去改变。

你一定要先能够接受一个事实:现在的我就是真实的我,我不需要跟这个「我」形成对立,我要做的是找到一个「更好的我」,然后让自己去向他看齐。

也就是说:ACT 的理念是:放下你心目中对那个完美无缺的「理想的我」的追求,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并不存在一个完美无缺的我,那只是一种虚妄,有的只是「当下」的我。但是我可以通过树立一个方向,再慢慢为之努力,让我更接近我想要的一个生活模式。

换言之,只有当你把「改掉坏毛病」放下,转换成「优化自我」的思维方式,你才有可能真的改掉那些可能拖你后腿的缺点。

同样,一旦你能够做到去接纳自己,而不是跟自己进行对抗,你会发现,很多压力和烦恼,其实都是自欺欺人 —— 当你能够接纳自我的时候,它们其实也就不复存在了。

6. 表达性写作

什么是表达性写作呢?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坚持做日记(不一定非要每天一写,你也可以每周一次到两次),然后记录下这些东西:

  • 让你感到烦恼和焦虑的事情。

  • 让你感到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 那些一直徘徊在你脑海里、想跟别人倾诉,但是没有适合对象的事情。

不要觉得这看起来似乎很小儿科,实际上这在国外是一种盛行已久的方法。在谷歌学术搜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你会搜到76万条结果。包括现在在国外盛行的「感恩日记」,实际上也是一种表达性写作。

而这个做法的有效性也的的确确经过了大量的检验,它在减轻焦虑和压力、为大脑「卸下重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前推荐这个做法的时候,有朋友留言道:每天那么忙,又要操心那么多事情,哪里有时间去写作?

其实这个写作并不需要那么严肃,因为你并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把心里的想法倾注下来就可以。把你担心的东西,焦虑的东西,烦恼的东西,一股脑地写下来,哪怕只是简简单单把问题一条条罗列出来,也会好很多。

因为写作这个做法,本身也就是把信息从大脑中「抽离」出来的过程。

不妨试着把你的笔记当成一个朋友,将你脑海中的烦恼和忧虑吐露出来,当作是跟朋友对话和求助的过程。你会发现,坚持这个习惯,你会变得更加能够「控制」脑海中的念头,不会再那么容易受到它们的干扰。

最后一点,疼痛管理,因为涉及躯体化的症状(也就是你的压力和焦虑让你产生了疼痛症状)以及医疗相关,就不多讲了。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

另外,还是强调一下我之前讲过的:实际上,做好三件事,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90%的问题。

哪三件事呢?作息,运动,社交。

可以进一步参考: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够对你起到帮助。

也祝愿每位朋友,都能够和生活中的疲惫和心累,彼此和解。

——  闲聊时刻 ——

聊点开心的吧:

今天突发奇想,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在想:如果我不做现在的工作,我可能会去做什么呢?

想了下, 大概是设计和游戏吧。我可能会成为一个设计师,或是游戏制作人。

那么,你呢?

如果重来一次,并且不做现在的工作,你觉得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

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一起交流。

希望大家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为彼此点亮一盏灯。

最近比较受欢迎的文章:
请把自己变成一家公司
告诉你关于性格的一切
如何摆脱精神内耗?
完美主义者「自救」指南
(0)

相关推荐

  • 疲惫中的坚持

    疲惫中的坚持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节奏加快,经常会听到人们喊"累":学业累.工作累,做人累,办事累,应酬累--这些个"累",其实并非全然是直观意义上的" ...

  • 人到中年要明白,心累,才是真的累

    人到中年要明白,心累,才是真的累

  • 职业倦怠期,是你认识自己的最佳时期

    神译局16小时前 满足自己灵魂的需求.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职业倦怠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都很 ...

  •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糟心事儿?

    神译局15小时前 关注 如何将焦虑转化为生活中的动力?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糟糕情况会有一种 ...

  •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B站上一条名为<熬夜如何改变你的脸?>的科普视频,曾在短短几天之内播放量超过340万,引起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视频告诉我们,熬夜会使人有血管型黑眼圈(很难消除),眼睑下垂 ...

  • 宋词三百首12:若你在生活中感到疲惫,不妨读一读苏轼这首宋词

    要说到北宋文学家,苏轼肯定是第一个被想起来的.这个著名的北宋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的宋词,还有很多的宋诗也同样脍炙人口.即便是散文,也有<赤壁赋>流传后世千年经久不衰. 苏轼的文学作 ...

  • 夫妻生活中,变了心的男人,会有这三个“生理反应”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包括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也在变化,但是有的东西变得比较慢,有的东西却变得非常的快的,让你感觉是转瞬即逝的. 人们都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夫妻生活当中缺少了浪漫,多的都是柴米油盐. ...

  • 四步应对生活中的感性决策

    #每天写一点#认知提升#<认知红利>#四步应对生活中的感性决策 昨天我们聊到,面对选择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设置可量化的标准来帮助我们理性地做出选择. 但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并不是这样 ...

  • 自学中医后,已经能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了

    夏天虽然热,但没有感冒的日子.总算过的愉快点.到了秋风刚刮有凉意的时候,我爱感冒的日子如约而至. 因前几年每到季节转换的时候,感冒必来,反反复复一个多月才好,所以我怕这个转凉的季节.多少年了我就体弱多 ...

  • 生活中怎样静下心来?

     --          静能生慧.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呢? 1.远离喧嚣的人和事.我们知道 ,环境对人是影响很大的.有的人很安静,有的人则很吵闹,有的地方你感觉很清静,有的地方你一进去,就感到烦 ...

  •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要命的灵魂拷问?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身边的各种灵魂拷问.它们听上去人畜无害,实则暗藏玄机,稍微回答失误就会招致惨痛的后果. 即使你已经身经百问,却还是会在一次次新的过招中被锤懵,内心大喊:他们到底是怎 ...

  • 聊聊我是怎么应对生活中的争吵和矛盾的?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经常看到大家类似的留言: "毛毛姐你和大厨好幸福啊!是不是从来都不会吵架? 我今天因为xx事和老公冷战2天了,他只会一股脑的指责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