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字造型看男女角色定位

文/李学山

中国的农耕文明特征,决定了原始社会以降直至工业文明以前中国的社会特征,也就是“男耕女织”,这一点无需借助史书记载,仅仅根据汉字造型,就基本可以断定。

豫剧《花木兰》有一句唱词说得好“男子打仗保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当然是说的在战争状态下,在和平年代里,社会分工一般是“男子去种地,女子来纺棉”。实际上这种男耕女织的社会状态在汉字中早已形象地反映出来。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汉字。一个是“男”,一个是“女”。

男字的大篆写法

先说男字。从造字法来看,应该属于会意。上边是一个“田”,下边是一个“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男子的主要社会职能就是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从事田间的耕作劳动。也有人说,下边不是个“力”,而是个农具“耒”的象形写法。但不管怎么说,男子就是个在外干力气活的。难怪直到现在,我们的多说农村妇女还把自己的那口子称之为“外头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再说“女”字。

从上边的造型上来看,像不像一个女子屈膝盘坐在家里,挥舞双臂在做着纺织性的劳动呢?出于审美的需要,我们的先人把这个字经过了艺术提炼,极大的凸显女性线条柔美的特征。因为纺织一类的劳动不需要什么力量,纯粹是个技术活。你让男子来干,未必能够胜任得了。再加上女性先天性的体型单薄,所以只能在家里劳作,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其如此,结了婚的女人喜欢把自己成为“家里人”、“屋里的”。

所以男女的性别特征决定了二者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凡是与力气有关的事情,交给男人来干。比如打仗流血的事情,就让女人走开。而女人呢,则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身材优势,多做些取悦男性的工作。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汉字来找到注解。

比如适合男性来干的工作,几乎全部与“力”有关。“勤、劳、勇、动、助、劫”等等就是如此。相反,符合女性特征的如“好、姿、妍、婉、婀、娜”等等就很明显。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早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再也不是原始社会那种简单的男耕女织生活场面了,男女的社会定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能够最恰切的反应这一文化特征的,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唯有汉字最有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