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愈一生兢兢业业,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他的子孙结局并不好
朱元璋出身贫苦,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权力的最顶峰,他比一般人更懂得权力来之不易,所以也就形成了多疑的性格。当他统一四方,手握皇权之时,曾经那些陪他出生入死,征战南北的好兄弟、好将领也就成了他猜忌的对象。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曾大封功臣,邓愈也被封为卫国公,邓愈与朱元璋感情深厚,他十七岁便追随朱元璋,多次出生入死,仍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也十分爱重他。
他死时,朱元璋还为此伤心落泪,停朝三天,追封他为王,厚葬了他。然而,邓愈的子嗣却没有继承他的风骨,最后儿女都因罪被杀。
一、十七岁征战南北
邓愈身材魁梧,便聪慧好学,心怀天下。邓愈随父兄一起起兵反抗元朝腐朽统治,后来他的父兄相继去世,邓愈十六岁继承兵权,率军继续与元军作战,他作战勇猛,一时名声大噪。
邓愈十七岁那年,率部投奔朱元璋,他英勇无比,而且很有作战头脑,得到朱元璋的赏识。邓愈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参加过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攻破金陵,于徽州大败苗军,多次击退陈友谅的进攻,多次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邓愈一生征战四方,险象迭生,最惊险的一次是在洪都保卫战,当时,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邓愈奉命辅佐朱文正,保卫洪都。洪都孤立无援,朱文正与邓愈带领将士坚守近百日,朱元璋才带援军到达。
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对抗陈友谅重要的一环,在这场保卫战中,陈友谅以压倒性的兵力进攻,却迟迟攻不下来,大大打击了陈友谅的士气,为后来鄱阳湖之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邓愈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好几次险些丢掉性命,但他从未抱怨过,依旧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正是这种坚毅忠心的品质,使得邓愈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
二、封卫国公,平定吐蕃
朱元璋在邓愈、常遇春、徐达等一众将领的辅佐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讨伐方国珍,北进中原,挥师潼关,最终统一天下,定都南京,建立大明政权。
之后邓愈与徐达、常遇春等人继续领兵出征,去收复一些尚未归附的地区,徐达与常遇春收复山东等地,邓愈则平定了江淮地区。至此,才算结束了元朝末年的割据局面,天下正式统一。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封功臣。受封的开国功臣共有三十四人,论功行赏,六人封公,二十四人封侯。可惜后来这些将领中,有些病死,有些被奸佞害死,剩下的都被朱元璋杀死,善终者寥寥。
邓愈凭借卓绝战功,升任御史大夫、太子谕德,位列六国公之一,被封为卫国公,地位十分显赫。
1377年,吐蕃残部劫持来明朝朝贡的使节,邓愈被封为征西将军,率兵前去讨伐吐蕃。邓愈用兵如神,作战英勇,追击吐蕃部数千里,捷报连连,大获全胜,沿途还招降了诸多小国,扩大了明朝的疆土版图。
三、儿被诛,女被赐死
邓愈率兵平定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在回师途中不幸染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病逝的消息传到宫中,朱元璋十分悲痛,还停朝三日,亲自去迎接他的灵柩,还为他挑选了雨花台作为墓地,追封他为宁河王,将他的画像挂在明朝太庙之中。
邓愈自十七岁便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毫无怨言,朱元璋与他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他死后也给了他无上的尊荣,相对于大多数开国功臣来说,邓愈也算是有一个善终了。但邓愈的子女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邓愈的子女诸多,但大多数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有据可查也只有二子一女,长子邓镇、次子邓铭和嫡女邓氏。其中,次子邓铭在征讨蛮夷中战死,而邓镇和邓氏都是被朱元璋赐死的。
邓愈病逝后,他的爵位由长子邓镇继承,改为申国公,邓镇也曾征战南夷,平寇有功。当时,李善长受胡惟庸案牵连获罪,邓镇的妻子恰好是李善长的外孙女,他也因此被夺取了爵位,赐死。
若说邓镇被牵连有些冤枉,他的女儿邓氏确是罪有应得。邓氏是邓愈的嫡女,身份高贵,朱元璋将她指给了二儿子朱樉。朱元璋大封藩王时朱樉被封为秦王,驻守西安,元末名将王保保的妹妹做正妃,开国名将的嫡女做侧妃,看得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抱以很大的期望的。
朱樉自幼聪慧,文武双全,可封王后却性情大变,荒唐无度,朱樉在南京尚能收敛,到了封地后就原形毕露,他大肆敛财,修建王府,贪图享乐,欺压百姓,可以说无恶不作,他所管辖的地区百姓怨声载道。
邓氏貌美如花,嫁给朱樉后,备受宠爱,虽然拥有丈夫的宠爱和无上的尊荣,邓氏仍然只是个侧妃。因此她十分记恨王妃,不仅将王妃圈禁在别院,还对她十分苛责,将本该王妃享受的东西统统据为己有。
这对夫妻在藩国内霸道横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种种恶行令人发指,邓氏在朱樉的默许下,甚至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套皇后服穿。这种行为在朱元璋看来无疑是在挑战皇权。最终,朱元璋下旨褫夺秦王封号,赐死侧妃邓氏。
总结:
邓愈一生光明磊落,征战四方,立下战功无数,但他的后辈,尤其是女儿邓氏,邓氏嫁给秦王后,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自作孽,最终朱樉被褫夺封号,邓氏被赐死,下场惨淡。
邓愈是开国功臣,配享太庙,若是他能好好教导子女,邓氏嫁给秦王后,定会对朱樉的暴行加以劝阻和制止,而不是与他同流合污,共同作恶,为祸百姓。
一个人的荣耀来得快,去得也快,继承爵位不过是一时荣耀,若是想光耀门楣,后辈要继承当是先人的风骨和气度,只有这样才能将荣耀绵延下去,否则便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