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成为学校的主力军,小学教师“结构化缺编”难题如何化解

【平湖一柱 第1312期】

【核心提示】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的教师队伍,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协调的队伍。当下小学教师“极缺”,我以为,不仅是“绝对化”缺少,更主要的是“结构化缺编”……


当下,都说乡村教师极缺,缺到什么程度?或许你都不敢想像。

我们这里有一所镇中心小学,22个教学班,学生千余名,全校在岗教师51名,各位朋友猜一猜,这个学校在编教师有多少名呢?

或许你说,40多名吧?或者至少有30名吧?无论如何,在编教师至少也得有一半吧?

抱歉,您都没有猜对,这所小学在编正式教师连一半都达不到,只有19名,平均一班一名都不够。

那么其余32名教师都是什么身份呢?绝大部分是代课教师,有几名是顶岗实习教师——即到学校来实习的师范院校在读大三学生。

代课教师在学校上课当然是要付给人家报酬的,就按每月1500元算,学校就要支出近4万元,一年按10个月计算,就要40万元。

山东省小学生生均经费是每年710,1000名学生是71万元。农村小学没有任何其他“额外”收入,代课教师费无疑要从生均公用经费中列支,这也就是说,学校每年“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的钱都要用于支付代课教师费用,学校其他方面发展可想而知……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全县很多学校都缺教师,不仅是乡村学校,县城学校也一样,县直的几个小学,每个学校也都有三十多名代课教师!

对于教学而言,代课教师是新手不打紧,最关键的是人心不稳,这些教师之所以愿意在学校代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练练手”,为考编做准备。因此,每学年上学期还可,春节过后,到了下学期,这些代课教师就人心不稳了,要忙着学习复习了,要去忙着去赶考了,不少人甚至干脆就“辞职”了,学校不得不再临时找人应付……

如此情况下,教学质量如何能保得住呢?

教师“极缺”情况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断层”。世纪之初,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补充实现从“计划分配”到“教师考聘”转型阶段,有几年教师补充甚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补充,现在教师老龄化时间到来,退休教师增多,每年新聘教师数量小于退休教师总数,由此造成了教师绝对数量的减少。

二是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女教师多,休产假“扎堆”。近年来,各地招聘教师中以女性教师为主,占总数的90%以下,女教师自然就要休产假,新聘教师上岗后,一般几年内就会休产假,休完一胎产假“上班没几月”,又要休二胎产假。当然,原来中年女教师二胎也要休产假,这样,以女教师为主的小学段,就算按编制教师不缺,而实际上在岗的教师却是远远不够。

三是老龄教师“病休多”。教师其实是个体力活,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五十岁以后身体状况不佳者、生重大疾病者高于其他行业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五十岁以后,有不少教师的体力难以支撑起“班主任”、语数外等学科教学工作,不得不“靠边站”,这样,教师也相当于“缺”了!

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的教师队伍,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协调的队伍。当下小学教师“极缺”,我以为,不仅是“绝对化”缺少,更主要的是“结构化缺编”!

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师的“结构化缺编”,第一,要未雨绸缪,每年新招聘教师数量,不仅要“按需而定”,还要根据老教师数量,按一定比例确定,以二者之和确定每年新招聘教师数量;第二,新招聘教师要适当划定男女比例,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为了教育的百年大计,我们应当摘下“性别歧视”的遮羞布,让适当数量的男教师充实到小学教师队伍中来。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