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口鉴定清代母钱——谨防后修假母钱

本文为天眷堂特约撰稿人 徐灵岩(金刀客) 老师原创。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

清代母钱的形态广义上有母钱胚和正用母钱,母钱胚属于未使用的母钱,正用母钱是经过修穿和边道后用来制作钱模的母钱。本文重点介绍正用母钱穿口的修刻工艺,了解清代母钱的修穿工艺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对清代母钱的鉴定水平。

鉴定穿口的重要性

随着造假技术的突飞猛进,清代母钱的鉴定越来越困难,鉴定时往往需要综合判断,即需要考虑文字的挺拔度、边道工艺、穿口修刻工艺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看穿口的修刻工艺鉴定母钱最可靠。母钱穿口的修刻工艺较难仿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现在的仿制者并不完全明白修穿的要领,他们仅仅是模仿真品的形态,这样往往造成形似而神不是,第二点是仿制者选择的精铸清钱已经形成老包浆,修刻穿口后还需要再补包浆,后补的包浆非常不自然。

穿口的刀痕非常自然,穿口处包浆自然老道。

从清代正用母钱的穿口可以发现有规则的修刻刀痕,小型母钱的修刻痕迹相对细腻一些,大型母钱穿口的修刻痕迹略显粗旷,当五百多穿口刀痕更加明显,清代母钱随着钱型增大其穿口的修刻工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钱型越大修穿时下刀的力度就越大。

咸丰宝源当十母钱

咸丰宝源当十母钱穿口内部图,下刀力度较大。

咸丰宝源当五百母钱

咸丰宝源当五百母钱穿口图,下刀力度大。

大多数母钱穿口的四个穿角刀痕最为明显,穿口边缘的刀痕不太明显,个别母钱由于穿绳磨损,刀痕也变浅了,因此母钱的鉴定必须综合判断。例如:一枚通身磨损较重的母钱,其穿口不可能有清晰的刀痕,可能只有穿口四角留有刀痕。

咸丰宝源当五十母钱

穿口有磨损,刀痕基本化尽,只有穿口角落有刀痕。

一般绝大多数母钱穿角的包浆都较厚重,即便清洗后,穿角都会残留一些包浆,如果一枚母钱包浆较重,穿角处只有刀痕没有包浆是不正常的。

从穿角的刀痕处仍然可以看到色泽稍深的老包浆

清代母钱穿口的修刻并不规则,四角处的下刀力度最大,穿口边缘处下刀的力道很小,个别小平钱的穿角被彻底修开,甚至伤到钱肉。钱局工匠在修穿时下刀力度大,模仿者功力不够,往往下刀力度较轻,每处都采取重复下刀,看上去刀法凌乱或过于细腻。

穿口内不规则,穿边修刻轻,角落处修刻重。

总结

1、凡是穿口刀痕过于细腻,且局部重复走刀,极有可能后修穿口。

2、穿口处没有包浆或后上包浆掩盖新搓刀痕,极有可能后修穿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