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既:曹魏西北边陲的擎天柱 ——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

今天继续说一个《三国演义》里没有提到过的三国英雄。

他叫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出身寒门大富人家。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怪异,其实不是。寒门是指他家的政治地位,大富是指他家的经济实力。

古代豪门和寒门之分,和家族的政治背景有关,和经济无关。豪门是指至少三代人以上都有人做到太守以上职位的家族。三国的领袖曹操、孙权、刘备,包括诸葛亮,都是寒门。袁绍、杨修这些四世三公的才是豪门。司马懿勉强算是豪门。大耳朵老百姓没门。

少年老成 重诺守信

十六岁时,张既在郡里做小吏,跑腿打杂。这小子长得帅,字又写得好,还特别有心计。他知道自己出身寒门,没人帮扶就难以上爬,要想办法结交贵人才行。

于是,他仗着家里富裕,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刀笔和版奏。那时已经出现了纸张,但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主要还是用竹简,写错字了没办法涂改,就只能用刀刮掉重写。小的叫竹简,大的叫版奏,大约一尺长的竹块,所以也叫尺牍。

古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情,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买的。这也是穷人家孩子读不起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郡里的官员办公时忘带刀笔、尺牍,张既就及时地免费赠送,博取了官员的好感。果然很快就担任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职务。

汉朝时没有科举制,选拔任用官员采取的是察举制,由地方(或者高级官员)推荐,经朝廷考试合格后任用。郡里每年推举一个,叫孝廉(本来是两个,一孝一廉,但通常合二为一);州里每年推举一个,叫茂才(就是秀才,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为茂才)。

张既又顺利地得到郡里的推举,为孝廉。可以到京里去做三署郎官。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没去。猜测大概是当时正是董卓乱政时期,他看不清楚形势,不想去趟浑水。

曹操进入洛阳,挟持汉献帝,自任司空时,辟召他去朝中为官,他也没去。紧接着就被州里推举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县长。

这次他去了,做得非常出色,在任期间政绩为三辅各县中第一。由此可以看出,他虽然年轻,却很沉得住气,不盲目急躁地接受与自己意愿不符的官职,像个成大事的人。

他能成大事的潜质在郡里做小吏时就被一个有心的官员发现了。

郡功曹(类似于郡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处长)游殷觉得张既是个奇人,就请张既到家里吃饭。游殷回家对妻子说:“今天有异客来访,要好好招待。”妻子不敢怠慢,准备得十分丰盛隆重。等到张既来时,妻子觉得太好笑了,对游殷说:“你昏头了啊?张德容这个懵懂小孩,是什么异客啊!”游殷说:“你不明白,此人有方伯之器。”(封疆大吏)

更奇特的还在后面。吃完饭后,游殷竟然要把儿子游楚托付给张既。张既自己还是个孩子,怎能受人以子相托?不敢接受,游殷坚持。张既无法推脱,就答应了。

后来张既还真帮了游楚一把。建安二十年(215年),已经做到雍州刺史的张既跟随曹操征伐张鲁。平定汉中后,汉兴郡太守空缺,曹操问张既谁合适,张既立即推荐时任司隶河东郡蒲阪县令的游楚,称赞其文武双全。曹操同意了。张既算是没有辜负游殷的托付。

游楚也是个《三国演义》里没有提到的优秀人才,当时已经做到县令,没有张既的推荐也会出人头地,慢一点而已。后来游楚转任陇西郡太守,正好遇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曹魏对此完全没有防备,(蜀)汉军气势如虹,与陇西郡相邻的天水郡、南安郡望风而降。游楚独撑陇西,誓不投降,发动全城百姓抵抗,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驱退诸葛亮。

如果游楚与其他二郡同时投降,诸葛亮可以迅速稳定三郡,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成功截断凉州与长安的联系,长安就岌岌可危了。游楚凭一郡之力解除了危局,对保住曹魏西部的安宁立下了头功。

诸葛亮北伐实际上就毁于游楚之手,如果游楚投降,三郡稳定,就可以招回魏延阻击援军,轮不到马谡。

战后,天水、南安太守均获重罪,游楚则因功受封为列侯,下属官员全获朝廷赏赐。

魏明帝曹睿特别召见游楚。不懂宫廷礼仪的游楚在召见中闹了个笑话。侍中传令其上殿时,游楚应该回答“唯”,他不知道,大声回答“诺”。游楚身材矮小,但声音却特别响亮,他这一声声震屋宇,群臣忍住不敢笑,曹睿却忍不住笑了。当然也没为难他,而是慰劳勉励了一番,并且同意了他留在京城担任宫廷宿卫的请求,任其为驸马都尉。(只是个官职,不是皇帝女婿)

游楚是个音乐发烧友,养了一批歌伎,随身带着琵琶、筝、箫等乐器,高兴了就来一段,活得十分潇洒。

数年后,游楚又回到了西北边关,出任北地郡太守,活了七十多岁才去世,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首战西部 初露头角

张既出仕时,曹操还没有统一北方,虽然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但四面强敌环伺,政权并不牢固,还需要不停地四处讨伐征战,消除强敌,扩张地盘。张既就在听从曹操指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建安七年(202年)九月,曹操在为原来的“主公”,后来的最大政治对手袁绍服丧三个月后,大举进攻黎阳,将袁绍已经过继给从兄袁基的大儿子袁谭围困。

坐守邺城的袁尚被迫亲自带兵出救兄长。驰援黎阳前,袁尚命令并州刺史高幹、河东太守郭援率数万大军从壶关西进,进攻河东,与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取平阳,同时派人联络马腾、韩遂,希望与他们结盟,联合攻击曹操。

曹操不能分身应敌,阻挡袁军的重担落在了驻防关中长安的钟繇身上,此时张既就在钟繇身边,领命去游说马腾等,成功地将马腾等拉到曹营里来。马腾派儿子马超带兵一万多人前去增援钟繇。

乱军之中,马超部将庞德杀了郭援,事后才知道郭援是钟繇的外甥。高幹退保并州,呼厨泉投降。钟繇在缺乏主力的情况下联合马腾等打败了袁军的进攻,实属难能可贵!

从征马超 渐成方伯

建安十年(205年),高幹降而复叛,举并州反曹。河内郡张晟、河东郡卫固、弘农郡张琰纷纷起兵响应,一片混乱。曹操任命张既为议郎、参钟繇军事,带领西征诸将和马腾等,合击张晟等人,杀了张琰、卫固。

高幹亡奔荆州,想投靠刘表,在途中被上洛都尉王琰所杀,献首于曹操,曹操封其为列侯。这本来是喜事,王琰的妻子却嚎啕大哭,她以为王琰富贵了以后就要娶妾,会夺去王琰对自己的喜爱,也是奇葩。

张既因功被封为武始亭侯,第一次有了爵位。亭侯也挺难得,关羽那么厉害,也只是个(汉寿)亭侯。其实这次平叛事件中,功劳最大的是另一个同样没在《三国演义》里出现的曹魏名臣,也是个奇人的杜畿。

平定并州之乱后,曹操想征荆州,但是马腾、韩遂等小军阀拥兵驻扎在关中,曹操担心会发生变故,又派张既去找马腾等人,希望他们解散部队,到京城去做官,以此消除后患。

马腾最初听从了张既的建议,不久又开始犹豫。张既担心夜长梦多,就大张旗鼓地发布公函到关中至邺城的沿途各郡,要求各郡守官员郊迎,即无缝交接。弄得马腾骑虎难下,被迫将部队交给儿子马超,带着其余家眷到邺城。曹操任其为卫尉,实际上是人质。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不听卫觊、高柔的劝阻,同意司隶校尉钟繇带兵以征汉中张鲁为名威慑关中,降服盘踞在关中的凉州小军阀。没想到反而刺激了这些军阀,马超与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十方割据关中的势力全部反叛,推举韩遂为都督,十万人马屯聚潼关。

曹操悔恨之余,亲征关中,险些丧命,历尽艰辛打败各路势力。马超、韩遂逃回凉州。第二年又纠集羌人、匈奴人在凉州造反。

马超再次兴兵作乱的消息激怒了曹操,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灭马超三族。这也是后人指责马超不忠不孝的原因。

马超的结局十分凄惨,家族百余口人惨遭杀害,仅剩下从弟马岱一人。归降刘备后,刘备也不敢重用,表面尊重,暗地提防。马超再也没有往日一方雄杰的威风与豪气,只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度过余生。

张既也参加了征关中行动,并因功升任为京兆尹,镇守京畿。曹操建立魏国后(汉下面的公国,不是魏朝),张既任魏国尚书,出任雍州刺史。

这是曹操做的个人情,让张既衣锦还乡。也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不光张既,徐晃也享受过这种荣耀。

游殷当初托付儿子时说张既有“方伯之器”(封疆大吏之意),果然言中。

平定凉州,威震边陲

此后张既继续在西部征战,跟曹操征张鲁、跟曹洪攻吴兰、跟夏侯渊讨宋建、助苏则平河西等诸多军事活动中都立下汗马功劳,因功由亭侯晋升为都乡侯。(苏则也是个《三国演义》里没有提到过的英雄)

张既为曹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西北武威郡颜俊、张掖郡和鸾、酒泉郡黄华、西平郡麹演纷纷造反,互相攻打。颜俊将母亲和儿子送到曹操这里做人质,请求曹操出手相助,张既建议曹操不要出兵相救,坐山观虎斗,让其互相残杀,得到曹操采纳,并果然有效。

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后,设置凉州,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人作乱,搅得河西不得安宁,已经禅汉称帝的曹丕认为只有张既才能安定凉州,于是将邹岐召回,任张既为凉州刺史,负责平定叛乱,并且给了张既遇事自己做主,不必预先请示的特权。赋予带兵将领这种特权,其实是很危险的,于此可见曹丕对张既的充分信任。

张既统兵先行,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后发。张既赶到金城郡,抢渡黄河,用计避开叛军主力,迅速占据武威郡。此时后发的费曜才赶到,夏侯儒还没到。

张既不等夏侯儒,准备一鼓作气,歼灭叛军。设计让参军成公英率领一千多骑兵去挑战叛军数千骑兵,假装战败,诱敌进入预先设下的伏击圈,大破叛军。

这边平定了,那边酒泉郡的苏衡又造反,联合羌人部落豪族邻戴和丁令胡,共一万多骑兵四处攻打。张既与已经赶到的夏侯儒带兵平乱,苏衡、邻戴等投降。张既上疏在当地建造城池,修筑要塞,设置烽火台、修建粮仓屯粮,以此防备胡人。

当地西羌人害怕了,有二万多部落前来投降。不久后西平郡麹光等杀郡守造反,张既属下纷纷请战平乱,张既反而不打了,认为真正作乱的就麹光那几个人,出兵反而会让吏民羌胡不安,被叛乱者裹挟造反,不如悬重赏缉拿麹光,其余不问,以分离叛军人心。果然,悬赏一出,麹光的部下就将其人头送来了,动乱转瞬即逝。

西平麹氏家族也是奇葩,不停的有人出来造反,又都没闹成气候。(参见本公众号:《袁绍军第一猛将:麹义》)

张既镇守西北雍、凉二州十多年,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圈可点,为曹魏西部边陲的安宁和稳固立下汗马功劳,不失为一代英雄。

黄初四年(223年),一代英雄魂归故里。魏文帝曹丕下诏悼念,其中对张既的评价是:“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

此言不虚。

(0)

相关推荐

  • 杨阜:马超一定记得我,曹叡也是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朝堂上的臣子们也各有立场,比如执掌兵事的将领们,侃侃而谈的能吏们,德高望重的三公们,也有直言劝谏的臣子,如杨阜fù,字义山. 杨阜是天水郡人士,提 ...

  • 甘肃甘谷县籍三国名人:四位成为蜀汉重臣,七位将马超赶出关中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下属的一个县,同时也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该县历史悠久,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该地置冀县,这也是我国县制的肇始.因此,甘谷县素有"天下第一 ...

  • 张既:报恩一顿盛宴,保伯乐的儿子渡过康乐一生

    张既,位列魏晋八君子,可在<三国演义>里,却找不到这个人. 张既,从历史上看,是主镇一方的好干部,在雍州和凉州当了20多年地方官,以善政惠民闻名于天下. 可是,在罗贯中笔下,张既隐身了,难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特别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马超(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马超重大事件之九--卷土重来,攻略凉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月前后,马超逃入凉州安定郡.笔者之前讲过,马腾.马超的大本营在关中,但因曾长期 ...

  • 魏延也算是百战名将,为何会提出如此不靠谱的“子午谷奇谋”?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46) 主笔:闲乐生 上一篇我们说了,从历史地理方面来分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扯淡,那子午谷全境都在曹魏境内,你魏延根本就过不去. 即便退一步讲,这子午谷 ...

  • 张恭:名扬西州,戍守西域

    况复多贤嗣,振振并麟儿.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要注意防护.汉末时期各郡县均有些动荡,有的地区叛乱尤为频繁,在这乱世中也有些人坚守岗位.本篇就来聊聊张恭.张就父子. 张恭在汉末时期担任凉州敦煌郡功曹 ...

  • 《真·三国志 164:徐邈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64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徐邈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徐邈,字景山,今北京人. 在 ...

  • 贺齐——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

    拜<三国演义>及其相关的戏曲.曲艺所赐,三国历史成为普通百姓最为知晓.最为津津乐道的古代历史时期.叫一个普通百姓说出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的人和事,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叫他说三国呢,则 ...

  • 苏则:心存汉室的孤臣 ——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

    上篇讲张既时,曾提到另外几位也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里的优秀人才,其中就有苏则.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苏姓是当地世代望族大姓,苏则少年时就以品学皆优闻名,志存高远,郡举孝廉.州举茂才 ...

  • 张郃是怎样被推上曹魏西北大军主将之位的

    汉中之战,曹魏主帅夏侯渊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军失元帅,将士失色,魏军前线军事形势十分危急.紧急关头,将领们推出了张郃为军中主事,统率全军,而张郃也不负众望,出马"勒兵安阵",节度众 ...

  • 曹魏西晋山阳郡(现在金乡县西北)王宏

    王宏 其他含义 曹魏.西晋大臣 王宏,字正宗 (?-284),兖州山阳郡(山东济宁市金乡县西北)人.王业之子,王弼之兄. 魏时辟公府,迁尚书郎,历给事中.晋武帝泰始初,为汲郡太守,有治绩.后迁卫尉.河 ...

  • 曹魏边缘化将领,张既妙计平凉州护丝路,照样很精彩

    三国时期大家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魏.蜀.吴之间斗智斗勇上面,往往会忽略一些边缘化的人和事,其实他们的力量不能忽视.比如曹魏的田豫.张既,曾经为了维护边疆稳定作出卓越贡献,他们的故事也很出彩,不应该被遗 ...

  • 如何看待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张既?

    作者竹林: 配图:竹林 / 编辑:清懿 说到张既,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因为我们听过的三国人物往往是演义中突出的角色.对于张既这样的名臣,演义中没有多大的描写,我们自然是不太了解.但是在三国时代,张既 ...

  • 作为曹魏的开国名将,为何《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不待见他?

    说起三国时期的曹魏势力,最具话题性的无疑是其领袖人物曹操.在演义小说的渲染下,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奸诈狡猾的人物.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位爱才.敬才的枭雄.举例来说,在<三国演义>里, ...

  • 三国时期,为曹魏镇守边疆的四大名将是谁?我在边疆就在!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国各自面临着自己的外族叛乱.吴国与蜀国的防卫任务相对轻松,东吴主要是平定境内山岳的叛乱与南方交州的土燮,蜀汉主要是对付南中蛮族的叛乱. 曹魏的防卫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吴蜀联盟,不仅 ...

  • 三国历史人物——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