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麸炒芡实的性状存疑

《中国药典》是这样描述芡实的: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两瓣
饮片
麸炒芡实  取净芡实,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味淡、微酸。
疑惑:
1、芡实两端颜色不同,一端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另一端黄白色,占比例少。即使成破粒,仍会有“棕红色或红褐色”的外种皮存在,那么麸炒芡实的“表面黄色或微黄色”是哪一部分?“棕红色或红褐色”的部分自然不会呈现表面黄色或微黄色的现象,那这一部分应该是什么颜色?药典没有说。起码要分别阐述两端炒后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部分黄白色部分的颜色情况,再细一点的话则还应该说到断面的色泽情况。药典在性状描述上让人难以适从!
2、药材的气味是“气微,味淡。”而经过麸炒后怎么会变成了“味淡、微酸”了?这酸从何产生?理论上炒制是不会变酸的!笔者口尝也未感觉到麸炒芡实的酸味,只是增加了一些焦香味。不知道大家口尝对比过没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