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幼画母成就一代画祖
聞鍾記郵(2224)幼画母成就一代画祖
尽孝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言传身教,一传就是几千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了很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故事,有些故事被列入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中,也有些虽不在二十四孝之中,但这些故事同样感动后世。在这些故事中,顾恺之画母的故事总能带给今天的人们一点启示。《中华孝道(二)》邮票的第四枚就是“恺之画母”。
恺之画母是讲述顾恺之小时候的故事,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精心作画,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再改。渐渐地,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便继续用心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了,说:“像了,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呀!”
顾恺之非常重视画人点睛的技巧,正是从小画母的经历,成就了顾恺之在绘画上的精湛技艺。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留传后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成为其代表作。顾恺之的生平事迹,古迹上记载的不多,其中可以凭信的,就是散见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檀道鸾的《续晋阳秋》;丘渊之的《文章录》许嵩的《建康实录》以及《晋史》的中兴等。《洛神赋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2005年已经以连票的形式出现在邮票上。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就从后世留存的临摹作品就能看出原作的神采,也奠定了顾恺之“画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