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米岩”:一条独特的石缝,每天流出一碗米,至今是一个谜
自古以来,我国南方粮食主要是以大米为主,而北方主要是小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南北融合越来越深,米饭也成了北方人常吃的粮食。在古代,科技还没有发展起来,粮食的产量自然是不能人为控制,只能好好的施农家肥,收获多少也就听天由命了。但是到了现代,我们有了袁隆平院士,粮食的产量大大增加,农民不仅可以吃饱肚子,还可以拿剩余的去卖。
现在的世界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吃饱饭,还有很多地方的人连饭都吃不上,而吃不上饭只能寻求其他能够活下来的办法,可能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他们会不顾一切代价来换取,就像非洲的很多人,为了活下来甘愿做一些极其艰苦的甚至是被欺负、受辱的工作。所以粮食对人类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在福建却有一条石缝能够流出大米,这是为何呢?
据说这条石缝存在的时间很久远了,在唐朝时有一位禅师来到福建榜头镇的一座山上建起了寺庙,和尚建寺庙自然是为了向百姓宣传佛教,同时也是这位禅师想给自己寻找一个安身之地。在禅师的努力宣传下,当地很多人都信起了佛,经常去参拜,寺庙是香火旺盛,弟子也多了起来。然而,怪异的事情便发生了。
禅师在去另一座山捡柴火时,他就看到有块岩石的石缝中流出一条怪异的水流,他仔细的看了看,竟然发现这是大米,他赶快找出碗来装,装满后“水流”就停止了。禅师只好先回去,等到下一天的时候他再次来到这里,还是得到了一碗米。禅师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弟子们,众人都非常高兴,还给取了个名字为“出米岩”,还把寺庙改做“出米寺”。
后来这个石缝却不再流出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分析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闹灾荒,百姓粮食缺乏,寺庙便拿出大米发放,还把石缝拓宽,大米逐渐减少,以致于最后一粒不剩。其次就是因为这块岩石流出的大米是来自寺庙里的粮仓,两个地方距离相近,然后由于老鼠作怪,就有洞口流出了米,大米减少后就难以流出。
然而这个也只是传说,真真假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就算粮食再多也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