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之土磴寨之战
公元986年,北宋第2次北伐燕云失败,当年11月,辽圣宗和萧太后率三路大军攻宋,其中一路由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率领,攻击山西方向的宋军。
由于代州知州杨业在陈家谷殉国,宋太宗任命张齐贤出任知州。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史书说他“虑淹经国之才,堪副济时之用”。曾以布衣身份到赵匡胤马前献策,献“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等十策,但太祖没有采纳。从此以后,张齐贤奋发读书,在太宗朝中进士。此时与都部署潘美共同统率边境军队,潘美率主力大军驻并州与三交(今太原北),张齐贤统领代州兵马。
张齐贤
公元986年12月,耶律蒲奴宁攻代州,宋军神卫都指挥使马正率所部在代州城南门下与辽军交战,寡不敌众战败。城内的代州副都部署卢汉赟不肯出战,只愿守城。张齐贤不干了,他派人秘密与潘美联系,约好时间里应外合。但派出去的使者被辽军抓获,出兵日期泄露,张齐贤担心潘美的军队会被辽军袭击,正想方法怎样告知潘美。不料,潘美的使者到来,原来,潘美的军队到了柏井时,收到皇上的诏书,得知宋军在君子馆战败,皇上要求潘美的军队坚守不得出战,于是潘美的军队回并州了。但这时,战场上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辽军,张齐贤非常镇定,对部下说“贼军知道潘美前来,而不知他退回的事”。于是将计就计,把使臣关闭在密室,以防泄露。在半夜派出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旗帜,身负一捆干草,到离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处,列队竖起旗帜和点燃柴草。辽军远远看见火光中有旗帜,以为并州军赶到战场,惊慌失措,张齐贤看到机会来了,率军出兵,奋勇当先,辽军仓促应战,以为宋军援军已至,惊慌地向西撤退。撤退的辽军遇到张齐贤预先在土磴寨的埋伏部队,辽军被斩首两千余人,俘虏五百人。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之子被擒,俘获帐前舍利一人,夺得战马2000余匹,器甲甚众。捷报上奏,把功劳归于汉赟。后来太宗知道汉赟没有出战,就将他和钤辖刘宇,皆罢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张齐贤能以区区几千厢军击败数万辽军,证明辽军并非不可战胜,没有必要恐辽,在君子馆战败的情况下获此胜利,非常难能可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萧太后在君子馆胜利的情况下不得不班师北还。
张齐贤之所以能获胜,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辽军入侵的性质有比较深刻了解,料敌先机,知道辽军不会围城长久作战。敌从代州东面的胡峪口进来,回路应该是从西面的阳方口退朔州,而到阳方口必然经过土墱寨,所以他才在未作战前便在土墱寨埋下伏兵。
2、能体恤民情,团结部下,蓄力养锐,备战于平时,而取胜后有功不居,将功推于不敢出战之武将,显然是激励团结之意,如此胸怀,所以士卒乐于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