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也是一种幸福(8)
家书抵万金
昨天在家里翻看旧杂志,偶然发现一本2010年第一期的《心理与健康》杂志,杂志中有一漫画题为《一封家书》,漫画上一男子对一女子大喊:“快来看,儿子上了四年大学,总算给俺写了一封信!”他手中书信的内容是:“老爸:我的手机丢了,速汇款!儿”看罢,心里真是一揪!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让我想起自己三十年前到南京求学的往事。1987年8月26日,当背着装满被褥和生活用品的蛇皮袋、已经坐了十个多小时公共汽车来到南京中央汽车站的我,竟忘记了一天的饥饿和疲劳,兴奋地打听去河海大学的路。晚上七点多终于到了河海大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系科,其中的心酸至今不能描述。
晚上,铺好自己的床铺,已是八点多。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都已经上了床,我独自一人趴在宿舍的餐桌上,打开了信笺,提笔写下我上大学的第一封家书。因为临行时,父亲的叮嘱我不敢忘却:“儿啊,到学校后要立即写信告诉家里那里的情况,免得我和你妈挂念。”记得那天晚上,我写的很晚,信中没说一句从家到南京所遇到的艰辛,只是兴奋地告诉父母学校是如何的大,如何的美,同宿舍的同学是如何的热情等等。我知道我在说谎,我到学校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哪里看得清学校的模样?!可我知道我不能让父母为我担心,我要告诉他们我很安全、很幸福。
第二天一早,当我把第一封家书投进校园邮箱时心里是那么舒坦。我想象着父亲接到我的信时高兴的样子、看信时兴奋的表情,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在此后的两年学习生活中,我坚持至少每个月要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遇到特别事情的时候我更是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情况写信给父母,让他们与我一起高兴与快乐。如我被选为班长、系学生会主席、入党、参加演讲比赛获奖等等。也有在自己的苦恼的时候向父母诉说,不是让他们给我分担忧愁,而是向他们请教生活的经验。如我仅有的一身新衣服被小偷偷去、88年与非洲留学生冲突事件与89年发生的特殊事件等等。今天想来,此时的家书真是抵万金啊。
现在的学生给家长写信已经很少见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通讯条件大大改善。有事打个电话,无事报个平安。手机已是大学生的普通“饰品”,微信、QQ、视频等等更是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实在想得很坐个车也就几小时就可回家啦,哪里还需要浪费纸张的“老古董”家书呢。在与同事朋友聊天的时候,对此也有议论,普遍认为家书已经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再让孩子写信实在是一种浪费资源。唉,是要与时俱进呀。
可我就是无法忘怀那些伴我成长家书!我总觉得即使是现在,家书也有现代通讯设备无法替代的魅力!因为,有很多心里话无法亲自说出口,可是在家书里就可尽情倾诉。不仅如此,口中说的转瞬即逝,而纸上写的却可留存永久。这是我后来做校长时要求我的学生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并在回家的时候悄悄放在父母的床头的根源所在。其实,我的目的就是一个,要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将彼此的爱永记心头。
家书抵万金,至今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