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则病案的讨论

张某,女,28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阵发性咳嗽2月余。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大、小便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

治以温化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生麻黄3克,桂枝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生白芍9克,五味子9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

12月2日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症见咽干、偶咳,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以温化寒饮佐以利咽。

处方:生麻黄3克,炒杏仁12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射干12克,桔梗12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药后无不适,停药。

本案为临证常见病。对本案的辨证论治,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

用脏腑辨证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舌质偏暗,舌苔不腻,脉象显细,可辨为肺阴虚证;咳嗽呈阵发性,考虑风邪内滞;纳可、便调,说明脾胃无损,病在上焦。治疗可以考虑以养肺阴为主,兼祛风邪,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本病还可以这样辨:

病证为咳嗽,病起于空腹饮冷,属冷饮伤肺,肺气上逆。晚上咳甚属肺寒,胸憋为胸阳不展,口干为肺不布津。脉沉主里,细弦主饮停、饮郁。综合分析,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治疗当以温化肺家寒饮为法。治疗选方,如考虑到咳嗽呈阵发性,夹有风邪,可选用小青龙汤;如只考虑温化寒饮,恢复肺气宣降,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用六经辨证

咳嗽日久,晚上较甚,脉象沉而不浮,病变不当在三阳,应在三阴。在三阴病中,既没有典型的“腹满”、“自利”之太阴病,也没有“但欲寐”之少阴病,更没有“厥热胜复”之厥阴病。那么,究竟该属六病中的哪一病呢?也许有人会说,脉证表现不典型是因为夹了饮邪。那么,饮邪是如何辨出来的?显然单单依据脉象见弦是不够的。有人又说,脉象见弦结合久咳,就可辨出饮邪,因久咳多见肺家寒饮。这种辨证仍属于猜测,凭经验推断,仍然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有,即使辨出饮邪,还必需继续辨出三阴三阳六病中属于哪一病合并了饮邪。

也许有人会说,那还需要辨吗,那不明摆着是一小青龙汤证嘛!这不属于典型的六经辨证法,这属于方证对应法。

用方证对应思维辨证

本案用方证对应的思维凭直观感觉很容易辨证为小青龙汤证。唯一不太支持的是,小青龙汤证当有清稀痰,而不是无痰;小青龙汤证脉象当浮或偏浮,而不应沉。但采用方证排除法,如果找不到较小青龙汤证更为合适的方证时,可以辨为疑似小青龙汤证,先试用小青龙汤治疗以观变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案用六经辨证难度较大。用脏腑辨证和方证对应两种方法,所用方剂是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从临床实践来看,本案用脏腑辨证法,选用养阴清肺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两方治疗,都是可以短期见效的,但都不可能治愈。前者留邪、闭邪,会使病程继续延长;后者见效稍慢(较小青龙汤方),且很快会出现口干、咽燥等反应。

本案选用小青龙汤方,应当是最恰当的选方。案中所用首方,从方药组成看,属小青龙汤方。

但从所用剂量看,很多学者会认为并不是小青龙汤方。因经方的组成不单指药物,也包括剂量。正如清代医家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中所说:“《伤寒论》及《金匮》方出自上古及伊尹汤液,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所有分两、煮法、服法等,差之一黍,即大相径庭。”

考小青龙汤方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论中明言小青龙汤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清代医家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中说:“此一节言伤寒太阳之表,而动其里水之气也。”即后世所说的外邪引动里饮。又说:“本方散心下水气,藉麻黄之大力,领诸药之气布于上,运于下,达于四旁。内行于州都,外行于元府,诚有左宜右有之妙。”小青龙汤由麻黄汤加减而来,治疗“伤寒表不解”,自然当以麻黄为君药。金代医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即指出:“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

既然方中以麻黄为君药,那么麻黄的用量理应不少于他药。原方剂量为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有学者指出,用小青龙汤,麻黄在方中剂量最大,方能显出“青龙为神物”之效。

如果在本案中,依上述用法,麻黄在方中剂量最大,可能的结果是咳嗽顿减而喘、汗并作。

因为案中没有“伤寒表不解”,没有“伤寒”。本案为内伤病,而非外感病,是在空腹阳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冷饮内伤所致。

实际上,小青龙汤原本是治疗外感病的,在本案中被移用于治疗内伤病。既然病在里而不在表,就不需要使用大剂量麻黄、桂枝、细辛去发表,而只取小剂以温通阳气。佐以相对剂量较大而走里的白芍、半夏、五味子,保证了全方作用部位在里而不在表。

“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用得其宜,效如杆影;误用过用,祸亦旋踵。此为历代医家所共识。

刘渡舟在《伤寒论诠解》中指出:“⋯⋯在临证时对年高体弱、婴幼儿童,特别是心肾机能虚衰的患者,仍要慎用,恐有拔肾气、动冲气、耗阴动阳之弊。对于一般的病人,使用本方也只是在喘咳急性发作时的救急之法,不可久服多用。且一旦疾病缓解,即应改为苓桂剂温化寒饮,以善其后。”本案既非急性发作,也非见效即止,而是连服7剂,并未见任何副作用。因为本案属内伤病,所用小青龙汤已非原方,而是剂量上作了加减,加减为可以较长时间服用的方剂。而上述小青龙汤使用注意和禁忌只适用于治疗外感病时。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伤寒论》太阳病上篇学习摘要

    辩太阳病脉症并治法 上篇 伤寒论的第一篇,太阳篇占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五运六气,十二个时辰分六个气,病情恶化会传经,往内传,则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阳:若进入阳明则不再传,停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9,40条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 这条同上一样用大青龙汤,补充了不同体质产生了不同的症状,同病不同症的个体差异. 太阳伤寒本是脉浮紧,恶寒无汗,身.这里脉却浮缓了,身 ...

  • 病案讨论:苓桂术甘汤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病案讨论:苓桂术甘汤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 【病案讨论】木土关系怎么调?看看临证实践就知道了!

    写在前面的话 2021辛丑年,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初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厥阴风木,二之气又逢少阴君火加临少阴君火.故2021年前几个月很多与风木.君火相关的疾病会表现的明显.在这样的运气 ...

  • 【学术】如何将病案讨论转换成Case Report?

    作为一位医生,你可能没有时间做大样本的回顾,没有课题支持,没有经费可用,没有人手帮忙.而且,在你有足够数量的SCI论文前,这些也绝不会有.万事开头难.怎样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开始你的第一篇SCI呢?作为 ...

  • [病案讨论] 瓜蒌薤白白酒汤-说两个病例

    第一次发帖子以后,看了大家支持很受鼓舞.有同道希望举两个病例,我这里找两个说一下.本来有个非常典型的老年病例,就是运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取效案例,因为用了麻黄很有代表性,可惜翻遍我的出诊本一时找不到(没怎 ...

  • 【病案讨论】郝吉顺头针

    收集整理人:陈卓筠 以下视频来源于 SACM瑞士中医 郝吉顺老师(Jason Hao 老师非常有名,多次前往休斯顿讲课,很多美国学生知道他.郝教授和史博士的神经针灸研究院里更是神奇不断   蜚声海内外 ...

  • 讨论麻杏石甘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一则病案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讨论麻杏石甘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一则病案 导读 经方的方剂,几乎没有名贵的中药材,都是很普通的药材,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但是对医生的要求很高.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低廉的成本,为患者解除 ...

  • 疑难病案讨论(1)------韧带硬化

    刘某某 男 29岁自述两周前开始左腿僵硬,整个腿只能伸直,不能打弯,屈膝,下蹲,步履艰难,生活受限.检查腰椎,神经无病,整个腿不红不肿,摸大腿根以下韧带僵硬,不是很疼.自云:前一段时间,因风湿吃了很多 ...

  • 【病案讨论】咳嗽烧心案

    本案由谦川中医华东研究院林树元医生提供,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辨证用方思路. 引言 初诊病案 某女,52岁 -   主诉   - 饮酒后咳嗽20日. -   现病史   - 咳嗽,烧心 ...

  • 【讨论】"开胃汤"和"通玄散"【病案讨论】

    风雨佳人 病人男性,1946年出生,****厂退休职员.病人于1990年开始经常头晕,耳鸣,甚至昏倒,*****医院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从此一直老老实实吃西药降压片.但是动脉硬化的部位,却是逐年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