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汉代人形铜镇
镇在《广雅·释诂》中的解释为:“镇,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顾名思义,铜镇就是用来系压帷帐或席角的一种器物。
魏晋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在地面的草席之上。王室贵胄之家,备有低矮的床榻,上面也要铺席。有的床上置帷帐,帷帐四角也常用镇来压住。镇在春秋时就有实物遗存,在战国时期已流行,至西汉时达到鼎盛,镇的制作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镇多采用较重的材料,有铜、铁、玉、石等,其中又以青铜镇最为常见。隋唐以后又出现象牙、陶瓷、竹、木等质地的镇,但其功用却渐渐发生变化,成为文房中镇纸之用。
汉镇一般用金属铸造,体积不大。一套完整的铜镇共四枚,为了避免牵绊衣物,镇体的基本造型往往接近于半球形,主要有人形镇、动物形镇和博山形镇。镇的造型以虎、豹、凤鸟、辟邪、羊、鹿、熊、龟、蛇、牛、骆驼、博兽常见。工艺上,则有鎏金、错金银、嵌贝等等。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工匠将实用性和装饰性达到了完美统一,也从侧面反映出汉代人家居陈设品味的高雅。相对于其他造型的席镇,人形席镇非常少见,山东地区仅有魏家庄墓地出土的这一组。
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市考古研究所对魏家庄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共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168座,以及少量灰坑、水井、窑址等遗迹。其中,汉代墓葬共96座,规模不大,但大多分布密集,排列有一定规律,随葬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M168随葬品有20件(组),包括陶壶、铜盆、铜甑、铜勺、铜蹄足、铜銗镂、石砚(含砚板和研石)、铜兽、铜构件、铁剑、铁块、铜钱等,最精彩的当属这4枚人形铜镇。
这4件人形铜镇均系浇铸而成,底面平整,置放稳实。铜镇均设计为人形跪坐俑,身着宽袖长袍,头上绾髻裹巾,大小相仿,细看却各有不同:M168:10,头戴帽、包至下颚,身着右衽长袍,体左倾、左肩耸起,左手撑地于两膝间,右手作托物状举于右肩处。头微偏左,闭嘴鼓腮、怒目圆睁。高8.9厘米。M168:11,身着长袍,右肩及右臂坦露,体左倾、左肩耸起,左手作托物状举于头左侧,右手扶于右膝。目视前方,张嘴大笑。高9厘米。M168:12,身着长袍,右肩及右臂坦露,身前屈,左手撑地于左膝前,右手前伸作托物状。面呈笑意,似为索要之势。高8.1厘米。M168:19,身着右衽长袍,袒左肩,体右倾、右肩耸起,右手于体右后侧撑地,左臂弯曲、肘支于左膝上、手下垂于左膝内侧。低头作锁眉闭目状。高7.6厘米。四人或前趋,或后仰,或伸臂扬手,或拄地塌肩,或眉开眼笑,或锁眉闭目,人物形体轮廓简练、面部表情生动诙谐,惟妙惟肖。
有的学者认为,这四俑神情、姿态、穿着各异,以鲜明的动态感来表现博戏(博指“六博”,为汉代盛行的一种智力游戏,玩者将6枚“箸”投于枰上,视所得筹数决定自己在棋盘上的行路,可两人对弈,亦可四人对弈。)有学者也认为,这种人形铜镇是俳优俑,俗称说唱俑,把当时的说唱人物生动形象真实的表现出来,是边说唱边表演的一刹那情景,具有卓越艺术技巧,是现实与浪漫的艺术结合。也有人说这套铜镇表现的是喜、怒、哀、乐四种感情。仔细观察其表情,可见怒目圆睁、张口大笑、面露笑意、锁眉闭目几种神态,与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并不吻合,因此,四种表情之说也难以成立。李铭所长则认为这是儒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的生动诠释。尽管这套铜镇所要表达的本意我们无从得知,但这样的4枚铜镇放置在坐席或者床幔四隅,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活泼气氛,释放出乐趣天成、雅俗同赏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就现有考古发掘资料显示,除济南魏家庄墓地出土的这套人形铜镇外,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江西南昌东郊西汉墓、西安北郊的砖瓦厂汉墓、甘肃灵台付家沟西汉墓、河南新安县汉墓、山西朔县西汉墓、广西西林县普驮墓地以及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也均有类似人形铜镇出土,均为西汉中晚期。从出土地域来看,为当时政权的核心地区,发现于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的陕西、河南以及邻近甘肃等地。这种类型的人形铜镇多出现在较高规格墓葬中,在全国也不足十套,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M168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但仅从其种类丰富和高规格的随葬品推测,墓主人也绝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