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和“苟”本就不一样,你看不惯又能怎样?

   真正的尊重,并不仅仅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即便是“己之所欲”,也要“勿施于人”。

一个人是否真的成熟,往往就是看他对这个世界能否“看得惯”,对于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是否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

刚刚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一对互相看不惯的冤家,燕子和蝙蝠。原因是,燕子觉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蝙蝠却认为,太阳落山后,才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总之,两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完全正确,对方是错的。

这一天,他俩又在为各自的观点争论不休,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这时候,有只猫头鹰路过吵架现场,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你俩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大多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推开同一扇窗户,有人看见的是风光旖旎,有人看到的却是污泥遍地……

从本质上说,人性都是自私的。对于周围的一些事物,每个人都有看不惯的地方或时候。

当我们看不惯时,其实无非就是在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标准强加给别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我们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别人就也应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事物。

怎么可能呢,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长环境都大相径庭,这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

除了日升月降、花开花落,大多数的事与物,是说不清对错优劣的,只在于它是否与我们个人的观点相符合。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基本上看啥都顺眼。

那些看什么都碍眼的人,往往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对别人的人生评头论足,用自己有限的眼界挑剔这个世界。

    世界这么大,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观点,难免习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问题。

我们极力夸赞、大力推崇的事物,在别人眼里却是一文不值;我们厌恶、讨厌的东西,却很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无价之宝。比如,有人喜欢吃臭豆腐,但有人闻到就想吐;有人追求繁华的大都会,有人却向往僻静的小山村;

真正成熟的人,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去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

    当我们学会了接纳,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当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喜好、习惯和处事方式,包容别人的差异和不同;当我们不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再总想着去改变别人,而是让自己来适应周边的环境……

那么,我们就离成熟又近了一步。

老话不是说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挑三拣四,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要去强求。

一天到晚都陷在“看不惯”别人的泥潭里,只能让我们完全的闭目塞听。

挣脱开内心杂念的束缚,试着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事物。

当你眼中看不惯的事物越来越少了,就证明你逐渐活得通透了。

2021.8.19于山西运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