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
文件格式:jpg
文件大小:9.83MB
项目名称: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
位置:江苏 苏州
设计公司: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用地是位于冯埂上村口,设计师希望让它成为未来冯埂上展示的窗口以及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业主提出:未来这里将承载冯梦龙主题的商业空间;展示活动的大空间;餐馆的大空间;以及配套厨房和村民议事厅等多种功能。此外,需要给每个经营场所提供室外空间,让有限的空间可以承载更多的活动。结合文旅开发对建筑的定位,本项目的主要涵盖广笑府、山歌馆、游客接待中心三个大功能区。接待中心:兼备了整个冯埂上的游客接待功能,同时兼备咨询、导览、卫生间、游客休息等功能。广笑府:主要具有展示冯梦龙收集的笑话集的文学成果的功能,兼具舞台表演形式展现冯梦龙的艺术造诣。山歌酒馆:主要具有展示冯梦龙收集明末全国各地山歌的文学成果,依托冯梦龙开设酒馆采集编纂《山歌》的典故,打造一个集听吴语山歌、品农家酒菜于一体的特色餐厅。配套功能:包括村民议事厅,工作人员办公室等辅助用房等。设计师同业主一起确定了从空间操作入手的工作方式,营造从大到小、并列关系的组团式空间,三种功能空间从西向东一字排开,根据体量均质的原则,建筑分为大的四个组团。
建筑采用平坡结合,坡屋顶的尺度与周边民居尺度保持一致,使得乡村肌理得以延续。设计师希望可能多地创造积极的使用空间。将附属配套空间穿插在四个组团的夹缝之间,即保证了大空间的使用完整性又让组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北侧广场是沿河连廊的尽端,设计师在此点缀室外戏台。沿河连廊与室内外景观步道连通形成环线,该环线同时连通河道两岸的建筑和景观。沿其在室内外间穿行,在观察中人会不时质疑并再次确认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行进的次序带来更具丰富的体验。设计师在北侧景观连廊尽端设计了一处戏台,提出“戏台故梦,竹廊新曲”的设计概念用现代编制手法设计了一个四面开敞的空间,中间抬高形成沿河的视觉焦点,也便于演出等活动的展开,平时非演出时在台上活动的村民可以围坐聊天,舞台另外两侧向广场逐级变为台阶,为日常活动提供休息设施。整个戏台以一种自由开敞和公共的姿态呈现在村庄之中,承载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并且采用双重框景手法打造亲水平台景观,游客可在对岸拍照打卡。组团建筑空间组合的前后错动,自然的解决了场地狭长的局限性,形成了三个小广场。
东侧广场为接待中心的服务广场主要起着游客二次接驳作用。南侧的广场为主要商业空间的主入口广场,建筑主体外做一层挑檐,降低尺度,以此定义出室内外的连通空间。田野景观自然流入院内直至室内,进一步柔化了既定的建筑院落内外关系。设计策略上采取保持原肌理修复的方法,按照村庄原来房屋的位置和体量重新修建。设计不必追求修旧如旧的“仿古”,既然是新建建筑,就应用新的建筑语言表达。新的门头、主入口界面采取简洁的片墙,在墙与墙之间或用内凹的坡顶,或用透明的玻璃盒子,提示对原有屋顶的更新,同时保持主体建筑原有的屋顶走向。
设计师希望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砖砌方式,打造富有变化的主立面。广笑府南侧一层采用了传统空斗墙砌筑方式,与镂空花窗与石库门结合设计。二层则采用了一整面镂空砖墙来凸现现代感。镂空砖墙长16.2米,高4.9米,通过隐藏构造柱与圈梁,突显镂空墙的整体性。设计师在原有八孔混凝土砌块的基础上,把中间4个孔连通成一个“大孔”,定制了一种特殊的“五孔砖”,利用中间的大孔,置入钢筋并浇筑成芯柱,完美隐藏了构造柱。希望冯梦龙村可以作为一个弘扬冯梦龙人文精神的载体,让当地的戏曲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沿着长长的河道,在错落有致的屋檐之间,流传下去。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外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局部实景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平面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平面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平面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剖面图
苏州冯梦龙村山歌文化馆立面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