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统计中国有400多个民族,最终是如何定为56个的?

中国的民族数量,早在建国初期就曾经调查过,但调查结果非常惊人,因为各个调研小组一汇总,居然发现中国有400多个民族!

这四百多个民族有汉族、壮族这种人口众多的,也有少到只剩三位数的,有分布各地的,也有聚集一处的,统计起来非常麻烦,而且还存在重复。别的不说,光是云南一个省份,就调查出来260个民族,这要是全算上,只怕户籍人员要头大了。

民族划分是个必要的工作,早在民国的时候,就划分过一次,不过民国政府只分出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这五个民族,其实当时已知的民族不止这些,还有满族、彝族等等,不过全都“退居二线”,因为这五个主要民族在当时人口最多、战略位置也比较敏感,所以成为了主流,连口号都是“五族共和”。

民国政府这样做,也是为了在国家倾覆之际,尽可能地把所有民族团结起来,但是当年的人力物力都很有限,所以也只能先把存在感最强,地域最重要的五个民族划分进来,结合当时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五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其余四个分别分布在蒙古、新疆、西藏,都是当年非常容易丢失于战乱的地区,所以自然要加紧团结。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民国这套粗略划分的方式显然不合适了,建国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把所有的民族团结起来,因此各方各地的民族都要统计,但是这一统计,麻烦就来了。

有人当时就提出一个问题,民族到底怎么划分?是按照个人意愿、语言、习俗还是地域?那些模糊不清的怎么算?

比如说川藏交界处,一个镇子可能同时住着汉族人和藏族人,彼此的生活习惯早已融合,连语言都是掺和着说,那到底算汉族还是藏族?

再比如一些人虽然是纯正的少数民族血统,但是本人从生下来就在汉族生活,这怎么算?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混血又怎么算?

一个个的问题接踵而至,最后大家还是决定综合考量,把各方面因素都照顾到,首先民族这个问题,不能完全看个人意见,大体上按照区域分,区域内再细分,从语言和文化上入手,把语言相同、文化相似的划分为一个民族,而且必须是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一定民族特性的,才承认其作为一个民族的地位。

至于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比如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可以在父母的民族中选择一个,但是在户籍上不能出现一个人有两个民族的情况,避免有些人以此为自己谋取福利。

最后在1954年,第一次民族统计完成,共统计划分出了39个民族,包括了大多数我们知道的民族,如汉、蒙、藏、满等。但是调研和统计并没有停止,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收尾时,工作人员对于十年前有争议的一百多个民族进行了再次统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5个民族。

到了第三次人口普查阶段,又加入了最后两个民族西藏的珞巴族和云南的基诺族,五十六个民族正式确定。

这样细致严谨的划分方法促进了民族团结,而且避免了民族过多带来的麻烦,便于管理,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当然这种方法肯定也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说某些民族就不会得到认定,出现一些争议。

其实,五十六个民族也并不是最终版本,我国现在还存在着十几种未经认定的族群,他们能否算作一个独立的民族一直有争议,所以他们不能称作某某族,而只能称为某某人,比如说藏南一带的僜人,云贵一带的蔡家人,四川一带的摩梭人等等,但是因为民族政策,他们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也可以写上自己是“某某人”。

关于这一类未经认定的民族,研究工作从未停止,也不断地进行划分,比如曾有一支未经认证的生活于云南一带的八甲人,就在2012年经过复杂的认定之后,被划进了傣族。八甲人人数极少,到现在也不过才1000多人。

八甲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而且他们的语言和傣族语言接近,两族之间甚至可以用各自的语言做到无障碍交流,这也是八甲人难以成为一个民族的原因,虽然语言、服装都能够分出一套自己的体系,但是和傣族相似度太高,就连聚居地也紧邻傣族,所以最后八甲人还是被划归傣族。

但也有民族始终无法得到认定,例如穿青人,这是一个和汉族相似度极高的族群,人数足有六七十万,起源于当年明朝汉人与少民的混血,本身的习俗是偏向汉族的,但是因为在云贵一带生活日久,几百年来,产生了一套有别于汉族的民族体系,但是因为相似度太高难以判断,所以没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如今穿青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部分人身份证上写的是汉族或白族,真正写穿青人的反而是少数,甚至云南境内从户籍上都已经统计不到“穿青人”,穿青人的未来很难判定,可能会随着时间彻底融入其它民族,也可能会得到认定,成为一个新民族。

其实,在多年的融合之中,所有的民族几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血统纯正”的民族反而是少数,在民族团结的背景之下,很多少数民族除了身份证,和汉族甚至看不出来差距,很多少数民族和汉族更是常年聚居,早就没有你我之分,这才是真正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所谓的“一家”,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接纳和交流,这也正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着差异,但有着共同的祖国,本就应该是其乐融融,共同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