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资产”再次成为“有效资产”——20年风水轮流转 黄金储备大翻身
通常来说,央行担负着管理通胀和稳定就业两大任务,投资并不在其优先考虑的目标之列。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央行出于稳定货币的考量,会对外汇储备的结构进行调整,买入一些稳定或有升值预期的货币资产,同时抛出一些不看好的资产,对外储进行优化配置。
在这种“乾坤大挪移”的转化中,央行盯着的不仅是美元和欧元等硬通货,以及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黄金也重新被越来越多的考虑其中。去年央行们将全球大约10%的黄金产出搬运到了地下金库中,今年这一势头仍未减缓,第一季度全球各国央行共购买了145.5吨黄金,这是自2013年以来第一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储备的最大增幅。此外,中国央行也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央行网站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的黄金储备为1900.42吨,环比增长14.9吨,总价值783.49亿美元。
黄金现在再次成为了央行眼中的香饽饽,储备多元化及对安全、流动性资产的渴望,成为央行购金的主要推动力,黄金的重新货币化也被重新拿出讨论。但黄金的这种地位是逐渐赢得的,就在20年前,黄金在不少央行眼里还是必须清空的“有毒资产”。
最笃信“黄金无用论”的央行代表是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是全球四大央行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其观点和和行动对其他不少央行都有深刻的影响。就在1999年5月,时任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建议英格兰银行卖出395吨黄金——后一共卖出401吨——这一数量超过英国官方黄金储备的一半。这笔交易数量巨大不说,更让英国人后悔不已的是,当时卖出的黄金平均价格在每盎司275美元左右,几乎就是目前价格的一个零头。当时布朗卖出黄金后,将前后共约35亿美元的收入买入了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的政府债券。这些金边债券拥有稳定的收益率,不过从过去20年看,带来的收益率远远比不上黄金。
当时布朗选择卖出黄金的理由无可辩驳,毕竟这位经济科班出身的苏格兰人一直以深谋远虑著称。在当时的情况下,黄金处于熊市当中,流动性远逊于债券,不但没有收益,而且处于波动中的价格还会带来本身的损益风险。出于谋求更良性资产平衡的诉求,英格兰银行卖出了大量黄金储备,并在之后宣布此举使得“央行资产受损的可能性下降了大约30%”,而且“世界其他央行也会采取类似的举动”。
英国出售黄金的消息又让黄金价格遭受重创,金价一度跌至每盎司250美元左右,布朗短暂成为了赢家。上世纪90年代是黄金最被央行看轻的时期,比利时、加拿大和荷兰在那十年里售出1590吨黄金。仅在1997年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就卖出了290吨,1999年瑞士投票通过公投,切断了瑞士法郎和黄金官方联系,并批准了一项计划,从其2590吨的黄金储备中1300吨的抛出。此外当时奥地利的央行也有减持黄金计划。其他的央行则看准黄金租赁需求增长的行情,扩大出借、掉期交易和其他衍生工具的运用。出借增加导致售出金量增加,意味着市场进一步朝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
英格兰央行卖出黄金是央行一系列抛售中最明显的信号,伦敦是有200多年历史的全球黄金交易的中心。英国出售黄金的行为助长了一种信念,即现代经济不再需要持有巨额黄金储备,黄金储备已经是过时的资产。这一信号也被广泛解读,当时《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强调了央行中的黄金不再闪耀的观点,标题为《当我们拥有格林斯潘时,谁需要黄金?》——事实上当格林斯潘退休后,却成了黄金的忠实拥趸。
20年前央行的意图让市场颇为担忧,导致全球金价进一步下行,当时央行大规模的黄金销售将这种贵金属推向20年低点,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为了防止持有大量黄金的央行过度干预市场,拥有大量黄金的欧洲15个国家紧急签署了一份《央行黄金协议》,将五年之内的黄金出售量限制在每年400吨。该项协议涉及的央行合计拥有全球45%的黄金储备,这份协议的签署对于稳定黄金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协议结束的2004年,当时黄金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为了保驾护航,这一协议得到续签,但将黄金出售量最高值上调至500吨。
2009年,包括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在内的18个欧洲国家央行将该协议再度续签五年,第三份协议将央行出售黄金的上限重新下调至400吨。事实上,即使400吨的数量限制也形同虚设,这一期间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明显地说明了为什么从央行到个人投资者应该持有少量黄金对冲风险。之后各国央行黄金出售量显著减少,尤其是从2011年到2014年,欧洲17家央行合计出售的黄金也仅在60吨左右。而在这个协议之外,一些新兴市场的央行则成为黄金的买家,为了抵御风险而收拢黄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9年决定出售英国黄金储备的财政大臣布朗,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担任首相。虽然他出售英国黄金储备被称为“现代最糟糕的决定”,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他关于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和加大量化宽松力度的决断,有效遏制了危机的扩张,也同时推高了金价。而越高的金价,则越显出当时“低价抛售”的鲁莽。
从2013年起,创出历史高位的金价有所回落,而第四份欧洲央行黄金销售协议则在2014年千呼万唤中露了面,这版的《央行黄金协议》重申黄金仍然是全球货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签约方将继续协调其黄金交易,以避免引起市场波动;签约方表示目前它们无大幅减持黄金计划。与上份协议相比,欧元区18国央行,加上瑞典、瑞士央行及欧洲央行本次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设定每年销售不超过400吨的上限,央行在黄金市场上进入了“不限量供应”的阶段。
在从2014年到2018年,已经逐渐看到黄金储备价值的央行们不但基本没有卖出黄金,而且纷纷买入黄金,当时《央行黄金协议》基本上被市场架空。尽管如此,该协议依旧为黄金市场参与者提供的清晰度与透明度,也巩固了黄金作为一种全球货币储备资产的重要地位。
现在是英格兰银行甩卖黄金20周年,也到了签署新的《央行黄金协议》的时候。现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是最稳定的买家,每月都会定期购买。去年包括波兰、匈牙利和印度在内的此前不活跃的央行也加入了购买黄金的行列。央行对黄金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连续成为黄金的净买家而不再卖出黄金。黄金储备的避险功能当下受到全球青睐,在全球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贸易战升级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黄金作为最终避险资产发挥作用。此外,由于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各国央行还希望通过购买黄金来减少美元的持有量。去年各国央行的净购买总量达651.5吨,同比增长74%,是1971年美元兑黄金停止以来最高的全年净购买量,也是史上第二高的年度购买总量。
风水轮流转,黄金已经从20年前的“有毒资产”再次成为“有效资产”,新的《央行黄金协议》怎么拟定还要思量。(王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