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够十万人,祭奠千人,就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

1642字19图,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文章首发于拆台(chaitai2019),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大噶好,我系熊蛾子。
据@央视新闻 报道,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5月27日17:32,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695776例,其中死亡病例为100047例。
至此,大统领定下的第一个小目标圆满完成。
事实上,根据规律推算——“过去一个月以来,美国每天的新增确诊人数都维持在18,000人到28,000人之间,每天的新增死亡人数维持在800人到1800人之间”,原定5月20号左右,美国的累计死亡人数就会突破10万人。
但美国迟迟没能突破这个小目标,甚至在上个周末,新增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这周一的新增死亡人数又下降到500多人,根本原因恰恰在于美国“及时”修改了统计口径。
据深圳卫视@直新闻 此前报道,5月19日时,白宫眼见不妙,立即下令要求疾控中心修改统计口径,将那些死于并发症的患者,从统计数据中剔除出去。
再加上有很多死得太快以至于没来得及统计的美国人,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政府在抗疫这场战争中,除了前期的嘴炮,以及后期的甩锅,实在没干什么人事。
然而,就是这么个傻逼政府,却因为某件小事,就把某些人型生物感动的痛哭流涕。
没错,起因正是几天以前《纽约时报》的头版刊发——“千人讣告”。
有一说一,站在纯人性的角度上说,这么做是对的。
诚如纽约时报所言,“他们不仅是一个个名字,他们曾经是我们。数字不可能全面衡量新冠疫情对美国的影响,不管是病人的数量、被打断的工作还是戛然而止的生命。当这个国家接近10万人死亡这个灰暗的‘里程碑’时,《纽约时报》收集了一些逝者的讣告。这1000人仅仅是死者的百分之一,他们不仅仅是数字。”
但是,在赞叹之余,我希望你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这些被疫情夺去生命的人,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
睁开眼睛看看吧。
这些简介不是随便写的,而是从讣告中仔细挑选总结出来的。
而且,能够上榜的,大都是些有故事的人。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是个没有故事的人,那么你大概率是死了白死。
不仅如此,据@今日俄罗斯RT 爆料,虽然纽约时报的头版讣告引发了各界声援,然而仅看第一段就能发现,第六名死者不是死于新冠,而是死于谋杀。
这就比较尴尬了。
因为,在某些吹嘘者嘴里,这可是纽约时报的传统艺能——“只有那些极端重大的事件才会使用‘通栏标题’”。
但现在纽约时报居然连这些人到底为何死亡都没有搞清楚,足见他们整理这些名单,不仅仅是想感动美国,更想感动世界。
说到底还是想借者S事X办,变相搞一波舆论输出。

《今日美国报》27日报纸头版刊发因新冠肺炎去世的“百人照片”。

我当然承认,美宣在这些事情上的功底,不知道比中萱高到哪里去了。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长期以来在舆论上被吊打,绝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言论管制,更是因为我们自己不给力。
我的互粉@柠檬木聚糖 说,“可惜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不知有多少人被花言巧语所感动。”
而宣传工作说到底,还是争取到更多朋友,以孤立更多敌人。
注意,争取更多朋友是前提。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央视新闻 也做了个好似星空的H5,上面汇聚了在这次疫情中牺牲的数百个“平凡人”,每个名字都是一颗星,星体上刻着他们的照片和事迹。
这些平凡却伟大的英雄,当然很让人感动。
这些凡人英雄,难道不伟大吗?
有网友就此评价道:“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人们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们仍是我们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真的能把我们做的,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宣传出去吗?
我看很难。
明明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明明这也是所有人类的共性,为什么我们的宣传,却始终走不出去呢?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月二十八日。

☑ 被张伯礼院士批评后,方方反咬一口
☑ 恶心,北大又给洋大人跪了!
☑ 为帮人渣洗地,财新网写了篇特稿
☑ 今天,我们为何还要纪念毛泽东?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人民选择了毛泽东!

我用一天的时间思考与写作
请你花一秒的时间点个“在看”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