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快充解谜:手机品牌冲击100W快充,真让充电变快很多吗?
在手机充电上,最让你深入人心的广告是什么?也许就是当初沈义人创造的那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简单几个字就命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也让OPPO核心卖点被很多人给记住。其实不光OPPO,几乎每个手机品牌都在充电上发力,希望解决这个最大的短板,而现在最引人注意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诸多品牌都冲上了100W快充功率,似乎手机充电顷刻间就能完成了。但越来越快的充电,实际体验是什么样呢?
看看目前最高的125W快充规格,和18W这个手机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快充相比,功率已经足足提升了7倍。那两者的充电时间是不是也对应的缩短了7倍呢?其实也是也不是。这个回答并不矛盾,因为决定充电时间的并不仅仅是功率一件事,我们现在就借助几张图简单分析一下,手机充电真的变快很多吗?又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看看OPPO新推出的125W快充究竟有多快?5分钟充电41%,20分钟完全充满。这也就意味着也许我们只是吃个早饭或者洗漱的时间,手机就能变成完全满血的状态。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手机电量不足对我们生活几乎没啥影响了。当然,这大前提是随时都能以这样速度充电。虽然离此还有些遥远,但至少在现在手机耗电越来越凶猛的时候,这样强大的快充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安慰。
而回顾一下初代快充,只有18W功率的时候,一个3000mAh电池容量的手机,充满电需要足足90分钟。但实际上手机品牌也有对应的宣传方法,比如可以强调30分钟充满57%,似乎也可以用上大半天乃至整个白天了,对于很多用户带来的体验是颠覆性的。要知道没有快充的时代,手机充电速度基本是线性的,即便57%可能都要比这再多花上20分钟。
由此不难看出,在快充规格提升的一段时间里,使用体验绝对是颠覆性的。而当18W升级到33W快充的时候,用户得到的更是可感知的快。比如上图中,手机充满电只需要不到70分钟,比18W速度快了很多。不仅如此,实际上这款手机电池容量也比前者大了接近50%,如果只充3000mAh,用50分钟就够了。
在这里补充说一下,这些图上都没标注是什么手机,因为这里只讨论规格,不针对品牌。
而当充电规格提升到44W的时候,虽然时间也在缩短,但似乎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了。比如上图用50分钟充电到92%,实际上充满的话还是要将近60分钟。从33W提升到44W,数字上的提升很明显,但如果两者只有几分钟差距,那你还愿意为更高规格的快充买单吗?这个问题也许很值得各位认真考虑一下。
而到50W的时候,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它比44W快充只缩短了几分钟而已,实际上和33W快充相比,也并没有显得快很多,这几款手机的电池容量都差不多,上下浮动小于5%,完全可以作为横向比较的参考。所以不难看出,当使用50W快充的时候,虽然确实更快,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吸引人了。毕竟等50分钟和等65分钟,这种时间差异不会让人觉得很迫切。
但同样是50W快充,有的品牌却能做到只用35分钟就能把电池充满,这就又在使用体验上拉开差距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手机使用了双电芯技术,在实现50W快充的同时,两个电芯同时充电,这种双路充电的方式速度确实比单路更快,所以带来的改变比纯粹拉升功率要明显得多。当然,它的电池比前面的小了足足1000mAh,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此时又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照比今天发布的125W快充曲线不难发现,这个充电速度比125W慢了多少?大概只慢了10分钟,这是在充电功率翻倍还有富余的前提下。可见即便是双路快充技术,在某个节点似乎也很难再给使用体验带来多少改善了。
所以相对于我们实际的使用手机和充电而言,更高规格的快充,也许并不会带来太多使用体验的提升。如果手机不能在很短时间充满,如果我们接受等待的话,长时间等待和时间稍微短一点的等待,体验差距也更没有数字上显现出来的那么大。但对于手机品牌而言,冲击更高规格意味着在电池管理技术、电芯可靠性、温控、手机设计等多方面升级,在技术储备上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或者体验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