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学习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是《老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儒家思想,南宋之后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几乎成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基础和行为主导。因此,学好5本国学经典,是认识国学义理、提升人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492章,约15000余字。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公冶长》是《论语》第五篇的篇名。《公冶长》篇共28章,869字。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今天读《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延伸感悟】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左丘明,他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色,过分地恭敬,这些行为左丘明感到可耻,我也感到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而表面上还要与别人做朋友,这种行为左丘明感到可耻,我也感到可耻。这句话的重点如果放在孔子朋友圈上来分析,我认为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年代。而且关系非同一般。通俗一点讲,他俩是铁哥们,物与类聚,人与群分,孔子和左丘明的关系是建立在他们有共同的理念的基础之上的:两人都写出了今世的巨著:左氏春秋和论语,两人都善于研究历史,两人都是鲁国的官吏有相似的经历…。在这句话里面,孔子列举了他和左丘明的两个相同点:不屑于阿谀奉承,也不屑于心里记恨別人。
巧言、令色、足恭,这是指言语、脸色和行动三件事。「足恭」是两只脚动得很勤快,趋前后退很顺从。从前当差的人,主人一呼,就连着答复是!是!随着主人的意思,两只脚立刻向前退后,身体跟着前俯后仰,让人看了浑身肉麻。这种人的内心虚情假意,大都只想得到主人的好处,甚至有的还想陷害主人。
我们今天学圣学贤,最重要的是学这个直心,学真诚心,不要来虚假的。无谓的客气,属于虚假。如果是用巧言,讨好别人去赞美别人,赞美的不是事实,这叫绮语。巧言令色,就「鲜矣仁」,这仁道就少,仁的德行就没有了。我们应当学习「以直报怨」,用直道与人相处,内心无所奢求,行事坦荡光明!学了这章经文,反观自己的内心,以及外在的言行举动,你我是否合乎表里如一的「诚」字?切忌不小心陷溺於虚情假意、自欺欺人的习气中,是否让孔子深以为耻,学道君子岂能不察!岂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