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补虚药(一)
1、下列哪味药物具有安胎作用
A、山药
B、白术
C、黄芪
D、人参
E、党参
2、治疗气血不足,疮疡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常选用的药物是
A、山药
B、西洋参
C、白术
D、黄芪
E、太子参
3、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证的首选药物是
A、人参
B、党参
C、西洋参
D、怀山药
E、太子参
4、人参入汤剂的用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泡服
5、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补气药是
A、甘草
B、大枣
C、白术
D、饴糖
E、蜂蜜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白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黄芪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党参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黄芪主治: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人参主治:元气虚脱证。本品为拯危救脱的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人参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大枣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补气药
1.人参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朴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
[应用]
(1)元气虚脱证
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教逆,如参附汤。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
(2)肺脾心肾气虚证
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黄等药配伍,如八珍汤。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痰。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肾精亏虚之阳瘘,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配伍。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 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虑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此外,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 ~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黎芦同用。
2. 西洋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病证]气阴两伤证:肺气虚及肺阴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用法用量]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不宜与黎芦同用。
3.党参
[性能]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证
本品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 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息、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以补对肺气亏虚的咳啸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益肺气,止咳定喘。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用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
(2)气血两虚证
本品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见面色苍白或,而血两虚证。费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强其补气补血效果。常配低黄低、自术、当归年意。
(3)气津两伤证
本晶对热伤气津之气短,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通用益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珠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此外,可与解表药成功外感及正虚邪实之证,与攻里药同用,用于气虚以扶正祛邪。
[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不宜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人参与党参,二药均能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和扶正祛邪,常用于肺、脾气虔证,气津两伤证,以及正虚邪实病证动但人参补气力强。井能大补元气可用治气虚欲脱的危重病证,还能安神益智、益气壮阳,可治气血不足的心神不安等;党参补气力弱,但能养血,可用于血虚证等。
4.太子参
[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病证]脾肺气阴两虚证。
5.黄芪
[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
(1)脾气虚证
本品甘温,善人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获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波汤。
(2)肺气虚证
本品人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嘴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竞、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
脾肺气虛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
(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溃疡后期,因气血虛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此外,本品尚有补气行滞、补气摄血、补气生津作用,还可用于因气虚所致的血虚出血、消渴、中风后遗症、痹痛麻木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人参与黄芪,二药均为补气要药,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但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并能补心、脾、肺气,以及能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黄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等作用,可用于相应气虚的多种病证。
6.白术
[性能]中、苦,退。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证
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障气不足,运化失健,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本品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 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宜与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品配伍,如苓桂术甘汤。对脾虚水肿,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与健脾燥湿之品同用。
(2) 气虚自汗
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治汗出不止,单用本品。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补益脾肺、祛风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
本品还能益气安胎。治疗脾虚胎儿失养者,本品可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以养胎,宜与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本品可补气健脾燥湿,宜与人参、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妊娠水肿,本品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利水消肿,亦常与健脾利水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
(1)黄芪与白术,二药均能补气、利水、止汗,但二药作用有所不同: 黄芪补脾肺之气,而白术主要补脾气;黄芪补中气而升阳,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而白术补中气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黄芪补气利水,白术补气燥湿:黄芪补气固表之力强于白术。此外,黄芪还能补气托毒、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而白术则能补气安胎等。
(2)白术与苍术,二药均能健脾燥湿,可治牌失键运,湿浊中阻证。但白术能补气健牌,并能固表止汗、益气安胎,可用治气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等:苍术则燥湿力强,尤宜于湿盛不虚者,同时还能祛风湿、解表、明目,可治风湿痹痛、外感风寒湿表证,以及夜盲症等。
7.山药
[功效]益气养印外牌肺份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脾虚证:肺虚证:肾虑证:消渴气阴两虚证。
8.甘草
[性能]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面,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主要用于心气不足朋致结代,心动悸者,单用本品。属气血两虚,宜与补气养血之品配伍,姐炙甘草汤以之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品同用。
(2)脾气虚证
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因其作用缓和,直作为辅助药用,能“助参芪成气虚之功”,常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药配伍用于脾气虚弱之证。
(3)咳喘。本品能止唉,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单用有效。可随证配伍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4)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甘能缓急,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交四肢挛急作痛,常与白芍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
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本品还长于解毒,应用十分广泛。生品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用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更常与紫花地丁,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配伍。用治热毒咽喉肿痛,宜与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配伍。本品对附子等多种药物所致中毒,或多种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送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6)调和药性
本品在许多方剂中都可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通过解毒,可降低方中某些药如附子、大黄的毒烈之性;通过缓急止痛,可缓解方中某些药如大黄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其甜味浓郁,可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
[用法用量]煎服,1.5 ~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