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技术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用药经验研究

研究目的:本文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研究,凝练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方法:对门诊中收集的李平教授治疗的308例,692诊次心律失常病例,进行整理,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数据的预处理,对信息进行规范统一。使用数据挖掘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心律失常病例的常见症状,舌象,脉象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凝练出李平教授关于心律失常的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思想。

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08例,692诊次,性别:男116例,女192例,男女比例约为3:5。年龄:最小21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57.9岁。从研究结果可知,病例人群年龄偏大,以50岁以上人居多,占69%,且女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于男性。2、在纳入的308例,692诊次的就诊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是“心悸”,达到86%,其它出现次数大于100的症状依次是:眠差,胸闷,头晕,大便异常,汗出,气短,乏力,口干,胸痛,心烦急躁。3、心律失常患者舌象中,舌质红出现频率最高,占48.99%,其次是舌质暗,36.99%。舌苔以黄苔为主,占33.96%,其次是腻苔,33.82%。舌下脉络暗及舌下脉络瘀滞频率最高,分别为28.9%、20.38%。可知,心悸患者最常见的舌象是舌质红,苔黄,苔腻,舌质暗。4、脉象以滑脉最多见,频率是55.06%。其次是脉沉,占29.05%。最小频率是涩脉1.6%。可知,纳入病例中的心律失常,脉象以“脉滑“为主要特点。5、在纳入的308例心律失常患者中,共收集692张处方,使用频率

前15味药物依次为:

茯苓,麸炒枳壳,陈皮,郁金,竹茹,黄连,姜半夏,石菖蒲,首乌藤,北柴胡,川芎,醋五味子,丹参,麦冬,葛根。

6、就诊心律失常患者中,以痰热(痰火)证最为多见,其次是痰瘀滞络证,另外包括一些虚证:心血虚,心阴虚,气血虚等证。

7、心律失常患者同时患有的合并症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最为多见。其中高血压最为多,占就次数的27.17%。8、由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药物关联中,置信度0.9以上,石菖蒲,茯苓,郁金,竹茹,姜半夏,陈皮,首乌藤,黄连,枳壳两两组合,形成药对药组共同出现在处方中构成方剂。9、关联规则中的药对药组共同构成的方剂与痰火扰心证(痰热证)密切相关。10、根据聚类分析,将药物按照不同功效进行分类,药物最常用的为7类:安神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补气药,化痰药。

小结:李平教授认为心律失常在临床中病机多样,痰火扰心是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之一,使用清心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结合理气健脾胃,使气机调畅,杜绝生痰之源,标本兼治。心主血脉、主神志,在治疗心律失常中采用适量安神药及活血化瘀药以宁心安神,辅助治疗心律失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