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淇的名山大川
一、山
1、淇山
临淇南山统称淇山。《民国重修林县志》载:(淇山)自辉县境太行山之王莽岭发脉(在辉县西北,古临淇县属地,《魏书·地形志》:“临淇县有王莽岭”),东行自临淇区西南入境,盘结县南界上,山势嵯峨,亚于太行,峰之著者,曰秦王垴(县南九十里),曰雁顶(县东南八十里),曰鸡冠山(县东南八十里),统名淇山,以北滨淇水故名。清《一统志》谓即《山海经》之沮洳山,又即《淮南子》及《水经》之大号山。东蟠北折为成子岭(县东南八十五里泽下村东),又东为楼儿山(县东南一百里曹旺水西),野人云:每夏秋间有云雾结成楼阁故名。又东为东大岭(县东南一百里曹旺水东),下有泉西流,《水经注》谓西流水出东大岭下者是也,东入淇县界、其分支自淇山西端北出者曰鹿岭,为林与辉县分界处。
淇山
淇河.淇山 栗俊海摄影
淇山 栗栋梁摄影
淇山远眺 元志林摄影
淇山秋望 元志林摄影
2、九龙山、万泉山:
《民国重修林县志》载:由合涧西南之太行山发脉,一峰锐起,特出群峰之上者是曰柏尖山(县西南五十里祭公口东),本支之主峰也。委折东下,如群龙赴壑,蜿蜒于合涧、临淇两区间为扁垴(县西南六十五里圪道村南),为王臂岭(县西南五十五里七峪村北),为回旋垴(县西南六十里元家口南)。又东为佛儿岭(县南四十五里张家庄北)。又东入临淇、东姚两区交界为九龙山(县东南五十里付家峪西),为万泉山(县东南五十里付家峪北),山下多泉故名。再东抵合河口与临淇一支相接。孔尖山在临淇集西,自平地拔起,下丰上锐,势特雄秀。
九龙山、万泉山在临淇最北边,从南太行发脉,形成一峰锐起,特出群峰之上的主峰柏尖山后,委折东下,如群龙赴壑,蜿蜒为扁垴(今黄华镇圪道村南),为王臂岭(今元康镇番良村南),为回旋垴(今茶店镇元家口南)。又东为佛儿岭(佛灵山,今桂林镇张家庄村西北)。又东入临淇、东姚两区交界形成为九龙山(今临淇镇付家峪西)和万泉山(今临淇镇万泉湖西北)。
九龙山、万泉山
3、孔尖山
在临淇集西,小岭村南,自平地拔起,下丰上锐,势特雄秀。历史上叫“鞏尖山”,山顶有柏林寺,历史久远。
孔尖山四季 史弘毅摄影
4、桃花山
桃花山在孔峪村东,胡山坡村西,山形矮小,互无连续,当地人称桃花山。
桃花山
5、白虎山
胡山坡东南,杨村、陈庄西,因山形似老虎,史称白虎山。元许朝宗《颐真观碑记》载:老师山屹立川外,南瞰污村,北枕阳台,山川相缪,郁乎苍翠;白虎山奠其右,经分山麓,自下而高,北接史魏,委蛇盘曲。
白虎山
6、浮图山
浮图山在胡山坡村东南,又称“佛祖山”,山形浑圆优美,山顶有佛祖庙,村民口传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无从考证。
浮图胜景 栗俊海摄影
7、老君山
老君山在梨林村北,山顶有老君庙,为道教场所,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明清两代石碑数块。
老君庙 栗俊海摄影
8、秦王垴
秦王垴在占元村西南4公里处,山顶有安阳和新乡的界碑,是临淇海拔最高处。
9、凤凰山
凤凰山在临淇村西南,因其山形酷似凤凰而得名,有村因山得名。
10、二龙山
临淇村西北,人称二龙山,说临淇古镇南靠凤凰山,北卧二龙山,西倚孔尖山,东临淇河水。二龙山当历史上的白虎山。
11、大尖垴
在小岭村西,淇阳城村东,山行耸立,海拔400多米,称大尖垴。
12、康家岭
康家岭在临淇镇党街村西坡与荷花村交界处,明清时代是东到彰德府,西到临淇集古道的一段,从康家岭往西,从荷花村南过淇河可到雷音寺、阳台寺、临淇集,再往西接林州通往辉县、山西的官道。从康家岭往东可到现五龙镇,再往东可到安阳、鹤壁。据传,古时有康姓山大王盘踞,在康家岭北的山头上修建有石头寨,现被人称为“老寨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街村民曾在寨内捡到过铜制箭头,见证了冷兵器时代此处曾经的战斗。后来康姓山大王被人打败,逃至东边老石眼沟“燖(脱谷成米)米坡”,从此一蹶不振。后人传说,犯了地名之忌讳。
二、川
1、淇阳川
《水经注》说:淇水出沮洳山……又迳南罗川,又历三罗城北,……淇水又东北历淇阳川,迳石城西北。城在原上,带涧枕淇。 把淇河出“三罗城(概在西平罗乡中的西平罗,南平罗,中平三村一带)”后临淇段称作淇阳川。
作者:墨意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