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白马庙”
诸家瑜
苏州市吴中区境内,有两座同名的庙宇“白马庙”,一座位于香山街道境内,一座位于东山镇境内。
东山的白马庙,在莫厘村的丰圻境内,确切点讲,在启园路岱松码头交界处的丰圻山咀与宋家湾间道旁。这是座小庙,名“龙女祠”,原祠前门口有一匹泥塑白马,同真马一般大小,故又名“白马庙”。相传,在此半山坡上有一堵山崖,称“回音壁”,唐时柳毅入洞庭湖传书,牵白马于此,按牧羊女吩咐,用其发簪敲击石壁,巡湖神闻声,引柳毅入里许之神井至龙宫传书,终于救龙女出苦海,成千古佳话。后人为纪念柳毅与龙女的忠贞爱情,在此建庙祭祀。如今的白马庙,系废后重建的,当地百姓奉为神祀,内有龙女与柳毅的塑像,还有石壁等古迹。可惜的是,“回音壁”在“文革”中被毁了。然而,民间传说《柳毅井与白马庙》则至今仍在此地流传着。
柳毅井,又名柳毅泉,离白马庙三里许,在东山市镇东北金家湖附近的启园畔,旁为橘林,距太湖边不足200米。《东山镇志》里说:“相传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柳毅就是从此井进入洞庭龙宫的,井以此得名。”清金友理《太湖备考》卷五“泉”载:“柳毅泉,《震泽编》云:'在郁家湖口。井甚浅,可俯探。’《苏州志》云:'在太湖滨。大风挠之不浊。’按,郁家湖即今金家湖,路旁有井,石栏刻'柳毅井’三字,深丈余,不可俯探。又去太湖尚远,风挠不及。岂今之井非昔之泉耶?”据《东山镇志》第四卷第一章第八节“滨湖景区”介绍:柳毅井的“井圈为浮康石琢成,苔痕斑驳,古趣盎然。井似不深,可俯身探掬,而旱涝无盈涸,风摇亦浊。井水香甜津润,异于他井,历史上为东山名泉之一。王鏊于明正德九年(1514)手书'柳毅井’三字石碑,嵌于井旁居民墙中,今仍完好。1994年环山公路扩建时,'柳毅井’石碑被围入启园内。”
讲到白马庙,顺便介绍两个与它有关的地名:岱松村、尚锦村。
岱松村,原属东山镇,位于东山宾馆北面,南起东山宾馆,沿环山公路至白马庙,辖湖中余山岛,距镇上约2500米。有5个自然村:杨家湾、宋家湾、岱心湾和余山岛上的东湾、西湾。2003年10月,与尚锦、湖湾两个村合并,组建莫厘村村民委员会。原属岱松村的宋家湾,亦称松阶湾,位于东山宾馆之北。农村居民点(自然村)类地名。东到太湖,南到岱心湾,西到莫厘峰,北到白马庙。一说旧时宋姓居多而得名;一说旧时道两旁松阴夹道,若阶梯而得名。宋家湾偏西北有个湖中小岛,名“余山,一名徐侯山”(清《太湖备考》卷五“湖中山”),亦称“移山”,距东山镇北丰圻嘴太湖岸1.3公里,其西北是余洲(山名)。传说余山是移来的,山长小而苍翠秀逸。岛内分为东湾、西湾两个村庄,过去有“居民二百余家,无田,以舟楫为业,熟行湖湘”(清《太湖备考》卷五“湖中山”)。余山岛风景美丽,东湾有千年银杏一棵,西湾有千年榆树一棵。从东山到余山岛去,可以乘船,其中有个码头叫“岱松码头”,面朝太湖,因背倚岱松山而得名。这个码头位于莫厘村岱松自然村境内的太湖口,是东、西洞庭山间轮渡使用码头,原为东山往返西山岛、余山岛的渡口,现只有往返余山岛的少量快艇使用。
“尚锦村,又名上金村,倚山临湖,风光绚丽似锦绣山河,故得尚锦之名”(《东山镇志》),原来亦属东山镇,位于莫厘峰西北麓湖滨地带,隔太湖与西山相望。有环山公路与镇区相连,距镇上约5000米(山道为2500米)。有6个自然村:尚锦、丰圻、石井、洪湾、小长湾、周湾。2003年10月,与岱松、湖湾两个村合并,组建莫厘村村民委员会。尚锦境内泉水诸多,有碧螺泉、八角泉、石澌泉、天池泉、海眼泉等,其中的海眼泉在丰圻嘴山顶上。清《太湖备考》卷五“泉”载:“海眼泉,在丰圻山顶巨石上。二穴涓涓如人目,不盈不涸,其深不测。王文恪立碣尚存。”丰圻,旧名“烽圻”,后改为现名,因境内有丰圻山而得名。农村居民点(自然村)类地名,原属尚锦村。位于东山镇东北,东到白马庙(庙在村境内),南到莫厘峰,西到石井,北到太湖。据《东山镇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太湖,劫掠东山,村民团结抵御。当时,东山四周设营寨8个,丰圻寨就是其中一个。如今,这些营寨早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