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抱团,这两个极度低估板块有机会!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两个低估板块的7个核心标的,转发后私信“低估板块”即可领取。
这周市场虽然持续走强,但实际上5个交易日只有少数公司上涨,大部分公司是下跌的,抱团行为可谓愈演愈烈。实际上,历史上这样的抱团行为发生过多次,今日我们就带大家回顾下历次抱团行情的持续时间及结局,以及我们对本轮行情的判断。
从2006年以来至今,随着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的不断壮大,大A股市场历史上出现了三次著名的抱团,分别是:2007-2009年加仓抱团金融地产、2010-2012年加仓抱团消费、2013-2015年加仓抱团信息科技。
为什么机构投资者会出现抱团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等,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不断调整到集中持有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这是“抱团”出现的根本原因。
同时从历史来看,每次抱团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并且拥抱的是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2007-2009年抱团金融地产是由于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2010-2012年抱团消费是因为通胀不断升温导致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回升;2013-2015年抱团消费科技是因为新技术和并购趋势使得该板块业绩大幅改善。
有抱团就会有瓦解!
每次抱团在真正瓦解之前,都会出现1-2次假摔,并且在假摔之后会抱得更紧,因此,抱团板块往往在假摔之后呈现加速上升。抱团到后期,会给投资者“该板块永远会涨”的信念。这种投资信念往往更容易使得投资者对新的信息和变化的敏感度降低。而此时往往已经超出了业绩的范畴,是需要格外小心的。
最后,回顾历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均是出现了业绩增速更高的板块。
所以针对本轮行情,我们认为抱团行情短期还不会结束,可能会有一次假摔再摸高,反复几次后才会筑顶。同时,后市最需要关注的是及时发现并识别业绩有望改善并能实现快速增长的板块。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两个这样的板块。
电影板块
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个电影板块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2020年全国总计票房(不含服务费)186亿元、观影人次5.49亿,同比分别下降68.70%、68.23%,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也导致该板块估值同样被打到历史底部。
图片
而目前我国观影需求超预期恢复,将带动上游优秀影片制作企业实现业绩反转。同时,受疫情影响,院线头部企业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新增银幕数增速放缓,单银幕产出有望提升,带动院线行业实现业绩反转。
从票房来看,2020年12月,全国票房累计37.75亿元(含服务费),环比增加100.5%,同比减少7.6%,2021年元旦当日票房同比增长106.9%,创历史记录。同时元旦4天实现总票房18.27亿元,也创近四年新高,从观影人次上,元旦四天观影人次共计4804万,同创近四年来最高值。
图片
从票价来看,元旦四天票价分别为37.9、38、38.2、38元,平均票价也为近四年最高值,为38元,相比去年同期提高2元左右。
图片
从院线来看,受疫情影响,市场集中度得以提升,头部企业有望继续受益。2020年TOP3院线的票房市占率为32.42%,较2019年增加1.07%。
从新建银幕数来看,根据艺恩网数据,2020年12月迎来密集性竣工,全国新建银幕895块,同比增加71.13%,2020年全国累计新建银幕5837块,同比下降35.72%。同时截止2020年12月,全国在运营的影院共11018家,同比增加1.4%。
在复产复工之后,影院的退出并未停止,按照目前的新增与关停数量,预计2021-22年银幕数量将基本维持在零增长状态,整体票房有望保持增长,单银幕产出有望迎来拐点。随着春节档临近,关注头部公司的投资机会。
疫情无疑对保险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在年初疫情爆发之时,恰逢各家保险公司进行2020年开门红业务的关键时间,这使得各家保险企业业务展开均大幅受阻,尤其是对公司线下代理人的业务开展造成极大阻力,对于偏重于线下开展用户的保险公司造成较大冲击。反应到财务数据,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一季度新单业务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一季度增速分别为-15.2%及-30.9%,导致下修全年新业务增速目标。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全行业也出现一些分化,提前布局2020年开门红业务的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受疫情影响较小,一季度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新单增速分别为16.4%及136.5%,全年保费增速略好于同业。
综合来看,寿险行业整体受到疫情影响,负债端展开业务受阻,下半年负债端修复不及预期;叠加上半年对于资产端的负面影响,全年压制保险股估值,行业P/EV全年处于低位。
图片
保险行业已经整体低迷三年,2018-2020年均表现一般,市场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原本惯用的人海战术难以持续,叠加互联网保险迅速崛起,在获客成本及性价比方面冲击传统保险,导致保险公司的寿险会受到较长时间的低谷。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叠加一季度大概率会较大幅度的实现新增业务的同比增长,2021年有望走出行业低谷。具体变化及原因分析如下:
行业格局变化:互联网保险、经纪代理、中小保险公司产品这几年都在扰动格局,但这些因素在收敛,行业格局在优化。巨头的自有平台有天花板,小公司依赖的相互宝参保人数已经开始下降;重疾险因为赔付比例的上升,中小公司的价格战已经捉襟见肘;蚂蚁作为重要新进参与者,规模已到一定极限,未来更多还是稳健增长。
大公司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增强:大公司行业增速放缓之际加强了对服务的培训,实际证明差异化服务确实产生了影响,包括健康医疗和养老,这方面大公司已经走在前面,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之一。
理财的需求:随着我国居民全民理财的泛财富管理时代的到来,经过过去多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理财资金的逐步增长,自然会有一部分风险偏好低的资金会配置年金险,与此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实施,还将有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分流到年金险中,将给年金险市场带来可观的资金流入。
经济复苏:保险作为周期性行业,偏可选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并且恢复较慢,同时因为我国保险深度、人均保费金额等都还很低,所以这样一个有成长性的周期性行业,会因为经济复苏从而整体向好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从基数效应来讲,20 年行业受疫情冲击,开门红业务大幅负增长,这给21 年一季度大幅增长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双十二等数据作为观察维度,开门红做的还不错,新业务价值增速一季度预计平安15%+、太保18%、新华12%,全年预期为平安10%、太保15%、新华10%。在资产端,长期利率预期有了积极变化,利差有望扩大,久期缺口不断缩小,利率风险减小。在估值上,平安2021年P/EV为1倍左右,太保是0.65倍左右,新华是0.7倍左右,都在估值底部。因此保险板块有望在2021年迎来估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