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福安邻地咸村镇,返程误入迷途大山间
初涉福安邻地咸村镇,返程误入迷途大山间
昨日晴好,有意前往福安西部陌生的周宁县咸村镇走走。因为以前曾经听父辈们说,福安甘棠过去许多人曾靠步行,挑着货郎担翻山越岭,往返于附近的赤溪、霍童、咸村等地做生意。那种辛苦,现在想想都可怕,不妨抽空以车代步,前去看看那山间的风景。
一早取道甬莞高速公路,在八都高速口下来,沿着“宁屏线”经九都、霍童镇到达咸村镇内。驻车领略路边的风景,这里的山与福安的不同,都是较尖的“公山”,比较壮观:
很快就来到了咸村镇区,这是个群山中的小盆地,两条溪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一条具有“革带水”的风水宝地,溪流贯穿镇区,流向下游:
改革开放后的咸村镇区,周边小山村的村民不断向镇区迁居,这就是人口城镇化的过程。现在这里,一排排居民住宅拔地而起,错落有致。
据资料载,咸村原名有桃源、咸源、涵源、涵村等,隋唐前名桃源,隋朝大业间礼部天官朱福“朱一郎”,即现咸村本地神朱公明王“土主”受隋帝敕封,与居住在桃源的黄鞠易地而居,朱公迁入桃源后,开良田兴教育,改称“咸源”。李岳王入闽记载,岳王霍林“霍童”住三日,直取咸源,由“提举”(官名相当五至三品”)朱文立接待,次晨越峻岭而上,改称其为“涵源”,明时又称“涵村”。直至清雍正年间,徐氏蔡氏迁人咸村后,始有“咸村”名称出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咸村就有人类活动。经元衰,明重建,清扩充,几度波折变迁发展至今,历史上的衙署均设在洋中。先祖发展乡路要道川中至临溪芝田,后发展至洋中、巷里、宝坑、咸洋,因该区域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此地历史上有“桃源八境”之雅称。
咸村镇区村委之一的“咸洋”村委楼附近,是两条溪流交汇成“丫”形的地方,这里的溪景美不胜收:
因为交通便利的原因,原来以腌咸菜著称的山乡,现在咸村的市场里也是鱼肉满摊,让人眼花缭乱:
刚开通运营不久的衢宁铁路经过周宁,由于周宁城关的海拔较高,故“周宁站”就设置在这地势较低的咸村镇区。这不仅方便了咸村群众的出行,更是给咸村注入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这里的大山要腾飞了:
离开咸村,不想从原路返回,故从咸村后山攀爬北上,意在取道玛坑乡一线从溪潭回家。万没想到,因贪抄近路,误入“东坑”“七斗”一线的山沟沟,越开越远。当然,也因此多逛了这两个小山村:
终于爬出大山,找到了通往“方广寺”的大道:
时至中午,在方广寺稍作逗留休息:
终于发现今秋以来最鲜艳的枫树了:
离开方广寺后,不经意间再一次错过了往“紫竹村”抄近路从磻溪“周华线”返回的机会,而沿着“界竹村”从康厝回来。出了一身汗,绕了一大圈,闹了大笑话。
误入迷途当欣赏,失而有得是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