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之法:身心合一,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一刻所做的事及感受上

“老段世界观”在回答“悟空问答”中的问题时谈到,一位隐居山中道观的女道长,告诉了她常人修行的奥秘:像你这样在俗世生活中要工作要家庭,要负责任,有很多烦恼,很多心事的人,用观照的方法比较合适。

女道长告诉她:修行的目的绝对不是入定。真正修行的人,吃喝拉撒,行住坐卧都在一个波澜不惊的安稳状态里面。其实啊,我们的生活,需要面对的事情非常多,如果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把这些做好,心里不多想,那和入定又有什么区别呢?

女道长特别点明,活在当下其实就是一种定,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玄乎其玄的东西。她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你去上楼梯的时候,眼睛盯着眼前的这一步,不往下看也不往上看,不要去想我已经上了多少阶梯,还有多少没上。你在上那一级楼梯的那一刻,就是“当下”,你专注于那一刻所做的事及身心的感受,就是“活在当下”,就是一种定力。对活在当下的最好解释,是松原泰道在其书中提到的一首禅诗:“时间此刻,地点脚下,唯唯于此,诚挚一心。”

女道长还告诉她:像你这样在俗世中生活的人,要达到这样的心境,用观照的方法比较合适。要“把你的行住坐卧,一言一行,把你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情,把你的感官感受,你的每个念头,都一一无漏放进你的观照”。

什么是观照的方法? “观照的方法”是指在生命中的每个时刻,用心灵照见当下之物。即是说,在生命中的每个时刻,修炼“身心合一”,将注意力集中于觉察当下所做所遇之事及相应的感受和念头,不做他想,当出现他想时,要把心收回来。这就是观照之法,就是活在当下,就是磨炼定力。

观照的方法,寺庙里的僧人可用,我们常人也可用,不同的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当下所做所遇的事不同,感受和念头不同,因而集中注意力去觉察的事物也不同。比如说,作为一个僧人,他在某个时刻,所做的事可能是打坐,或是诵经,或是念佛,他集中注意力去觉察的事物就是打坐,或诵经,或念佛;而作为一个常人,他在某个时刻,所做的事可能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或是看足球赛,他集中注意力去觉察的事物就是读书,或听音乐,或看足球赛。总之,在每个时刻,他的注意力是集中一处,不做他想,出现他想时,要把心收回来。

学习“观照的方法”,要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正如王阳明所言,“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比方说,你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在起床的时候,在刷牙的时候,在洗脸的时候,在吃早餐的时候,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在听一场音乐会的时候,在看一场足球赛的时候,在参加一次旅游的时候,都可以学习“观照的方法”, 修炼“身心合一”, 将注意力集中于觉察当下所做所遇之事及相应的感受和念头,不做他想。正如女道长所说,要“在红尘俗世当中观照修心,要用生活的琐碎,生命和世事的无常,来给自己修心,才有可能达到静亦定,动亦定”。

总而言之,在世俗中生活,有很多心事的人,适合用“观照的方法”来修行。即是说,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修炼“身心合一”,将注意力集中于觉察当下所做所遇之事及相应的感受和念头,不做他想。用观照的方法可以磨练出自己的定力,让你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安稳的状态。

(0)

相关推荐

  • ​《至诚精勤》续講

    试想人一日当中,有幾度呼吸,少説也幾万度吧,有幾度呼吸吾人能了然於心呢?许多时我们亦没留意到自己的呼吸.为何不知?因为你心不在,放在外面了.若我心在,则每一道呼吸都能了然於心.所以当心不能收回,就留意 ...

  • 随时释放情绪,是活出快乐的关键

    顺应生命的旅程,回到宁静的心 Ljósið Ólafur Arnalds - Found Songs ♫ 聆听即静心 1. 莱斯特的故事 最近阅读了几篇关于「释放法」的文章,挺受触动,和大家分享. 释 ...

  • 太极理论:《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明生克第十二》

    十三式.为八门五步.即八卦五行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生克者.即相生相克之理.与拳之体用.互相为证也.金.在技击上指刀而言.木.为棍.水.为剑.火.为枪 ...

  • 专注力~定力

    当全部注意力 集中在特定一个点 耳朵在那儿 你听不到 眼睛开着 无法辨认任何人事物 只有当注意力松懈时 念头才会进行干预... 上帝是最大的专注力 人是运作中的较小专注力...

  • 大道至简至易——身心合一自愈法

    X 大道至简至易,身心合一自愈法以泰山禅院丁愚仁老师提出的"教育简单化.保健简单化.生活简单化"的三简理念为基础,并将中华传统养生理念及西方身心灵思想融为一体,让人们由身到心再到日 ...

  • 易经:你一旦全神贯注,身心合一,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教父>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你真正想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说." 对一个人而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收得住,不外露.说出去,能量外逸,会导致自己的执行力减弱,也会引来他人 ...

  • 渊回道家:张至顺道长少吃荤多吃素,身心合一,身体自然发生变化

    渊回道家:张至顺道长少吃荤多吃素,身心合一,身体自然发生变化 修行如何能做到身心合一呢? 打坐静坐当中,身体如何发生变化呢? 这期渊回道家就这几个相关的问题,做一个分享交流. 在道家文化里面的< ...

  • 调拳架的意义|清空大脑,身心合一。

    疾如风 烈如火 静如林 动如水 定如山 调拳架 在有形的物质层面,是指通过调整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关系.结构,使拳法动作更加精细准确,身体顺畅. 在无形的心智层面,是指通过协调神.意.气.力的阴阳,维持 ...

  • 你体会不到身心合一,因为你总是恰好错过了那个永远存在的瞬间

    身心合一,是一种灵性状态.每个人都有身心合一的时刻,每个人都有灵性的时刻,区别在于,你的那个时刻,是否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能否表现出较高的强度,能够让你明显的感觉到,让你可以确认,这就是身心合一的状态 ...

  • 身心合一,带来完整的、强劲的生命力!

    人,若是身心完全合一的,则没有什么问题.身就是心,心就是身,六根互通,六神合一.眼耳鼻舌身意,似乎全部浓缩在一个意识焦点内.感觉手和脚在一起,感觉脑袋和屁股在一起,感觉眼睛和耳朵在一起,反正所有的都在 ...

  • 给自己一点犯错的空间,借由不控制自己,来达成身心合一!

    读者:我的最大问题还是饮食习惯,心态变好了很多. 我:饮食只要在正常水平就行. 读者:每天早上会喝(冰糖,红枣,花生,核桃,杏仁,糯米,燕麦米)这类打的豆浆,会吃巧克力这类糖果,水果这些戒不掉.我最近 ...

  • 身心合一与认知失调

    一周又要过去了,这周听音频学习,除了<精英日课><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对于<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听得也比较多. 今天就从听这个节目的一些收获说开去. 这周听他讲创造 ...

  • 为什么要身心合一?

    任何静坐的方法,无论是专注或观,到最后,也只是让静坐的人和注意或观察的对象合一,融化到同一点. 身心合一,用意最多只是净化头脑──让我们无论身处外界人事的纷扰,或脑海里念头和情绪的杂乱,都可以集中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