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荟萃:当下处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人亲而有度、生人生但良善、熟人熟能交心》
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脱不开与社会、自己、他人的关系。
我们常会感到沮丧,只因有些人际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
诸如:亲人、朋友、陌生人。
中国传统对人际关系的伦理态度是:
亲属之言是对亲人的态度,即无条件奉献自己的爱。
朋友之言则是有条件的爱
而蛮貊之言是对陌生人的态度,即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当下: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对亲人要亲而有度,对生人要生但良善,对熟人是熟能交心。
这是现代人最好的人际关系。
西方的家庭如一捆柴,几把困成一束,各司其职,界限分明;而中国家庭如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波纹,以一个人为中心,一圈扣着一圈,相互联系,含糊不清。
极目所见,我们常看到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干预,看到婆媳之间不冒硝烟的战火,看到亲人们黏糊的人情。
只因我们是亲人,便可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人与人之间有条隐形的线,我们精心维护着独立性和空间性,使之成为自己。妄图冲破防线,如洪流决堤。
所以亲人最好的关系,是有适当距离的亲密,一种亲而不密的陌生感。
这距离是一种尊重,一种界限感,我们老话常说:“与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便是子女端着热汤送到父母家时,刚好不冷不烫,恰到好处。
有了距离,别人收获了尊重和空间,我们得到了从容与余地。
它还是一种陌生感。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真正认识父母,是因为我们早已带着“作为儿女”的角色认知先入为主去认识他们。
当亲人变生,我们重新拥有一种陌生感时,会发现,在他们漫漫几十年的时间里,会感知到岁月在他们身上镌刻下的痕迹,认识到他们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轨迹。
他们坚定的眼神也曾在年轻时迷惘过,坚实的臂弯也曾有过脆弱的时刻,一头白发里也藏着一段帅气美丽的青春。
亲人要生,能认知彼此的人生。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这必定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在这条界限内这边,我们风雨同路,彼此包容;在界限另一边,我们坚守内心,彼此尊重。
当下城市间林立的钢筋水泥,人群中匆匆的冷漠面庞。陌生与淡漠,如今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接纳的人际现状。
如今人与人之间,多了几分戾气,少了几分善意;冷漠弥漫其中,真诚淡然无踪。
所以谈生人要熟,有人就会疑惑,面对一个热情的陌生人,要防备他有什么企图。
生人要熟,是指面对陌生人的一种善意。
我们所见到的陌生人,其实和我们无异,也在为一份工作奔波,有喜乐,也有哀伤,他们值得被尊重。
面对陌生人,微笑与善意一种教养。
有教养者的遗产,比无知者的财富更可贵。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陌生人。
生人如镜,照之吾心。
若我们待之漠然,映照出来的便是我们的冷漠。若我们待之真诚,映照出来的便是我们的教养。
名利场上,熟人易得,利益相关时,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利益相悖时,背后插刀,反目成仇。
君可见古往今来,熟人背叛最令人痛苦。
皆因只交友,不交心。
熟人要亲,是指熟能交心。不止于熟悉,更有内心的亲近。
最好的朋友在身边,喜欢的人就住对面。
与爱的人保持一定距离,而朋友则更加亲近。
人越老,便越明白真诚之珍贵。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别人熟且亲密,亲能交心的朋友。没半点虚伪,只有真诚。
人生数十载,如白驹过隙,亲近或陌生,下辈子都不会相见。
愿我们能与这人间,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