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镜子
男孩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悠闲的看着电视,突然听见开门声,预感是爸爸回家,他迅速关掉电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回房间。
爸爸进来后,假装刚从房间里出来,表情镇定,演技到位。原来,男孩儿被爸爸安排独自在家写作业,偷看电视怕被发现,就出现了刚才精彩的一幕。学习的时候,无法保持专注力,爱搞小动作,这是大部分孩子的通病。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成绩不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有自律性。 作为家长,明明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孩子就是自律性差,写作业就像打仗,猫捉老鼠,斗智斗勇,甚至孩子愿不愿意,就看妈妈疯的程度。著名的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曾说过,如果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感到痛苦、艰难、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教育是锁,方法是钥匙,合适的钥匙,才能开启孩子最璀璨的未来。
你越唠叨,孩子就越被动。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开始认为牧师讲得好,想要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在讲,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最后,等到牧师演讲结束时,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父母越过多说教,孩子反而越被动、越差劲,甚至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她认为这不是一个自律的问题,因为没有人能天天被唠叨还能开开心心的,除了傻子。她郁闷的说:“他们越唠叨我越不想学习,越让我减肥我越不想减肥。”无休止的唠叨,不但不会让孩子重视,反而会遭到他的厌恶和反感。樊登曾说过,一个人的自律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就越好。很多妈妈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你写这么慢怎么行,你这么粗心咋办,整天玩手机就完了......”每天都在说,是在催眠孩子,让他觉的自己是烂泥扶不上墙,变得更懒惰。
你插手越多,孩子就越依赖。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自律性差,一定是因为父母做的太多了。
家长一边鼓励孩子独立成长,一边事事都要插手管,孩子怎么会有进步的机会。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里,孙红雷陪着儿子去安德鲁大学面试,爸爸睡过了头,匆忙中叫醒儿子,出门又遇堵车和和突发的意外情况,导致儿子最终错过了安德鲁大学的面试。这么大的孩子,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却依赖爸爸,把他当成了督促自己行动的闹钟。想要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就要给孩子创造相对自由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管理去安排,而不是像监工一样,时时盯着,处处管着。 朋友的儿子10岁了,做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还磨磨蹭蹭,妈妈盯着能快一点,妈妈不盯着,写作业的时候就搞小动作,每次都能磨蹭到夜里11点。特别是暑假在家里,只要妈妈一上班去,就偷看电视,作业已经拉下来很多,生活作息时间也混乱,妈妈不叫起床,就不起来,妈妈不说写作业,就不主动去写。早上父母叫起床,孩子才磨磨蹭蹭地起来,父母叫孩子喝水,孩子就过来喝一口,父母不说,孩子就不喝。这些事情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结果最后却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一件重复的事情,做得太久,孩子就会习惯,父母如果对孩子事无巨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产生依赖的心理。想要提高孩子的自律,家长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自律行为。
有远见的父母,这样培养孩子的自律。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养成了自律习惯的孩子,赢得的不仅是一时的好成绩和父母的省心,而是以后更幸福更成功的人生。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前提是懂得管理自己。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自主规划时间,有利于孩子养成自律自觉的观念。首先,先让孩子认识时间,通过沙漏、闹钟、日历等设备,让孩子形成对时间的概念。其次,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我的时间我做主,可以先从一个小时开始,先听她如何安排,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户外活动。最后,设置打卡项目。给孩子打卡,每天起床20分钟,早读10分钟,看电视不超过10分钟等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打一张卡,一个阶段后就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孩子无论是学习效率的提升还是对于自己生活的规划都会有很大改变。《正面管教》里说过,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于解决办法,而不是让孩子从中付出代价。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教育孩子也一样,我们需要向前看,而不是揪着孩子已经犯的错误让他付出代价。首先,父母要平复情绪,冷静对待,耐心询问孩子出错的原因,是审题有误还是不用心。最后,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是题有难度,就引导孩子分析原因:“你认为错题的主要难度在哪儿?以后可以怎样有效的避免这类坑?”等等,并协助孩子找到好的方法,对症下药,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是因为不用心,就询问孩子真实的想法或者借助相应的惩罚,比如做家务等等。这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信任和宽容的同时提升自我行动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个实验,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这些孩子们,只要在15分钟内没有吃掉这个棉花糖,就可以得到一块曲奇饼干和一块巧克力,如果在15分钟内吃掉了棉花糖,那么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如果孩子能够延迟满足自己,不去做那些让他们感觉到当前舒服,而后期会痛苦的事情,就可以得到更多想要的东西。对于作业和玩儿的安排,家长给孩子规定:如果孩子能提前一个小时写作业,就可以获得多玩儿半个小时的奖励,如果他将作业拖到最后去完成,不但得不到奖励,还会被闹钟时刻提醒。同样是写作业,延迟玩儿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后面更自由更多的娱乐时光,享受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愉悦感。 不自律的孩子大都是拖延症在作祟,而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延迟满足感。 不自律是孩子的本能,父母不推一把,孩子就不会自律。如果孩子是船,爱就是海洋,那么教育就是桨,唯有两者并行,孩子才能开向美好的彼岸。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有句话:“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好的父母,不但是孩子眼前的引路人,也是孩子背后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作者:镜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