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养生重点看这里!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贵谷子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代表着天气由炎热向寒冷过渡,是一个分界点,有暑气到此日结束,开始一年之中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好时节之意。但民间素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谚语,也确实如此,暑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秋意才会缓慢地渗透在夜晚和微凉的秋雨里。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在这个暑热为尽,寒凉为及的转变时节,该如何养生?一起来看看处暑的养生重点吧!
01.
子午觉
医学研究发现,夜间0-4点,体内各个器官的活动降到最低;中午12-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为疲劳的时间。所以保证有质量的子午觉,可以让我们保持精力旺盛,也可在秋冬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对于老年人而言,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年轻人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让学习、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减少“秋乏”的出现。
02
护脐养脾胃
肚脐部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但它的表皮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寒邪的入侵。如果防护不够,很容易引起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肠胃疾病,以及宫寒、痛经等,故要注意脐部保暖,防止外邪侵袭。脾胃虚弱易受寒邪侵袭者,需注意养护脾胃,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黄芪、党参、桂圆等,或者适时食用生姜红糖水、紫苏、猪肚、羊肉等温胃散寒的食物。慎食冰冷、苦寒之品,避免腹部、背部当风直吹,正确使用空调、风扇,有需要者可选用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在药浴沐足的同时,按摩足三里、涌泉、三阴交、申脉等穴位,或者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行药物外敷神阙、针灸和红外线理疗来调理。
03
防肺系疾病
处暑过后,降水减少,湿度降低,中医讲肺为娇脏,易为燥邪所伤,故处暑过后需预防肺系疾病,如咳嗽、鼻炎、皮肤病、咽喉炎等,要注意多饮温水,适当服用蜂蜜水、枸杞菊花茶、银耳百合汤、沙参麦冬汤、石斛玉竹汤、橄榄猪肺汤等润肺食物,适时按摩迎香穴、天突穴、肺俞穴、曲池等穴位。晨晚间避免受凉,加强锻炼,避免熬夜、少吃烧烤、煎炸和辛辣食品,出门戴好口罩,天气渐凉后,病毒的侵袭力会加强,防疫工作不得怠慢,需加强防疫意识。
04
循序渐进贴秋膘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而鸭肉味甘、咸、性凉,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搭配冬瓜薏米可祛湿,搭配虫草花可补虚劳,搭配南芪(五指毛桃)、北沙参、无花果等可御秋燥,是处暑时节进补的佳品。处暑进补宜清补或平补,不宜温补,避免燥热伤津,且暑湿渐渐散去之时,食欲会逐渐好转,不宜大量进补,需循序渐进,养护脾胃,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供稿:中医科 温冬莉
编辑:温玉燕
初审:江娜丹
审核:翁滔华
核定发布:黑子清 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