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泥火·金花白描书法/宜兴紫砂/泾阳茯茶/遇合展自序白描
水墨·泥火·金花白描书法/宜兴紫砂/泾阳茯茶/遇合展自 序白 描茶器中,私心最喜紫砂壶。紫砂壶起于土,赖于工,成于火,变于型,妙于艺,贵于神。一抔五色土,抟埴成器,不釉而风采自彰,不奢而精光昭焯,不媚却温婉可人,不俗亦不拒尘世凡俗,是谓大美。日本明治时期大收藏家奥玄宝评价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砂胎泥坯一器耳,博得如此美评, 为人所钟,不输和璧隋珠。我与宜兴紫砂艺术家的合作始于10年前。我的书法作品,他们刻于壶上,当时仅是私下赏玩,所制数量不多。去冬,应邀再次为紫砂壶题刻,这次一发而不可收,大半年时间里竟沉醉其中不能自已。紫砂壶与文人的渊源交萦,史志上多有记载,佳话不绝。从开先河者苏东坡,到后来的时大彬,徐友泉,再到其后的郭祥伯、陈曼生、瞿子冶、朱石梅、邓符生,直至再后来的于右任、吴昌硕、吴湖帆、程十发、唐云等,文人与紫砂艺人珠联璧合,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当中,题词赋诗,镌刻书画。文人在壶上题刻,出乎雅趣,而这等风雅之举又非简单的一时兴起,是紫砂壶的气质,十分契合文人心愫,“器”通“道”,这“器”里有着与中华文化精神内蕴丝丝缕缕的连结,应和着文人的文化理想和价值取向。紫砂艺人激发了文人的灵感,而文人又为紫砂器注入了文化性灵,相得益彰,让一把茶器,出落得意味丰赡,至善尽美。我的故乡泾阳,是金花茯茶的出产地。我曾撰联:金花六百年斯世新发添景秀,茯香九万里此地开源续流长。历史上茯茶曾远销中亚、西亚等四十余个国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茶中黑黄金”。自古以来,茯茶以煮饮为习,这种较为原始、较为粗放的饮用方式,至今仍在沿袭。现代人生活品质提高,节奏加快,讲究格调与便捷,煮茶难免耽工费时,时有不便,以冲泡代熬煮的饮用方式逐渐成为新的选择和趋势,故乡茶企已纷纷开发生产便于冲泡的茯茶新款。茯茶煮饮一向不大讲究茶器,易让人对茯茶消费品级档次产生误解,茯茶饮用方式的改变,正在打造当代人茶文化生活的升级版,茶器亦应跟上这种节奏。《茶经》曰:“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说》曰:“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茶滋于水,水藉乎器。茯茶需高温冲泡,茶具须得耐泡、保香,以突出茯茶陈醇的韵味,紫砂壶恰恰具备此种功能。除此之外,从审美、文化含量和历史美誉度方面考量,紫砂壶当为冲泡茯茶之首选。我的书作,从以纸当载体,到以紫砂当载体,是一种新的艺术实践。书法内容与壶型的搭配,故乡的文化元素,人生价值理想的伸张,个人情趣的表达,我都期望在壶上得以表现。有时灵感来临,还会刻意或即兴题刻制撰,或诗,或文,或联句,惟求尽意,竟无拘束。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期望给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时时与这些壶对晤,作心语交流,觉得它们有灵魂气血,暗合天道。老祖宗认为,天道,阴阳五行而已矣。而水墨、泥火、金花在此遇合,金木水火土融入一壶,蕴五行而著形,既有五物之象,亦有五物之实,上合天道,下洽人意,人意合天,众妙归一,实乃天作之合也。为人世间创造一点美好,尽心付出,值当。是为序。2021年7月5日于泾谷山房
泾阳籍著名作家、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先生创作、策划的“【水墨·泥火·金花】白描书法宜兴紫砂泾阳茯茶遇合展”将于近期在泾河新城茯茶博物馆展出,此为部分展出紫砂壶样片制作而成的先导片。泾阳同乡、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张世民先生形容白描老师策划的这次展出为:“传炉必得纹锦,泡茶自有紫砂;非是七彩不全,独得瑞气叱咤。手书德善作底,胸藏灵秀文章;莫道跨界有碍,纵横天下无双。”附《水墨·泥火·金花—白描书法/宜兴紫砂/泾阳茯茶/遇合展》隆重开幕!
《大家》书画:画家赵小杰作品赵小杰,1974年生于秦皇岛,现居住北戴河。2007年师从孟祥顺老师门下学习国画,孟老师赠送堂号【风林堂】,2015年师从唐坚深造国画,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戴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画展并获奖,作品【瑞雪】入选2012年全国【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江西美协举办),并在印度等国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赵小杰与唐坚老师合影
赵小杰和孟祥顺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