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为何“青花釉里红”少之又少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将釉里红与青花两种釉下彩相互搭配装饰工艺的瓷器,也可称为青花釉里红双色釉下彩瓷。在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相对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两色釉下彩工艺,釉里红釉下彩工艺是最难掌控的。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清雍正
釉里红釉下彩瓷器指以铜色料彩绘在坯胎上,再施以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烧成后,釉下呈现宝石红色纹饰的瓷器。虽然以铜着色的釉下彩瓷早在唐至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制作,(如长沙县的铜官窑)但由于那时的工艺对彩料中铜的浓度控制不均匀和色料的杂质影响,以到那时烧成的釉下彩红釉成为了褐红色或绿色或褐绿色,达不到均匀一致的宝石红鲜艳色彩。直到元代时期,景德镇创造了以铜为着色的红色釉下彩瓷,从此拉开了釉里红瓷器的序幕。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长颈瓶 清康熙
在烧造釉里红的过程中,由于铜在釉中溶解、扩散和易于挥发的特性对烧造时的温度和气氛都较为敏感,故此,在元代到明代早期制作的釉里红产品质量都较低,釉里红的釉色很难体现出来,当时制造的青花釉里红中的红釉多呈灰色暗红色,且同一釉里红器物上的红釉色泽会出现由浅到深不均的现象。
釉里红的整个制作工艺直到明永乐、宣德时期才开始得到改善,但后来可能由于釉上红彩的使用,到明中期和后期釉里红在明代的制作都处于衰落境地,直到清代康熙釉里红才得到恢复和发展。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
这也是为何在古代处于同一制作工艺的两种釉色,青花瓷器那么多而釉里红却那么少,元、明青花釉里红更是少之又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