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方论——归脾汤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37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组成:白术 茯神去木 黄芪去芦 龙眼肉 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各18g)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9g) 甘草炙,二钱半(6g) 当归一钱(3g) 远志蜜炙,一钱(3g)(当归、远志从《内科摘要》补入)

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济生方》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补脾益气之功益著;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更佐理气醒脾之木香,与诸补气养血药相伍,可使其补而不滞。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诸药配伍,心脾得补,气血得养,诸症自除。

本方原载于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补入此二药,沿用至今。其适用范围随后世医家临证实践而不断扩充。《济生方》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下血证。

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增补治疗惊悸、盗汗、嗜卧、食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至清《医宗金鉴》则又增虚劳烦热,时时恍惚……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等。

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运用:本方为补益心脾之常用方。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或便血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方歌: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古今名医方论:

赵献可:治血证,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三经之方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脾者。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其火旺者加山桅、丹皮,火衰者加丹皮、肉桂。(明·赵献可《医贯》)

张璐:此方全以龙眼之甘平,佐归芪滋养心脾,更以枣仁、远志鼓动少火而生胃土,茯苓、生姜转运水谷,木香调畅诸气,红枣引入心脾也。近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清·张璐《伤寒绪论》)

尤怡:归脾汤兼补心脾,而意专治脾。观于甘温补养药中而加木香醒脾行气,可以见矣。龙眼、远志,虽曰补火,实以培土。盖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脏受气以其所生也,故曰归脾。(清·尤怡《医学读书记》)

王子接: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盖五味入胃,必藉脾与胃行其津液,以转输于四脏,而四脏亦必先承顺乎脾,而为气化流行之根本。假如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博厚之体,然无水则燥,无火则滥,无木则实,无金则死。《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气,桂圆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芪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固膈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膈下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

独是药性各走一脏,足经方杂用手经药者,以黄芪与当归、枣仁与远志有相须之理,且黄芪味入脾而气走肺,枣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汤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为死气,而神得松之生气耳。

(清·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

汪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清·汪昂《医方集解》)

陈修园:此方汇集补药,虽无深义,然亦纯而不杂。浙江、江苏市医加入熟地黄一味,名为黑归脾汤,则不通极矣。《内经》阴阳二字,所包甚广,而第就脏腑而言。言阳盛阳衰者,指阳明而言;言阴盛阴衰者,指太阴而言。太阴者,脾也。

《神农本经》补阴与补中二字互用,盖以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即是中虚,中虚即是阴虚。后人错认其旨,谓参、芪、白术为气药,补阳;归、地、芍药为血药,补阴;谓姜、桂、附子为热药,补阳;谓知、柏、生地为寒药,补阴。满腔都是李士材、薛立斋、张景岳之庸论,则终身为误人之庸医矣。

今即以此方言之,方中诸品甘温补脾,即是补阴之剂,而命方不为补而为归者,归还其固有也。妙在远志入心,以治其源,即《内经·痿论》所谓心主身之血脉,《生成篇》所谓诸血者皆属于心之旨也。木香入脾,以治其流,《本草经》名为五香,五为土数,香又入脾,藉其盛气以嘘血归脾之义也。

方虽平钝,颇得《金匮要略》调以甘药,令饮食增进,渐能充血生精,以复真阴之不足。若加入熟地黄,则甘缓剂中杂以壅滞之品,恐缓者过缓,壅者增壅,脾气日困,不能输精入肾,欲补肾反以戕肾矣。又有逍遥散加入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更为无知妄作。吾知数年后,必将以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生脉散等方加入此味,名为黑四君子汤、黑六君子汤、黑生脉散矣,堪发一叹。(清·陈修园《时方歌括》)

张秉成: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宫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清·张秉成《成方便读》)

浅田宗伯:此方《明医杂著》加远志、当归,除健忘外,尚用于思虑过度、心脾二脏损伤而不能摄血,或吐血、衄血,或下血等证。此方加柴胡、山栀,为《内科摘要》之方,用于前证夹虚热或肝火者。但凡用补剂,致小便不通利者多,此方亦为补剂却未伍利水之品,乃因方中之木香能下气开胸,故小便通利良好。所谓治大便不调者,是能利小便所以大便自止也。(近代·日本·浅田宗伯《浅田宗伯方论医案集》)

颜乾麟等:方中人参甘温补气,归经心、脾,既为补益脾胃之要药,又能补心益智,助精养神,故《神农本草经》有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之论,《本草汇言》亦云:“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虚喘,以此补之,如荣卫空虚,用之可治也……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以此宁之……元神不足,虚羸乏力,以此培之;如中气衰陷,用之可升也”。

龙眼肉甘温味浓,归经心脾,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滋补良药,《滇南本草》云其“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二药合用,补气生血,益脾养心之功甚佳,共为君药。黄芪、白术甘温入脾,补气健脾,助人参益气补脾之力,俾脾胃气充,既可复其统血摄血之职,又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而收补气生血,阳生阴长之效;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助龙眼肉养血补心之功,用为臣药。

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张璐曾谓:“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可谓深谙其理,以上俱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煎药时少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现代·颜乾麟等《中医气血证治学》)

(0)

相关推荐

  • 方剂歌诀 | 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组成及用法 组成:白术18g,茯神18g,黄芪18g,龙眼肉18g,酸枣仁18g,人参9g,木香9g, ...

  • 中医内科学——心悸心血不足——归脾汤——阴阳解析

    归脾汤--阴阳解析 心悸心血不足证候: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心养血,益气安神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归脾汤:<医学心悟> ...

  • 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你能区别吗?

    作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主管中药师 梁玉华 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是著名的补益中成药,这两个明星中成药功效显著,传承历史悠久,受到民众推崇青睐,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健脾的中成药.二者名称十分相似,仅 ...

  • 方剂歌诀详解——归脾汤

    归脾汤 <正体类要>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歌诀总括] 归脾汤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

  • 古今名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古今名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洗,半升(12g)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甘草炙,三两(9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

  • 古今名医方论——补中益气汤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47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组成: 黄芪五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 ...

  • 古今名医方论——白虎汤​

    第145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 组成: 石膏碎,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炙,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

  • 【咳嗽(支气管炎) 名医方】

    [通治方] 陈泽霖:在急性发作时,先父陈耀堂老中医有一通用方. 霜桑叶9克 前胡9克 牛蒡子9克 生甘草6克 桔梗6克 凤凰衣4.5克 玉蝴蝶6克 鱼腥草30克 野荞麦根30克 佛耳草15克 有发热的 ...

  • 干货 | “十药八芪”,古今名医用黄芪经验大盘点!

    黄芪是一味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中药,业内有"十药八芪"之说.其应用之广泛.功效之卓著,为历代医家所称道.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

  • 巜金元时期名医方》

    头    痛 一.偏头痛方 [组成]羌活(去芦.独活(去芦).川芎.白芷.细辛.藁本(去芦).防风(去芦).黄芩(酒炒)各3克. [用法]上挫,一剂,水100毫升,煎2.4克,食后热服. [功效]祛风 ...

  • 古今名医用黄芪经验

    (2019-08-08 22:07:37)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古今名医用黄芪经验作者:毛德西黄芪是一味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中药,业内有"十药八芪"之说.其应用之广泛.功 ...

  • 中医辨证施治口咽癌.古今名方

    中医辨证施治口咽癌.古今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