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辰灵:做正确但不容易的事,峰瑞资本年会分享
9月18日下午,我去参加江湖上人称丰叔,也就是李丰的峰瑞资本的2020年个人LP年会。2016年的某一天,我被李丰忽悠认购了一份峰瑞资本一期基金,从此每年都要和丰叔打几个照面。
今年这一天非常特别,发生史无前例疫情其实很多企业都很难熬,很多投资人募集基金的计划都被推迟,或者投资的企业遇到运营的问题。就连开个LP年会恐怕酒店也嫌弃你。
年会还是开了,巧的是,我走进电梯的时候,李丰也走进来,就我们两个人。李丰说:你最近文章写的很火啊,写美国政治。我赶紧说哪里哪里,咱们基金退出好牛逼啊。
就在两个老男人的相互吹捧中,电梯门开了,嘉宾签到留影,我才发现背景板上写的是做正确非容易的事。
我心里想说,这不是说我吗,人家疫情期间都长胖,我在疫情发生后的五个月硬生生减了60斤。无图无真相?来给你们上图。
做正确非容易的事
减肥对于我个人是一件正确而不容易的事,那本次年会峰瑞资本的做正确非容易的事指的是什么呢?
灵哥先卖个关子,先帮李丰吹个牛逼。
从2016年开始,峰瑞资本一期主基金12.98个亿,投了11个亿,预期最终估值过10个亿有30多个。退出总金额3.27亿人民币,退出回报的总倍数是6.37倍。当下正在密集的退出期,2020年还有6个项目在退出中。
当前项目公允总估值,回报倍数我不知道这里该不该透露。但我个人估计最终基金完全清算完300%实际回报应该是有的。基金是5 2,7年300%,比起很多把自己宣传的牛逼哄哄的基金管理人不知所云的负回报率,我很满意了。
整个活动的演讲议程是这样的:
我低头简单看完这三家公司的演讲介绍,我迅速get到这场内部分享会主题的主旨:正确而非容易的事。我们先从第一个最简单的层面来理解这句话,创业总是不容易的,而往往选择大于努力。所以正确的选择很重要。
这三家峰瑞投资的企业的赛道,第一家商越做的是大中型企业采购数字化,属于to B的赛道,切入点是通用品采购,是中大型企业通用品采购。
2B赛道有很多,基础设施,云,数据,安全,存储,有B2B电商,有S2B,管理型SAAS,工具类SAAS等。
我对企业服务这个赛道不陌生。我很快就明白峰瑞投资的逻辑,商越切的是企业服务最肥的一块,企业采购。
用商越CEO苗峰自己的话说,中国不会有中国版的Salesforce,或者Ariba,因为市场环境商业技术驱动力都不同。商越不做小企业,因为中国小企业平均寿命2年。
两个字:正确。
第二个分享的公司,蓝晶微生物。他们的代表性产品是唯一可以在所有自然环境降解的塑料。
在日益严格环保的大趋势下,两个字:正确。
第三个公司是什么呢?是通过AI来做金融市场上的风险识别,比如通过抓取上市公司新闻稿,能通过AI识别发现这家上市公司的真实成本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客户主要是大型金融机构。
AI 金融 大客户 = 正确。
我不是来给李丰写公关稿的,这不是一篇给李丰歌功颂德的文章。灵哥也不希望大家只停留在第一层对正确这两个字浅显的思考:选择大于努力。
什么是做正确而非不容易的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首先要定义这两个词“正确”和“不容易”。
什么是正确?怎么做事最正确?怎么选择最正确?有人说做自己最正确,即做符合个人价值观的事情。有人说,做符合社会的价值观的事。有人说做能赚钱的事。有人说做今天买了明天就涨的事情。有人说顺势而为,有人说创新才是企业唯一应该干的事,是唯一的护城河。
但实际上正确是否只跟你自己有关,正确就是你能否不断开拓能力的边界。你本来不会的,现在会了,你本来不擅长的,现在擅长了。你改变了限制条件,获得了新的能力,这叫正确。长期来说,只有能力边界的拓展才能让你在社会竞争中游刃有余,成为真正的赢家。扩张能力边界这是唯一的正确。
高瓴资本张磊说:持续创新是企业家唯一一条护城河?如果我们苛刻一点,这句话的内在逻辑经不起考验,因为创新从来不必然带来企业家的护城河。有些创新被大公司抄袭走了,然后小公司就死了,还谈什么持续创新?
我过去在上海做游戏公司创业时,有个兄弟叫徐城,很聪明的一个小兄弟,他是十年前当初名噪一时的开心农场开发商五分钟的联合创始人。
一个企业创新做了开心农场,在腾讯上跑,联合分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结局怎么样呢?后来腾讯找五分钟谈判要把这款游戏买断,徐城后来告诉我腾讯方当时说,你不便宜卖给我,那我们就自己研发,那你们啥都拿不到。失去开心农场的五分钟后来再也没有能起来。
创新不必然带来企业的护城河,持续创新?企业都死了还谈什么持续创新。只有拓展企业的能力边界和改变限制条件才是所谓的企业护城河。比如在这个项目中,五分钟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创新,而是他们的能力边界仅仅是一个游戏CP,他们没有用户,用户是腾讯的。五分钟的能力边界腾讯可以进入,腾讯的能力边界五分钟无法模仿。这是能力边界的问题,不是创新不创新的问题。五分钟无法打入到别人的能力边界,所以他失败了。
那么有人会问资本是护城河吗?企业融很多很多的钱是不是正确的事呢?当然也不一定。有钱不一定代表能扩展能力边界,还是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有时候钱拿的越多的公司死的越快,因为他们只知道拿钱买用户,企业的能力边界一塌糊涂。
在十年前淘品牌刚刚崛起的年代,很多初期的淘品牌都很赚钱,也都是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很多都融到了钱,但十年前排名淘宝前二十位的女装淘品牌大家可以去查一查,现在还有几个?
这是因为淘宝的规则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做淘品牌的如果不能扩展他的能力边界,改变限制条件,只是停留在满足和玩弄淘宝的规则,注定是被淘宝玩死的命。
有一家公司活了下来,而且活的很好。这家公司叫妖精的口袋。
妖精的口袋当初没有融资。不是他们不想融资,是没融到。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是妖精的口袋当初的独家财务顾问。所有当时见过的风险投资人都觉得团队太年轻,加上又出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投资人无法做出投的决定。
但没有资本加持,反而让妖精的口袋能够去不断扩展他的能力边界。
有哪些呢?创始人之一Emma本身就是审美品味设计独到的设计师,他们本来的杀手锏做的风格就是小众的欧洲宫廷风,是最早使用外模拍摄的淘品牌,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粉丝,具有其他品牌相对不容易模仿的特征。他们不参与价格战,做到了一定的逼格和品牌溢价。
从企业发展层面,Emma老公刘青是毕业于东南大学的高材生,这比当初其他的草根创业者在教育和认知层面上会有优势。
因为没有拿到融资,完全靠淘宝的现金流。反而让妖精的口袋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他们提升了物流,完善了售后,成长起来后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他们身处南京,没有杭州那样现成的电商人才,只有自己培养,但好处是也不容易被挖走(管控人力成本)。
简单一句话,妖精的口袋当初虽然没有拿到资本,但反而让他们在每一个能力边界上都往外扩展,使得他们变成了一个长板明显,短板不明显的企业,自然也就可以不被淘宝的规则玩死,不仅活到今天,而且活的很滋润。
有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每一个环节就多那么一点点优势。这就是当今这个时代的成功的现实,你每一个环节多1%的优势就够了。
网络上有句话,一个资深员工被老板开掉,费解的问老板,我有30年的经验,老板说,你不是有30年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30年。
有多少人路径依赖,一招鲜吃遍天。又有多少人今天在江湖上已经销声匿迹。
十年前我天使投资了另外一家手机游戏公司,成都天上友嘉,当时投资的时候,友嘉还是在开发网页游戏。
天上友嘉的团队能做游戏,但在BD和资本上有弱点。他们找来了律师出身的新的BD合伙人,我又帮他们找了三家风险投资机构投了2000万人民币的A轮。在美工方面,他们创业时候是跟一位日本回成都的留学生大家交叉持股做了一个美术外包公司。共享资源,共担成本,利益绑定。游戏主策缺人,市场上挖不到,他们就内部挖潜,培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主策。当这位主策成长起来变得极为优秀后,他们给了高薪(比创始人薪水还要高) 股权进行了绑定。
企业规模太小,他们就找了上市公司中手游合作,由上市公司出面拿IP负责运营,再找了360合作来做渠道推广。经过了几年非常痛苦的发展,在有的风投股东甚至不看好而要求退出时,友嘉在2015年以一款新仙剑奇侠传迅速走红,随即12亿被上市公司凯撒文化收购。
现在成为凯撒子公司的天上友嘉已经成为排名前20位的游戏制作大厂,也成为上市公司几乎唯一的利润来源。前段时间凯撒文化因为和字节跳动的合作成为抖音概念股,着实火了一把。而我认识20年的好哥们儿何啸威,也已经从友嘉的CEO,成为了上市公司总经理。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能力边界的拓展是唯一会在长时间轴上证明正确。
我们来定义“容易”,什么叫容易,什么叫不容易。
路径依赖就是容易,逃脱舒适区就是不容易。即时满足容易,延迟满足不容易。追求名利容易,保持初心不容易。声色犬马容易,抵御诱惑不容易。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不容易。趋炎附势容易,关注弱小不容易。白眼狼容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容易。
一句话,顺人性就是容易,逆人性就是不容易。
总结一下,正确就是不断开拓能力边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限制条件。不容易就是逆人性,克服人性的弱点。
查理芒格一辈子都在号召克服人性的弱点。而他的搭档巴菲特说:人家贪婪我恐惧,人家恐惧我贪婪。
索罗斯的有一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长期持有,寻求机会性交易
回到当天的年会,峰瑞是怎么践行正确而非容易这一哲学。我这里说三件事:
1. 我们当初投资给峰瑞的基金本来是主要投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的,团队也是按照那个配置建的。但资本市场大势的变化让峰瑞资本在两三年前不得不主动选择切换,增加了科技及应用(半导体芯片)和生物医药板块。
为什么这是一个不容易的事,因为团队内部一定有不同意见,一定有痛苦的转型抉择,一定有旧人离开,一定有新鲜血液加入。但这是正确的,李丰本来擅长投资消费(90后创业和O2O就是被新东方老师出身的李丰硬生生造出来和投出来的词),但现在李丰带领峰瑞新的团队拓展了能力边界。现在的峰瑞可以投半导体了,可以投生物医药了。
2. 在品牌传播上和LP服务上,峰瑞没有依赖任何第三方。峰瑞的微信公众号有137208粉丝,2020年以来出产了26篇原创的深度商业文章。
我们峰瑞的LP有自己的APP,我们可以看到投的这100多个项目的详细情况,最新融资的新闻,最新年化的ROI回报倍数,哪个项目开放了跟投意向。此外,APP里面有一个完整的峰瑞家族通讯录,有峰瑞的员工,有被投企业CEO,和所有的LP。所有人都可以快速找到所有人。
什么叫价值?这个叫价值。容易吗?不容易,有几个机构如此重视LP的服务感受?有机构愿意用心分享他们投资的真正心得?投资建立一个专业的App,努力维护做好一个优质的公众号?
3. 今年,峰瑞自己内部建立了一个二级市场的基金,拿峰瑞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核心逻辑来验证二级市场,结果非常成功,而且李丰还在会上分享了他验证后的感悟,即他们发现实际上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容易。
这是怎么样的核心逻辑呢?就两点,长期持有和抓住机会型交易的机会。说白了就是,不要持短仓,要持长仓。但是该卖的时候要卖。
具体的核心策略内容我就不说了,内部LP间的分享不方便多说。我需要尊重每一个参会的LP,毕竟这是每个LP花了几百万获得的独家认知。
每家机构都有自己不方便公开的独门秘籍,对于每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看懂各机构的核心逻辑,无论是哪种投资策略,投资绝对不是冒险,一定是追求确定性。
比如高瓴资本,他确定性的机会就是大额管理费和未来的货币大通胀。高瓴赚的钱就是通胀的钱。一个基金10年,一年2%管理费,20%的本金高瓴就赚走了。投的项目买的资产私有化本质都是为了抵御通胀。
抗通胀你自己能不能做呢?你会做,你不需要高瓴。你不会做,高瓴资本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
你没有高瓴的能力边界没关系,但你看懂高瓴的核心逻辑,你就可以用你的能力边界去构建你自己的抗通胀模型。
美股三月跌到底美联储宣布大放水,黄金开涨的第三天我就入场了,随后我在美股杀进杀出,光通过买卖金矿指数ETF,两个月翻四倍,落袋为安。之后价格跌到132后我又买入,两周后我157卖出,两周赚20%。现在价格又跌到120左右。我又进场了。
半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场外,恐惧也好,懒惰也好,不确定也好,被假媒体忽悠也好,而我都杀进杀出市场三回了。
我还是蔚来汽车Pre-IPO轮的投资人,参与了我新加坡国大师妹张倩天际资本投资蔚来Pre-IPO专项基金的募资,占了一个优先的坑位。
蔚来汽车跌到2元时候,多少人在抛弃,而我在默默捡筹码。
但谁也想不到蔚来能跌那么惨?但既然跌下来了,这种捡筹码的机会那是千载难逢。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峰瑞正确而不容易的核心投资逻辑,长期持有,寻求机会性交易的机会。我认为这一核心逻辑和我的投资逻辑相同,而且非常适合散户(1亿美金以下的都是散户)。
以上不是吹牛,灵哥财富课微信群500个人在群里都看到我的近乎实盘演练。知识星球里有我历次重要的买入或者风险提示的节点信息。你们可以去看,过去2年我几乎每天都做投资和地缘政治的分享,全部都有历史存档。
我为什么会投资峰瑞
既然如此,有人会问灵哥你二级市场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还给VC基金做LP?
首先从资产配置角度方面,股权基金是我资产配置的一块,我二级市场做的再好我也会配置一块。其次,我做峰瑞LP主要是为了看机构的投资逻辑,和可能的项目的跟投机会。
2016年李丰从IDG出来创业募集他的第一期基金,我当时对支持他的募资并没有太多犹豫。
我不得不实话实说,我对李丰当初在IDG鼓吹过的90后创业和O2O赛道并不感冒。但我知道李丰是个极其聪明(incredibly smart)的人,他不会搞砸他的第一个创业基金。
支持李丰的有很多我熟悉的老朋友,比如IDG以前的上海合伙人毛丞宇,现在云启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我合作过,那是我特别靠谱的朋友。比如前IDG的投资经理,晨兴资本副总裁钱皓,我们合作过很多次。钱皓以前在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BCG和腾讯都干过,非常聪明非常靠谱的小兄弟,做事情的条理性很强,细节梳理的非常精细。
李丰募资的时候,我开玩笑问Michael(毛丞宇),我们的本金你觉得能回的来吧。Michael说,李丰的能力本金肯定没问题吧。
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这是一个基本投资逻辑,投资就是看downside(最差)和upside(最好),你可以理解为底线思维。最差会怎么样?本金回的来吗?本金回的来就可以。最好?我不知道,可能是200%,可能是300%,可能更多。
做这部分的资产配置,可以在过去五年看到100多个不同赛道的项目。
有底线思维不亏钱就够了,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扩展能力(认知)的边界。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正确的事。
我会看峰瑞APP里面的项目,去跟我自己的投资逻辑去验证,有的项目我绝对不会参与,但峰瑞投了,有的项目我很喜欢,但是我作为LP推荐给峰瑞没有投。
有时我的判断是对的,即我觉得我不会投的项目的确也没做起来,但也有我看不中的项目有十倍以上的回报。我曾经推荐给峰瑞的一个项目,峰瑞没有投的,但短短两年现在也有两个多亿一年的收入。
这是不是代表峰瑞看走了眼呢?那也不是。作为机构,看单个项目成本意义不大,重要是整体的项目组合符合机构的安全边际和投资逻辑。所以不是说有的项目失败了就是错误,或者失去了某个机会就是能力不行。
相反,当我看到峰瑞能卖一个我觉得我卖不出的项目完成退出的时候,我觉得这代表在这个deal中,李丰做交易的能力比我强。那我很开心啊,能力那么强的人帮我赚钱。
投资没有对错,重要的理解别人的逻辑,然后构建自己的逻辑。
除了逻辑,峰瑞的确能帮助他被投的企业扩展能力边际。
蓝晶微生物创始人张浩千演讲的标题是:Relentlessly Resourceful:“总能搞定”引用了YC创始人Paul Graham的名言。
李丰就在扮演那个总能搞定的角色。有很多事情是被投的年轻企业搞不定的。这就需要机构帮他搞定。从商业模式调整,到新投资机构的引入,到团队的打造,到客户的寻找,到遇到危机时的紧急援助。
张浩千说,他们曾经在第一轮资金用完以后,产品出了一些不可控的问题,结果后来创始人几乎就要搬到深圳城中村去居住了。这时候就是李丰出马通过过桥等方式帮助团队度过难关。
其实哪有那么容易搞定,总能搞定的背后哪一个不需要通过不容易的过程?因为对李丰解决问题和扩展能力边际的信任,我相信没有一个LP会认为当初的这笔投资是不值得的。
聪明人不做笨功夫
我太喜欢这次内部峰会的主题,因为这是我个人一直在践行的人生哲学。
先说正确:
很多人问灵哥,你既然懂投资,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基金?
也有人问我既然曾经是知名的科技博主,了解国内的财经公关,也有业界的各类关系,为什么不做公关公司?或者财务顾问公司?
也有人问当初网红商学院当初很火爆,你为什么不自己签约网红。
我为什么要做呢?能做就一定要做吗?
基金业的限制条件是规模,公关和投行业的限制条件是顶层的关系,网红的限制条件是平台。我不会在我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去给人陪跑,参与一场不知道输赢的游戏。
说句大白话,做任何事情如果我没有看到赢的希望,我不会轻易下注,我更愿意去积累。
我第一个做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拿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投资,当时投资我的还有一大堆新加坡的投资人,新加坡的土豪老钱,上市公司老板,VC合伙人等。当然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项目的联合发起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康长杰教授。另外一位是花旗银行前新加坡副行长陈先生。
陈先生花了很多时间辅导我的项目,在项目后来遇到资金困难募集不到资金的时候,他也积极给我意见,鼓励我转型。我在他办公室呆过不下几十个夜晚,跟他吵过无数次。但吵归吵,夜宵还是会一起吃。我们还会交流他投资的其他互联网初创项目,他完全不懂技术和互联网模式,所以他也乐于听我的意见。他不在的时候,他的投资经理也会花很多时间跟我交流。
虽然我那个项目最终没有什么大成功,但在那三四年,我还是把陈先生花旗银行的专业金融业能力学了不少。陈先生还说,你项目要做不成,来我这里工作,我这里投了几十个项目要管,以后一定有能上市的。你可以赚很多钱。
我没有被诱惑,道理很简单,陈先生是从花旗银行副行长的位子退休做了自己的精品投行。可是他的安全边际跟我的完全不一样。陈先生的同学圈都是新加坡的各大部长,当时以色列创新基金跑来新加坡募资2个亿美金,他随便做个中介,收两个点,就是400万美金。他可以一年做几个大交易,轻松赚很多钱,所以他才有其他时间优哉游哉投几十个创业公司,辅导我这样的菜鸟。
我很感谢陈先生当初对我的投资和指导,但是去他公司工作还是算了,我在他那边干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他的能力边际,相反我会被他的规则和大环境困住。十几年前的东南亚不像今天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乐土,那时候没什么像样的初创公司能跑的出来。我不会拿我的时间跟陈先生来赌。
而做投资的基本能力,有什么最快速的成长是新加坡花旗银行前副行长亲自投资指导你一个项目从组建到融资到转型的完整过程?要知道,当初为了给我的创业公司省十个小时的律师费,股东协议书都是我起草然后再交给律师来修改的。
我既然选择了回到中国闯荡去构建属于我的能力边际,我必然不会留恋新加坡的任何温柔。这就是我当初“正确”的选择。
再说“不容易”:
拿最近美国大选来说,我认为现在网络上的错误嘈杂信息太多,最重要的是完整帮助中国人来建立对美国政治的正确认知,所以我开始写美国大选倒数50天,每天写一篇。
也有人说风凉话。我就跟说风凉话的人讲一句先不说我写的好不好,能坚持写50天就是不容易的事。你写写看?我不是说写美国政治,你写任何东西每天写2000到3000字,连续写50天看看?
你不会选择这么干的,因为你是聪明人,聪明人不做笨功夫。在这个社会,你不怕遇到聪明人,你怕遇到聪明人做笨功夫。我不是说我是聪明人,我只是说我愿意做笨功夫。做笨功夫不容易。
我前面说了我今年五个月减肥60斤的事情,这期间我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到了6月份才第一次出来和朋友见面。在那个期间,我认为减肥比其他事情更重要。
到了七月底我就带着我父亲自驾去了,出去了19天。我怎么会突然想带父亲出去玩呢?我爸爸79了,身体很好,他退休后还帮一个老板管理他在南京的门店。结果今年疫情一来,店关门了。他就发个微信给我,说终于那个店不做了,爸爸现在每天在家了,觉得有点伤感。
我就发微信说我以后多陪你,我说到做到,这是四十年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和父亲去旅行。
很多人都嘴巴说家人重要,但真的到要陪伴家人的时候,又会说忙没时间。归根到底是不愿意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一句话结尾:
“无论商业帝国多么庞大,终将不敌爱与仁慈。”
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P. S:这篇文章是那天会后,我主动跟李丰要求写的,因为会议的主题触发了我对正确而不容易的情绪。触发了我对我自己成长经历的思考,我之前有写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可以作为这一篇的姐妹篇对照阅读。大家在国庆和中秋有时间可以认真阅读这两篇文章。提前祝大家中秋和国庆快乐。
我的知识星球做了规则的更新,我欢迎大家就美股投资,资产配置,创业和人生发展方面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