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确幸(流量不足切勿打开)
本来今天不想再写了,因为自己的水平实在不咋地,但是受了美国作家
道科诺特的鼓舞,他说:“写小说就好像开夜车,你的视线只达车头照的到的距离。但是你还是能这样走完整段路。你无须看清自己将去何方,你只要能看清前方两三英尺即可。”
图灵奖得主理查德哈明谈到如何变得卓越时认为:“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式通向伟大。”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面提出了一万小时理论,纵然这个理论有缺陷,但还是有不争的事实:时间消耗足够长,时间用在哪里,掌声就在哪里。(个人观点)
近期用kindle 阅读了一些书,很零散,不成体系,没有一本完整读完,但是也有收获。我忍不住想把书中的金句摘抄下来,和你分享。
《反脆弱》--作者尼古拉斯塔勒布。这人还写了一本《黑天鹅》主要描述小概率事件影响的,有深度。
塔勒布在此书中金句频出,我忍不住抄了第一段又一段。前几天韩老白说,要阅读至少沉淀了300年以上的书,这也符合《精进》的作者采铜的观点---半衰期足够长的书,沉淀的思想精髓值得我们吸收,值得我们把时间浪费在上面。说浪费有点亵渎这些好书,但是时间就那么多,不被庸俗言情小说电视剧占领,就被精华古典作品占据。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
我们的情绪能量让我们无视事件发生的的概率,而媒体让事情变得糟糕。因为媒体会利用我们对逸闻趣事的痴迷,对耸人听闻事件的渴求来影响我们。并因此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如今每七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但媒体更愿意报道被飓风掀掉屋顶的灾难受害者。
我认为,在这个媒体尤其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已经被舆论绑架了道德。我们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关注娱乐明星的八卦消息:谁谁出轨、谁谁离婚、谁谁隆重婚礼。前段时间疯狂转发的黄晓明结婚全国轰动,屠呦呦再次获奖无人问津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场景:这也印证了娱乐至死的时代印记。自然帅哥美女CP美艳绝伦的效果远比一个又矮又胖的老妇人的新闻吸引眼球,但是纯粹娱乐化的时代对于国民,尤其是年轻国民树立榜样作用,毫无益处。结合前段时间阅读的《乌合之众》,深有体会。一个案件出现,在仅仅掌握了皮毛信息后,大肆渲染浓情煽动性文字,企图创造十万加,全然不顾社会责任,这也是,目前大量自媒体的悲哀,更是网络经济驱动力原罪的悲哀。
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还辩证指出了稳定与波动的关系,那些看似一成不变的事物状态,恰恰最为危险。这个比对中国的改革开发就可以说明一切,大家自行补脑。塔勒布认为:“我们曾经看过一种说法,缺乏火灾会让高度易燃物质越积越多。在缺乏危机的情况下,隐藏的风险会逐步积累,因为人们倾向于将越来越多的风险隐藏在统计分布的尾部。事实上,这提高了遭受罕见性事件的打击。
在每个人都因适应了多年的稳定而放松警惕后,灾难往往会不期而至,带来的损失将远超不稳定性状态带来的损失。
其实人们都倾向于偷懒,喜欢一劳永逸的时光生活,喜欢把自己所有的希望豪赌放在一个人身上,放在一个事业工作上,由此做简单重复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灾难不期而至。
按照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双料教授德赛在《金融的智慧》里的看法,我们要将人际关系多元化配置。不停跨界,人际关系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多交往不同行业的朋友。跳出自己那个丘陵,站在不同的丘陵乃至山峰看待这个世界。争取培养出付贝塔量级的朋友---你飞黄腾达时他不在,你身处逆境时他出现,但这很困难,这种友谊需要经年累月的付出与培养。
再次回到《反脆弱》,塔勒布认为:在一个自然的环境里,压力源就是信息。因此信息过多意味着压力过大,超过了反脆弱性的临界点....就像接受所闻的频率过高会产生问题一样,过多信息有害无益---每月接受过多的新闻和摄入过多的糖都会造成系统紊乱。
媒体及其添油加醋的逸闻趣事传递了数不胜数的噪声,由此我们越来越生活在虚拟的现实之中,与真实世界隔离....总而言之,减轻干预的最好方法是限量供应信息,并以尽可能自然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这在互联网时代是很难以接受的。我很难对人解释说,你获得的数据越多,就越不了解情况,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也会越多。
我们已经知道,按照高级的网络算法,很多搜索引擎已经知道了你的偏好,推送给你大量感兴趣、对口味的文章、图片,据说有人在某条浏览上瘾,不能自拔。这种按照行为经济学原理设计的网络APP,已经把我们的注意力捕获。其实休息的最好方式不是上网,越上网越疲惫,导致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而现在的移动手机终端,提供给了我们万花筒般的海量信息,碎片化严重,我们还存在知识焦虑,其实获得了大量知识、花边新闻,然并卵,效果并不好。
以上是看了《反脆弱》前30%的体会,这本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