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馆(作者:朱成坠)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德兴馆
朱成坠
10月7日上午,趁着秋风舒爽,温暖明媚的好时光,我骑车前去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浏览书籍,嗅闻书香,以解多日未踏进书城的馋涎。上上下下地兜了一圈,翻阅了不少刚出的新书,购买了几本心仪的好书,已是中午时分了。步出书城的大门,站在上街沿,我思忖着究竟到何处完成午餐,第一个跳进我的脑海里的就是德兴馆。
德兴馆是上海的老字号,现今的德兴馆有好几家。而销售面点的德兴馆,在上海书城附近就有着两家,一家是位于广东路和福建中路交界口的德兴馆总店,另一家是位于福建中路近北京东路口的德兴馆老店。这两家德兴馆我都曾经啖食过,给我的印象还是老店为好。我原来工作过的上海国际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曾经承包过位于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口烟草大厦的改建工程,当时,我经常到总店去解决就餐问题。对于这家店的印象比较差,觉得它质次价贵,名不符实,甚至,怀疑它是否是德兴馆百年衣钵的传承者,冠之以总店的招牌,失去的却是德兴馆的本色。
而德兴馆的老店,打小时候起,我就曾经多次光顾它那儿,品食了口齿留香的苏式面条,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以后,凡是到南京路商业街去,只要有空,我就会弯到这家老店,去品尝它的面条,饱饱自己的肚子,解解口中的馋水。有时队伍排到店堂的外边,等候多时,我也在所不惜。甚至,在招聘大学生新员工后,我也曾经带他们到德兴馆老店品尝这里的面点,让他们知道上海的老字号面点的真正滋味。
去年九月,我经过老店时,看见老店正在装修。后来,因故,就没有再去过这家老店。今次,造访老店,初一见面,眼睛就猛地一亮,店容焕然一新。横排的店招,全是镏金的字体。“德兴馆”三个招牌大字最为醒目,右侧附有四个小字“百年老店”。左侧有两排字,上排写着“苏帮面点”,下排写着“创建于光绪年间一八七八年”。左侧贴边还镌有“德兴馆”的商标图案。店招的下沿悬挂着三只大红灯笼,象征着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进得店内,柜台的后边,是一位负责收银开票的大姐。后墙的上方是价目牌,大约有近三十个品种,还有十二三个浇头名称。小小的收银台,格局虽小,却也十分整洁。我低声地询问收银大姐,你们店装修后,是什么时重新开业的,她告诉我,去年十月就开业了。我的心底,咯顿了一下,哦,我已经将近半年没有来了。
进入店堂间,我在人头济济的餐桌之中,找到了一个座位,穿着蓝底小白花印花布的服务员,都是大嫂或大妈级别了,收去了小票,微笑地对我说,你稍微等一歇。不一会儿,我点的爆鱼辣酱面就端上了桌。乳白色的汤底,一大坨面条上,放着两块爆鱼,铺着一层辣酱,辣酱是豆腐干丁、春笋丁和瘦肉丁,绝不是一般店家常用土豆块、豆腐干块和肥肉块烹制的辣酱。我不紧不慢地啖食着这碗面条,仔细地品味着苏式面点的味道。我对这碗面非常中意,因为它虽然属于苏式面点,但不是过于甜腻。爆鱼辣酱浇头烹制得恰到好处,入口入味。
在我吃面的当口,前来的食客越来越多了。一位八十来岁的老伯,在他的女儿的搀扶下,前来面馆吃面,颠颠歪歪地走进店堂,站在坐满食客的餐桌边,等候着空位。他的女儿急得很,就到店堂间的深处,寻找座位,不多时辰,终于找到了位子,遂将老伯搀扶到座位上。在我就餐的餐桌边上,又来了两位年愈花甲的妇女,是一对老姐妹。我见她们只有一只座位,就对她俩说,你们稍微等一会儿,我马上就好了。她们对我说,今天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吃德兴馆面点的,没有想到顾客这么多。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大叔,开口搭腔道,“我也是从很远的地方,特地来吃德兴馆面条的。”啊?这么多的老顾客就是冲着德兴馆的金字招牌而来。他们为了老店的这一碗面条,不惜赶了很远的路程,不怕年老体弱,这是多么的令人震惊啊!
吃完面条,我意犹未尽,拿出手机,对着店堂,到处拍摄起即景。店堂的前厅,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帧对联条幅挂匾,书写着“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右侧墙壁上是一大幅深红色的古装画。店堂的里间。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帧“德兴高照”的匾牌。右侧墙壁上,悬挂着两帧对联条幅挂匾,一幅挂匾书写着“心触清机亲翰墨,目游润景足精神。”另一幅书写着“赏雨荷塘香鬓润,迎风竹径俗心清。”其它的墙壁上还悬挂着各式面点的彩色照片,让人们观看挑选。店堂间的隔壁是厨房间,物品放置有序,操作甚为清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当我离开德兴馆老店时,回望午阳下的镏金店招,它正熠熠地发出耀眼的光彩。我想,这家德兴馆老店为什么生意如此兴隆,顾客如此盈门,绝不仅仅在于它的142年的金字招牌,而在于它持之以恒的经营宗旨和真价实货的经商之道。我殷切地希望这样的老字号越来越兴旺发达,热切地盼望商界的新字号越来越后来居上,使得它们成为上海这座魔都一张张声誉卓著,名闻遐迩的崭新名片。
鸣谢:朱成坠先生赐稿、缪迅老师荐稿!
朱成坠先生热文
➤头汤面
➤阿娘面馆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