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和“过去的过去”:虚拟语气条件句是怎么回事?

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Subjunctive Mood 虚拟语气是一个绕不开的知识点。尤其是虚拟语气条件句,在各种考试中都被视为重点和难点。

很多人都觉得Subjunctive Mood难以掌握、甚至不可理喻,必须经过一番死记硬背,才能在考试中答对题目、拿到分数。

而且,即使能在考试时拿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时,大多数人还是不太习惯主动地使用Subjunctive Mood。

有些人甚至觉得,Subjunctive Mood只是为了语法而语法,除了在考试时难为人,没什么实际的用处。

为什么难以掌握

事实上,Subjunctive Mood虚拟语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资源。

理解并使用Subjunctive Mood,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扩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也能解决和预防人际交流中的很多潜在问题和障碍。

很多人掌握不好Subjunctive Mood的用法,主要是由于,在中文的语法中不存在虚拟语气这种现象,因此我们无法把英语的Subjunctive Mood和中文来对应参照。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搞明白Subjunctive Mood这种语言现象的原理。

用“过去时”来表示
“虚拟假设”

从语法来说,Subjunctive Mood的形态非常多样,包含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动词过去时形式的虚拟语气条件句。

例如,在使用Subjunctive Mood时,如果条件从句是关于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则要用“过去时”来表示,例如:

If I were President, I wouldn’t put up with it.  假如我是总统的话,我绝不会容忍这种事情。

如果条件从句是关于过去已经发生的情况,则要用“过去完成时”来表示,例如:

If I had been President, I wouldn’t have put up with it.  假如当时我是总统的话,我绝不会容忍这种事情。

这种虚拟语气条件句,经常被人总结成“公式口诀”:如果说的是“现在do sth”,就用“过去 did sth”;如果说的是“过去 did sth”,就用“过去的过去had done sth”,即“过去完成时”。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从功能用处来说,这种虚拟语气条件句,是用来表述在头脑中假想的、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例如上面的两个句子,说话的人并不是总统。

中文在表述类似含义时,有时会使用“假如”等连词。但英语与之不同,要使用谓语动词的“过去时”、来指示“与事实相反”。

在效果上,这种“过去时”的表达方式,是为了显得更加客气和礼貌。

例如上面电影截图中,Hermione劝告Harry归还笔记本时所说的话,英文台词的口气,就没有中文翻译“你要是还有自尊”所传达的那样激烈的指责意味。

使用“过去时”的原理

为什么把事情朝着过去的方向推进一层,把“现在”说成“过去”、把“过去”说成“过去的过去”,就能显得更加客气和礼貌呢?

根据我的理解,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

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但直接地涉及到相关各方的利益、而且也存在着改变的余地,因此,人们会寸步不让,更容易导致比较激烈的情绪和对抗。

相比之下,同样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在过去,相关各方更容易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能更好地抑制和排除情绪上的干扰。

因此,在虚拟语气条件句中,就用“过去”来表述“现在”、用“过去的过去”来表述“过去”,从而指示表明:自己所说的,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自己并没有把这种设想当成现实的情况、或当成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情况。

这样表述,相当于在告诉对方:我所说的只是一种设想,不是在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你、要求你接受;因此会显得更加客气和礼貌。

表达“不应该有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Subjunctive Mood在口头和书面的英语中都经常使用,用来提出可能会有争议性、有可能引起对方反感或反对的假设条件。

例如,保险推销员在介绍产品时经常需要说:如果发生某种灾难事故、如果某人死去,那么,保险公司就会如何赔偿。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反感、不舒服。另外,上面例句中的“如果我是总统”,也很容易引起反驳 “可你不是总统呀?”

在英语中,当需要表述这样的争议性设想时,就需要使用虚拟语气,通过“过去”这种时态上的移位、来向对方表明:

虽然需要说出这个设想,但我承认这个设想是 Counterfactual/Contrary to fact 和事实相反的,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涉及到实际上是否会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