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一起简单学中医
一、药物定性:阳明湿热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神农本草经》: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3、《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4、《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5、《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6、《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
三、历代临床运用
1、主水肿。赤小豆可清热利湿消黄疸,祛水消肿,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赤小豆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2、排痈肿,散恶血。血水同源,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既可以清热利湿,又排痈散血,用于便血、吐血、痔疮等,如赤小豆当归散。
3、利小便,治消渴。赤小豆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4、治烦,补血脉。可清热宁心安神,如《千金》茯神汤:茯苓12克 桂心6克 大枣20枚 紫石英3克 甘草6克 人参6克 赤小豆9克 麦门冬9克。
5、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6、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7、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8、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9、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10、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11、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12、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13、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14、各种养生和电视讲座都在讲用赤小豆来除湿,所以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赤豆汤或红豆粥,这是不科学的。湿热体质是可以食用的,如果是寒湿体质则会越吃越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