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9.0高分!这本书能从年少刷到年老

音乐 |  Lucy Schwartz - Feeling of Being

谷主麦家说:“在不可测的历史中,精彩的、悲伤的、魅力的、愤怒的事情都已安静,而时间是当下的真实、弥足珍贵。” 

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303天,共读的是第187本书——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18世纪中期,中国文坛两朵奇葩横空出世,其一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另一部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深入了解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白话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儒林中各色人物围绕科举制发生的故事,它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成就最高的讽刺文学。

获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吴敬梓将自己平生经历尽数融入了笔墨,落笔满是对官场儒生发出的“不平之鸣”,亦是他对追求真我的理想之歌,更是向萎弱时代发出的反思强音。

而吴敬梓如何能洞悉社会现实,作出辛辣讽刺呢?这与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介绍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是安徽全椒人。

他生于一个科举之家,虽然父辈家道中落,但祖辈及以前曾出过数位进士、榜眼、探花,在科举时代当得起“书香世家”四个字。

许是在这样光耀的祖辈熏陶下,吴敬梓幼时就聪颖非凡,擅长识记、背诵,精通《文选》,能即刻下笔成文,不过他性格任性,常常有愤世嫉俗的感慨。

但在其父去世之后,族人欺他两代单传,争夺其父遗产,令他倍尝人情冷暖,这是他性格转变的主要原因。

经历过磨难后,他变得旷达起来,在科举屡屡受挫后放弃了科举之路,离开家乡去了南京,靠卖文潦倒度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儒林外史》,里面充满了他对世情的洞悉,这是他亲身经历凝成的字句。

最终他凄惨的一生在五十三岁这一年落下了句点。

史书中寥寥数句不能尽数详尽展现吴敬梓的人生坎坷,但读者能在《儒林外史》一共五十五回的每一字每一句中感受他的酸辛。

作者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由第一回的楔子作为引入,在前三十回内,吴敬梓描摹了一幅文人群像,着重点染了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等所谓“名士”形象,这是对腐朽文人不遗余力的批判;

第二部分由第三十一回起至第四十六回止,主要表现的是吴敬梓的理想世界,塑造了一批他心目中真正的名士人物,如杜少卿、迟衡山等,都是慷慨、洒脱之人;

第三部分由第四十七回起至第五十五回止,描写的是名士们胸怀理想却不得志,理想世界也逐渐坍塌的过程。

作为中国小说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可谓前无古人。

虽然全书出场人物众多,且身份大都为儒生,但读者并不会感到乏味,皆因吴敬梓极为擅长刻画人物。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观瞻吴敬梓如何将人物的讽刺艺术运用自如:

首先,吴敬梓擅长制造人物的言行冲突,具体而言就是让某个人物自身的言论与行为不符,从而产生讽刺效果。

比如书中一个极为吝啬的人物严贡生,他往往在外都称自己如何如何大方,却常对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做一些讹诈之事,他愈巧言令色愈显得人物奸诈狡猾。

其次,吴敬梓会安排同一人物前后做出相悖的行为,制造出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比如他写范进正为母亲服丧,所以在知县宴请时不肯用上好材质的筷子,直到换了一副竹筷才肯吃菜,但他接下来却吃了荤菜,这一点未顾忌自己正在服丧。

这一过程中,吴敬梓通过三言两语就将文人的虚伪抖落在大众面前。

最后一点,书中包含大量的细节描写,并且作者以夸张化的手法来刻画,这样就将作者所否定的一切进行了放大化的处理,使得讽刺的效果更加突出了。

关于这一点,流传最广的代表性片段当属巨富严监生临终前的一幕:

严监生因油灯燃了两根芯觉得浪费而迟迟不肯咽气,又因病重无法言明心中所想,只能举着两根手指。

众人之中只有小妾深谙丈夫骨子里的节俭品德,她挑掉其中一根,严监生才肯瞑目。

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众人的语言都经过了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放大,这也使得严监生成为文学史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两大特点就在于真实性与悲剧性。

真实性来源于书中人物大多有其原型,吴敬梓从身边人取材,提炼出众生相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常见但典型的艺术冲突,从而进行讽刺。

又在单个人物或事件中将喜怒哀乐交错处理,使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的情绪被文中人的嬉笑怒骂所牵引,沉浸式体会作品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在悲喜冲突中碰撞出浓郁的讽刺意味。

全书主题以批判科举制为主旨,展现社会制度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拉扯,深刻反思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为何扭曲,探究了社会风气如何变得污浊不堪等问题,并且也得出了一些答案。

其一,吴敬梓认为科举制是麻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罪魁祸首。

它限制人的思维,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脑袋空空的傀儡。

这些傀儡里有精神脆弱、受了刺激就疯魔的秀才,也有不知苏轼为何人的考官。

其二,吴敬梓认为科举制是官场腐败的根源。

《儒林外史》中的官僚十之八九都是贪官污吏,空得父母官的名头,实则是疯狂压榨百姓的卑劣之人,而这些人正是科举制筛选出来的人,这些人制造了一个官场腐败的恶性循环。

其三,科举制还使人人格扭曲,许多原本平行端正的儒生在堕落的大环境中没有把持住自己,与小人同流合污,为追逐功名富贵丢弃品格。

其四,《儒林外史》将科举制与封建礼教、理学结合起来批判,进一步地揭露千年来的文化糟粕如何腐蚀社会的每一个灵魂。

许多人物名字里包含圣人倡导的“仁”“德”等字,实际上却是衣冠禽兽,假借圣人言语,做的尽是有悖仁德的勾当。

其五,科举制还荼毒了社会风气,大多数人都对权势无条件低头,对中举之人无尽谄媚,但对无权无势的一方毫无同情心。

那些上位者对百姓更是一味地压榨剥削,衙门里都是”板子声”“算盘声”。

但《儒林外史》中并不只是批判与反思,还有对理想社会的构思与呐喊。

书中的“杜少卿”便是作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的角色,寄托了作者对真儒名士的想象。

吴敬梓认为真正的儒者应该淡泊名利、乐于助人、扶困济贫,所以他笔下的杜少卿拒绝家庭要求的仕途道路,随心而活,又为人慷慨大方,从不吝啬帮助弱者;

吴敬梓还对封建权威发起挑战,他在文中对女性地位提出重视,反对歧视女性、摧残女性的行为;

对于文人精神世界的单一化局面,吴敬梓提出解放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

但在为人狂放不羁的同时,他仍不脱为国忧患的心理,在他的理想世界,始终对社会国家有不灭的责任感。

可惜理想和现实终归不同,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我们是像吴敬梓一样跟随自己的内心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呢,还是像他笔下的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呢?

在一生中,自己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社会中的黑暗与腐朽呢?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 点击查阅

领读人:贰九,我能在阅读中获得自由,相信一字一句都有自己的生命,希望能把对作品的解读全方位地传达给每一位爱读书的你。

主播:一凡,电台主持人。探索声音的温度,只愿温柔每个夜色阑珊。

执行主编:花梨

责编:数数/米妮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背景音乐: Lucy Schwartz - Feeling of Being

(0)

相关推荐

  • 思维导图102本书©79《儒林外史》——吴敬梓

    文炳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我觉得看似写科举,更感觉是写对生活的态度.您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呢?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吴敬梓,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望族,曾祖和祖父两代人共有六名进士,家族 ...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0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 终于把<儒林外史>读完了.说终于,是因为读的很不轻松.但凡读书,总不免揣磨作者的意图,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想表达什么感情或什么思想?他刻画的人物在讴歌谁.讽刺谁.批判 ...

  • 清高的代价

    很小的时候看<儒林外史>,看里面的范进中举,只觉得可笑.那帮儒生实在是太可怜.太荒唐.太可笑.太卑劣了.不就是考试中举吗?不就是银子多了一点.地多了一点.房子多了一点吗?值得那样吗?< ...

  • 读书人的一声叹息||《儒林外史》读后感

    终于把<儒林外史>读完了.说终于,是因为读的很不轻松.但凡读书,总不免揣磨作者的意图,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想表达什么感情或什么思想?他刻画的人物在讴歌谁.讽刺谁.批判谁?这些问题,在读& ...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学生小论文3篇)

    浅谈<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特色 孙榕 摘要:作为书中最为显著.最具成就的艺术特色,讽刺艺术是读<儒林外史>时不可不研究的.本文即从"讽刺情感""讽刺 ...

  •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分析

    篇一 儒林外史中的"美与丑"  <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的风俗画,在讲述知识分子人生的同时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因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 ...

  • 范进中举后为啥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你就知道了

    古话都说,人生有四喜四悲,其中就有金榜题名之喜,举子落第之悲,这一喜一悲全赖科考.喜的是科举有成,悲的是科举落榜,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出现和正式使用的,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结束.中间持续了一千 ...

  • 隋朝创建科举制,但是,最早的科举比隋朝早了400年

    大家都知道,隋朝开创科举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普通百姓有了正规的做官途径. 说隋朝开创这个制度没错,却不代表隋朝是最早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 早在400年前,史上第一个傀儡皇帝--汉献帝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五:吴敬梓

    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五: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 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官僚世家,祖辈有不少达官显贵.但是到了他父亲时,家道已经衰落.他父亲只中过拔贡,晚年出任 ...

  •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 马二先生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 马二先生虽没有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