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唐诗解读——杜甫之《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

去矣,即辞官。

鞲:架鹰人所戴的臂套,起保护手臂的作用。

一饱:一旦吃饱。

飞掣:飞去,飞走。

焉能:哪能。

堂上燕:厅堂中的燕子。燕,喻势利小人。

衔泥:指筑巢。

附炎热:趋炎附势。

野人:诗人自谓。

旷荡:胸怀洒脱而不受拘束。

腆颜:惭愧貌。

“岂可”句:怎可久在官场周旋于王侯权贵之间?

未试:没有尝试。

且:将。

蓝田山: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在今陕西蓝田县,其山产玉,亦名玉山。

餐玉法:道家吞食玉屑,以求长生不老之法。《魏书・李预传》:“(李预)居长安,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往攻掘,得若环璧杂器形者大小百余。……预乃椎七十枚为屑,日每天服食之。”这里以蓝田餐玉喻指辞官归隐。

解读: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得官之后作。时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最初他是初授河西尉,因不愿折腰拜迎官长,才任此差事,然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这一职位距离自己的理想实在太遥远,于是产生了弃官之念,因此作此诗来表白自己的心志,因此这首诗总的说来是诗人失意后的即兴发挥,抒发自己一腔的牢骚和怨愤。

杜甫在担任曹参军后,他本以为在“率府”可以一心一意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事实完全和他所想大相径庭,这使他对人浮于事、论资排辈、看脸色行事的官场作风产生了新的认识,以至于他决定放弃这种职业。他在诗中,以被缚之鹰自喻,表达了他追求自由清风的强烈愿望。而“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则彰显出他坚守自己人格、不依附权贵的秉直气节。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杜甫看透了现实黑暗政治本来面目后,于是他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与之同流合污,更不能像那些官场中人去互相攀附豪取民财。他从官场走了出来,走进了人生更为艰难,但却更有意见的生活中去。

这是一篇骂世的诗,以鹰自喻,而把趋炎附势的小人看得一文不值。全诗五、六、七言杂用,上四句属“比”,下四句属“赋”,诗人以雄鹰喻己,自鸣不驯,而将趋炎附势之人比作堂中小燕,且诗人长期在权贵当中周旋,心中已经极端厌恶,本性对自由的乡野本色产生了向往之情,因此这首诗是不满现实的表现,诗中所提及餐玉、入山、归隐,只是想辞官司的托词,而绝非是真得逃避现实。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一个明代州官的“洗冤录”解读天一阁的另类藏书《夷困文编》

    作者:屠建达,文献学硕士,天一阁博物院典藏研究部馆员,研究方向为版本目录学.书籍史及明代思想史.撰有天一阁馆藏文献题跋多篇.<天一阁藏明人文集珍本书录>(合著在编)等.目前负责主编<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周东书 ‖ 泸州蓝田荔枝贡地的兴起与衰落

    泸州蓝田荔枝贡地的兴起与衰落 周东书 泸州蓝田在唐代及以前有荔枝贡地吗?何时兴起?何时衰落?很少有人知道. 查考历史,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 ...

  • 143唐诗解读——李白之《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