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漫谈|站桩对于稳定神经的作用
王芗斋祖师示范托抱桩
祖师云:养生原理是神经稳定,内在舒适,虚灵守默,而应万变。
「神经稳定」这个词,我不知道祖师是从哪里得来的,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祖师自己的体认,但我个人认为,这应该就是祖师对《黄帝内经》里「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之说的科学阐释。
据我所知,现代科学关于神经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主要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包括现在结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神经网络稳定性理论研究等,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神经系统是我们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其主要功能是:
一方面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关于神经系统的科学描述,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做一个简单的摘要。
概括而言,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被分为大脑和脊髓两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是发出和导向人体各部分的神经,可根据连于中枢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脑神经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
又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等,这部分的神经可以通过意识加以控制,又被称为随意神经系统,控制躯体的随意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
内脏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主要调节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分泌,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和支配,是不随意的,因而有人将内脏神经称为自主神经;又由于它主要是控制与调节动、植物所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故称其为植物性神经。
可以这样说,人体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与我们的神经系统不稳定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比如,运动障碍疾病,植物神经紊乱等,这就是祖师为什么在养生锻炼中强调神经稳定的原因所在。
那么,站桩是如何稳定神经的,或者说站桩是如何使神经稳定的呢?
以我个人有限的知识和粗浅的体认,我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稳定身躯;
二是稳定感觉。
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内外两个方面,道理很简单,这就好比杯子与水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例子我此前也讲过,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因缘,讲这里面所蕴含的方方面面的道理。
如果没有杯子,我们装不了这杯水,同样,如果没有水,我们这个杯子就是一个杯子。当然,我们不一定非得用这个杯子来装水,其他的容器也可以,我们只是用这个杯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而已。
我们的身躯好比就是这个杯子,我们的感觉好比就是这个杯子里的水。
如果这个装有水的杯子总是在不停的动,那么,这杯子里的水就会跟着一直动个不停,我们要想杯子里的水静止不动,当然,这里的静止不动,并不是真的静止不动了,这是为了方便描述的语言问题。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们把杯子放在哪里不要动它,或者端在手里端稳当了,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杯子里的水就会慢慢的静止下来,看上去杯子与水就是一体的,一动不动的样子。
如果我们现在把杯子放在那里不去动它,那杯子和杯子里的水都是一动不动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用一个东西去搅动杯子里的水,或者扔一个东西到杯子里,反正就是让水能够动起来,我们的杯子会跟着动吗?
表面上看,杯子好像是不动的,实际上杯子一样也会动,只是外在没有显形而已,如果显形的话,那说明杯子里面的水,动静可就太大了,如果我们不再搅动杯子里的水或者不再往杯子里扔东西,这杯子里面的水过不了多长时间,自然就会慢慢的静止下来。
师爷讲:站桩是外形不动而求内动的一种锻炼方法。
通俗而言,就是用相对静止不动的身体去体会内在意念活动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锻炼,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对内在机体的变化有更加切实的体认,体察周身内外的感觉,通过这样的体认,首先做到内外相合,然后是内外一致,最后是内外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培养一种觉知能力。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
只有稳定身躯,感觉才能逐渐的稳定;
只有稳定感觉,身躯才能更加的稳定。
一方面,通过稳定身躯和稳定感觉,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接收到相对稳定的感觉信息,并且同时持续不断地传出相对稳定的调节信息,这对于我们躯体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持续不断传出的相对稳定的调节信息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间接调节内脏神经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接下来,我再简单讲一讲站桩如何控制和稳定身躯的问题。
站桩的时候,因为我们不但有相应的外形姿势,同时还有相应的意念活动,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在保持外形不动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进行意念活动的操持,就会出现自己的外形动作随意念活动而产生不同的晃动出形,由于初练多是平步站立的姿势,所以,更容易出现前后摆动的情况。
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于初学者也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随着自己控制身体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应该慢慢消除才可以,如果只是初练,问题不大,慢慢注意就是了,如果是已经练习站桩有一定时间了,那就需要加以必要的重视,以免时间长了形成不好的习惯,到那时再改正就很困难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把自己的姿势摆正了,这是外形的动作姿势,这个比较好理解,一般人开始的时候大都能够做到。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精神假借这个层面的功夫要做足一些,我们还是以托抱式抱球为例来加以说明。
当我们按托抱桩要领站好以后,设想两手托抱着这样一个薄薄的很轻的气球,与我们两手托抱的姿势相吻合,这实际上是没有的,是我们通过设想假借而来的,但这种假借而来的东西,我们想着想着也会有一个切实的感受。
这时我们不要急于去完成后面的意念诱导过程,甚至根本就不要去想用手或身体是如何挤抱这个气球,只需要把这时的意境设想得更真实一些,好好用身体去体会这种意境的感觉就可以了,让这种感觉保持住即可。
因为没有了后面的用两手或整个身体去挤抱这个气球,身体也就不会随意念活动而随之出形或产生前后的摆动,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你再设想用两手或整个身体去挤抱这个气球,进一步用身体体会挤抱气球后的感觉,如此反复,问题很快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大家静下心来,站一站,体会就知道了。
祖师说得好: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始易稳定,热力才能保持,自然地增强新陈代谢,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逐渐学动,才容易体会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相为根之动。